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王显政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出建议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63504161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29王显政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出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129王显政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出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129王显政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出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129王显政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出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129王显政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出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29王显政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出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29王显政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出建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显政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出建议国家确定的关于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决策,符合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对于保障我国煤炭的长期稳定供应,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也是提升我国煤炭工业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一、对煤炭工业形势的初步认识我们通过对煤炭形势的分析 , 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必须确立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基础地位。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 是 由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的 , 而且短期内不会改变。煤炭以其所具有的资源可靠性、价格低廉性和燃烧的可洁净性 , 决定了其在一次能源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二是煤炭经济形势的好转是恢复性的 , 要加快推进两

2、个转变。受煤炭需求拉动 , 煤炭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 但这只是恢复性的 , 煤炭工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 如行业集中度低、生产力水平不均衡、增长方式粗放、安全状况差等 ,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要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必须努力推进煤炭工业的两个转变 : 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 单一品种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转变。三是当前煤炭供需矛盾主要反映在区域性、品种性、季节性紧张 , 且从长远看供需形势 比较严峻。目前依靠老矿挖潜、超能力生产等来满足经济高速增长需求的状况难以持久。同时 , 由此造成了二分之一的国有煤矿出现不同程度的采掘失调和水平接续紧张 , 五分之一的国有煤矿存在矿井接续问题

3、 ; 主要生产设备严重老化 , 超期服役的占三分之一。从 2004 年的产量增长情况看 , 国有煤矿产量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 已由前 3 年的 15.5% 下降到 8% 左右。 预计 2010 年煤炭需求 22 亿吨 , 考虑在建矿井投产等因素 , 供需缺口仍高达 3.5 亿吨 , 煤矿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四是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实现资源、环境、安全的协调发展。煤炭工业的发展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从 2001 年以来,受煤炭市场需求的拉动,煤炭生产、消费总量持续迅猛增长,去年产量达到 16.7 亿吨,今年前 8 个月增产 1.5 亿吨,预计全年可产煤 18.5 亿吨左右。如 果按照煤炭产量年均增长

4、 5% 的速度计算 , 到 2010 年煤炭产量将达到 24.8 亿吨,这么高的产量将会给资源、环境、安全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二、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 一 ) 煤炭资源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这里面既有精查储量不足的问题 , 也有回收率过低的问题 ; 既有管理问题 , 也有政策导向问题 ; 既有煤炭企业的问题 , 也有政府监管不到位的问题。1、 煤炭资源审批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 , 利用目前矿业权制度的漏洞 , 在煤炭经济恢复性增长过程中 , 违反程序、技术政策、规范 , 随意划分与占有煤炭资源现象突出.有的甚至在国家批准的大型煤田 ( 矿区 ) 总体规划范围内 , 划分

5、井田范围的资源 , 影响了煤 炭资源开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接续 , 影响了矿区的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2、资源勘探滞后。已探明的 1145 亿吨可采储量中 , 现有的剩余可采储量仅 660 亿吨 ,大型基地建设精查储量不足问题突出 , 据预测 ,2004 年至 2010 年缺少精查储量 500 多亿吨。3、资源回收率低。当前煤炭开采过程中“ 吃肥丢瘦 ” 和 “ 采厚弃薄 ” 现象比较普遍 , 对资源回收率的政策和监管都不到位。我国薄煤层的比重大体占煤炭资源储量的 20% 以上 , 但是对薄煤层的开采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 , 致使相当一部分 1.3 米以下煤层未采。同时违反煤炭技术

6、政策规定的开采方法也造成资源浪费。4、资源税收不合理。目前的资源税费政策 , 基本不反映资源的利用状况 , 与资源回收率不 挂钩 , 按采出量计收税费 , 使企业忽视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二 ) 煤矿生产力水平低 , 结构矛盾突出目前全国煤矿仍有 2.8 万处 , 其中小煤矿 2.4万处 , 行业前 4 位煤炭企业产销量仅占国内煤炭市场的 15%, 行业集中度低 , 企业组织结构 不合理。众多小煤矿技术装备差、用人多、效率低 , 生产技术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产品 单一 , 附加值低。目前煤炭洗选加工比例只有 30% 左右 , 煤矿提供给市场的基本是初级产品 ,经济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

7、企业缺少自我发展能力。( 三 ) 煤矿安全问题仍十分突出近年来 , 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加大安全监察力度 , 加强以瓦斯防治为重点的煤矿安全专项整治 , 促使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趋向好转。今年截至 8月 22 日 , 煤矿事故起数减少 186 起 , 死亡人数减少 502 人 ,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 2.826,同比减少 1.171 。但是 , 煤炭行业仍是事故高发行业。不论是事故起数还是死亡人数都占全 国工业企业的一半以上。而且职业危害相当突出 , 特别是尘肺病比较严重 , 累计达到 50 多万人。( 四 ) 主要产煤地区结构不合理 , 煤炭超强度开采 , 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晋、陕

8、、内蒙古地区以占全国 16% 的国土面积和不足 4% 的水资源 , 生产全国 40% 以上的煤炭。由此造成的地表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污染以及煤研石燃烧等 , 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建国以来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煤炭城市目前的经济状况 , 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五 ) 煤炭行业监管弱化、缺位近两年政府机构改革中,许多省撤销了煤炭管理部门,政府对煤炭工业的行业监管弱化 , 资源管理、技术政策、劳动管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监管都不到位。针对以上的问题 , 在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上 , 建议注意五个有机结合 :1、要与优化煤炭区域布局相结合。要加大与煤炭消费中心距离较近的云贵和晋东煤炭基地

9、的开发强度 , 缓解我国煤炭调运矛盾, 改善煤炭区域布局。对云贵基地实行“北进南出” 调运方针 , 加快陕煤进川和云贵煤炭调出通道的建设 , 增加陕煤进川与加大云贵煤炭调出同时蒙藏经族运疗动态并举; 开工建设昭通煤田, 实行煤电联营, 水火相济飞优化西南电网。对晋东煤炭基地要 加强运煤通道的规划建设, 加大煤炭调出, 统一规划大型坑口电厂和煤化工项目的建设。2、 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煤炭基地建设一定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 , 与产煤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 同时延伸煤炭产业链 , 鼓励煤电、煤钢及煤化工等上下游产业联营。要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力度。 3、 要与组建大型煤炭集团相结合

10、。发改委提出的培育和发展煤、电、路、港、化为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的思路很好。借鉴神华的经验, 可以考虑以中煤能源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和平朔煤炭公司为核心 , 联合地方煤矿、大秦运煤铁路、秦皇 岛煤港及铁路沿线煤矿和电厂, 组建煤炭产量超 2 亿吨的煤、电、路、港综合经营的大型能源集团。4、要与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资源环境效益相结合。基地建设一定要坚持“三同时 ” 的制度 ,增量部分绝不允许出现安全欠账。要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 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煤矿 , 全面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基地的建设规模必须与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 , 严格实施环境保 护措施 , 充分利用煤研石和矿井水资源 , 加强土地

11、复垦和生态治理。基地建设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5、要与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素质相结合。要加强基地建设的统一规划、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 一般讲 , 大型煤炭基地的开发建设 , 要以国家控股的大集团为主体 , 提高国家对煤炭资源的 控制力。在加快基地建设的同时 , 要采用高新技术和传统实用技术改造现有煤矿 , 重点对超能力生产的国有煤矿进行技术改造。三、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有关政策建议在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上 , 建议搞好“三个整治、一个加大”。1、 加大基地内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对基地内小煤矿可以采取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进行集中管理 , 并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 ,

12、关掉一批质量低劣、技术落后、不具备基本安全 条件的小煤矿, 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保证基地内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2、 加强资源开发秩序的治理整顿。要通过大基地规划、矿区总体规划和行业监管 , 规范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设置 , 确保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矿区接替。 3、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 的原则 , 同步治理矿区 “三废” 和地面沉陷区 , 保护水资源 , 发展循环经济 , 促进矿区资源综合利用 , 使矿区环境治理进入良性循环。 4、 加大露天开采强度。与井工开采比 , 露天开采具有投资少、建设速度快、资源回收率高和安全条件好等优势。我国适宜露天开采的保有储量是 670 亿吨 ,

13、 地质勘探程度高 , 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 如加大开发力度 , 可快速形成 2 亿吨 / 年至 3 亿吨 / 年的煤电基地 , 对缓 解煤炭供需紧张、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关的政策建议:1、 加大对煤炭调出省区的扶持力度。建议按每调出1 吨煤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用于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治理。2、制定鼓励残采、复采和开采薄煤层的资源政策。通过政策支持 , 鼓励残采复采; 加强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 , 提高设备国产化水平。依据煤炭法的要求, 对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采。3、调整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目前的计征办法 , 未考虑资源回收问题。要通过政策调整 ,切实提高煤

14、炭资源的回收率。同时 , 建议把煤炭资源的详查纳入公益性勘探范围。4、制定联合改造小煤矿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型煤矿收购、兼并和联合改造中小煤矿 , 在资源转让、土地使用权变更、税费征收及改造资金等方面 , 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5、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节能产业政策。我国每单位能源消耗相当于发达国家的 4 倍。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 以及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 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 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要采取措施限制焦炭的产量, 到 2010 年把煤炭消费量控制在 22 亿吨以内。 6、提高煤矿职工的生活水平, 维护职工的健康权益。对井下工人的工资收入, 要采取倾斜的政策。在福利待遇上, 要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同时, 要采取捐资助学的方式,逐步解决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7、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三项经济政策。加大安全投入, 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提高伤亡事故赔偿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