《05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63505788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5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5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5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5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5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5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确保公司范围内的与船舶修理工程有关的危险源得到充分识别;对事故可能导致的人 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的风险进行正确评价并划分其风险等级;针对危险源 及可能造成的事故进行风险控制的策划,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止或减少人员的伤亡、职业病的发 生、财产损失以及工作环境的破坏,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与船舶修理/改装工程有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3职责3.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3.2安全管理部负责收集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制定重大职业 安全危险源活单。3.3公司分

2、管安全主管领导负责审批重大危险源活单。4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4.1.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4.1.1.1应覆盖船舶修理工程活动的所有状态:a)常规活动状态,是指船舶修理/改装工程在正常运行状态时,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 对员工产生危害的危险源;b)非常规活动状态,是指船舶修理/改装工程在非正常运行状态时,发生或可能发生 某种对员工产生危害的危险源。非常规状态下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异常状态:如设 备维修、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人员中蠹等引起的危害。4.1.1.2应覆盖实施船舶修理/改装工程活动的全部人员:a)参与船舶修理/改装工程活动的人员:包括船体、机电、坞修、涂装设备等

3、操作人员、生产现场管理及监视人员等;b)参与船舶修理/改装工程活动的相关方人员,特别是分承包方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4.1.1.3应覆盖实施船舶修理工程的全部工作场所及其设施或设备:a)主要生产场所的设施或设备:包括码头及配套设施、船坞、厂房建筑及厂房内安装 的生产设施和设备、厂区道路等;b)辅助性设施或设备:包括变电所、油漆仓库、天然气站、氧/乙焕站、运输车辆、工具仓库、材料仓库等;c)修理/改装的船舶:包括船壳板、甲板、起居舱室、双层底、管弄、货舱及货舱盖、 机舱、燃油舱、压载舱、日用水舱、隔离舱(十隔舱)、冷藏舱/库、狭隘舱室、CO 站室、油舱、化学品舱、液化气舱等;d)相关方提供的设施或

4、设备。4.1.2危险源分类危险源的分类应参照标准 GB/T644 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职业病范围和职 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并结合船舶修理/改装工程特点。可分为:火灾、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倾覆、高处坠落、中蠹窒息、车辆伤害、职业病(高温、低温、幅射、有蠹、 粉尘、噪音、振动)、触电、物体打击、机构伤害、起重伤害、淹溺、灼烫、坍塌、其他伤害 等。4.1.3危险源辨识方法各部门采用“过程分析法”和“经验对比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船舶修理/改装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列出船舶修理工程危险源活单。4.1.3.1过程分析法应用“过程分析法”将船舶修理/改装工程按下述步骤进行分解,针对最终

5、的每个子过程 分析其输入、输出及增值转换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a)将船舶修理/改装工程按船体、轮机、电气、涂装、坞修等工程类别分类;b)将每个工程类别按可能涉及到的船舶各部位、主要生产场所的设施或设备、辅助性 设施或设备和相关方提供的设施或设备分解成船舶修理工程项目;c)将每个船舶修理工程项目按施工工序分解成若十个最终的子过程;d)针对最终的每个子过程辨识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4.1.3.2经验对比法充分利用相关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通过下述步骤并结合采用“过程分析法”辨识 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a)询问和交谈。对船舶修理/改装工程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询问和交谈;b)查阅记

6、录。查阅有关事件、事故调查报告及职业病统计分析报告;c)现场观察。对船舶修理/改装实现全过程进行现场观察;d)利用水平对比法。与同行对比,借鉴其所发生的事件和事故;e)专家评议。由对船舶修理/改装工程熟悉的专家,根据以往经验确定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4.2风险评价的控制要求4.2.1风险评价应针对危险源辨识中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及风险级别分类,并评价 出对员工和设施有重大伤害和破坏的危险源,以便为制定年度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 奠定基础,并采取措施和实施有效控制。4.2.2风险评价应依据a)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b)工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在危险场所的频率及后果的严重性;c)同

7、行业发生类似事故的频次。4.2.3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经验法等方法评价各类风险,编制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采用 LEC法按如下过程进行:a)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g)”: 危险值 “D, D = LX EX C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D代表危险等级,L、E、C、D值的选取分别根据表1、表2、表3、表4 :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可能性10完全会被预料到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完全意外,很少可能0. 5

8、可以设想,很不町能0. 2极、可能0. 1实际上小可能表2: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10连续泰蔬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每年几次暴露0. 5非常罕见地暴露表3: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100十人以上死亡40数人死亡15一人死亡7严重伤残3有伤残1轻伤,需救护表4:危险等级划分标准D危险性分值D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 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 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比较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b)具体实施过程分如下四个阶段:员工积极参与:

9、填报统一编制的危险源识别表;主管部门统一汇总:汇总整理并识别其充分性,补充遗漏因素;专家分析评价:评价出重要危险源,制定目标和控制措施;领导最终确认:评价其充分性和可操作性,选择技术措施和配置资源。4.2.4危险等级的划分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法)来计算风险值(危险等级)时,当D=160-320 时,可判为“不可容许风险”或“重大风险”;D=70-160时,为“不可容许风险” “中度风险”; D160时、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有明确规定时、以往本企业或同行业中发生过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应判定为重要危险源。b )根据重要危险源的确定原则判定出重要危险源,并编制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

10、划活单(附录A)4.2.6通过监视措施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减小,从而降低风险级别使其控制在可允许 范围之内(DV20)。4.3 风险控制策划4.3.1风险控制策划原则4.3.1.1对不可容许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预防措施以消除或降低风险,使其风险 达到可容许程度;4.3.1.2对可容许的风险,应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断进行监视,防止其风险加剧 以至于超出可容许范围;4.3.1.3对于己识别出的需要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来消除或控制的不可容许风 险,应将其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的重要输入信息。4.3.2风险控制策划方法4.3.2.1针对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按运行控

11、制所制定的作业指导书,分别采用消除事故、预防措施、减弱措施、隔离措施、设置连锁装置和警示标识等安全技术措施,使风险值(风险等级)进一步降低。4.3.2.2针对危险危害因素的 A Ek C风险级别,分别采用“绿色”、“橙色”、“红色”监视等级相应的监视措施。通过监视措施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使风险值(风险等级)进一步下降到可允许值范围(DV 70),预防事故发生的可能性。4.4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结果,应作为确定设备设施要求、培训需求和运行控制的输入信息。4.5 危险源定期评审的要求4.5.1每年不少于一次,一般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前完成。4.5.2当船舶修理/改装过程、生产工艺、设施、工作场所及人员有重大变化或购进新的生产 设施设备时,相关部门应及时报安全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在一周内按程序要求组织识别新的 危险源,并对其进行评审和重要危险源判定。更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5相关文件6质量记录6.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QR05-01保存三年6.2 重大/重要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活单QR05-02保存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