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价值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63502526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价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价值摘要:探讨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的价值。方法:对血常规、凝血检验危急值进行设置,并分析其报告流程及临床价值。结果:利用网络优越性、报告双审制度、长期坚持及不断完善建立的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不仅能加强检验人员的责任心,避免不规范的操作,还提高了检验质量。结论: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可提高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关键词:血常规;凝血;危急值文章对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1 危急值的定义临床检验危急值是指实验室的某些测定结果出现过高或过低,此时

2、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边缘状态,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能得以挽救,否则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这种提示生命危险状态的结果才称为危急值,也称警告值【1】。2 危急值的项目、界限实验室检测的项目都有其临床定义及参考范围,但不是所有的检测项目都有危急值。如肿瘤标志物、缴素、补体等,即使这些项目检测结果远远超出了参考值范围,但患者也不会有生命危险【2】。因此,在危急值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实验室人员和各科临床医生共同讨论,制定出一个具有危急值意义的试验项目表及危急值界限值,并有相应的临床意义。本科血常规检查使用的是日本sysmes-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包括24个参数。凝血检查使用的是美国

3、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包括5个参数。两台仪器均采用原配试剂及标准液。我科结合临床实际制定了血常规、凝血检验的危急值项目见表1。表1血常规、凝血检验的危急值项目项目危急值低值危急值高值WBC0.5109/L50109/LHb45 g/L230 g/LPLT20109/L1 000109/LPT-20 sINR-3.6APTT-70 sFib1.0 g/L6.0 g/L注:“-”表测定值的低限无临床意义,不设此限3 危急值的处理操作程序3.1利用网络的优越性,确保危急值的及时性:在LIS上设置危急值报告系统,当检测结果低于或超出危急值界限时,结果设置为红色。并且在与主机相连的电脑单元中有

4、单独的一栏图标显示,当检出结果有危急值时,危急值图标闪烁,及时提醒检验人员在审阅众多患者结果时优先处理。3.2实行报告双审制度,确保危急值的可靠性:当检验人员调出“危急值”结果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是真的危急值,方法是:查看原始标本是否标本少、是否溶血、是否乳糜血、是否有凝块、是否有纤维蛋白丝,因为这些现象会导致结果异常。当原始标本初步判断采集“合格”时,检验人员须进一步确认自己所操作的仪器是否在控、运行状态是否良好,试剂质量是否保证,然后,再将原始标本复查。当结果仍然是“危急值”时,在电脑工作单元注明处理的过程、报告结果、初审、终审人员。当终审人员在自己的电脑单元发现经过初审的“危急值”闪烁图标

5、时,须优先处理,方法是查看初审人员的处理流程是否正确,“危急值”是否符合患者的临床诊断,联系医生,详细了解病情,符合时点终审,HIS发送危急值到临床科室。不符点取消初审,复查。3.3对危急值报告制应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凡是作为危急值确认终审的项目,电脑单元均有记录,每月坚持统计、汇总,不断改进。4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血常规检测参数有危急值意义的三个:WBC0.5109/L时,患者极易发生严重感染,起病急骤,死亡率可高达25%【3】。Hb45 g/L时,应予输血,但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Hb230 g/L时,无论是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6、,均必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PLT20109/L时,可有严重的出血,为临床采取预防性PLT输血的医学决定依据。PLT1 000109/L时,患者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板治疗。5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血栓止血检验的认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体内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原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的特点。我国于1999年提出了诊断DIC的实验指标【4】。DIC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者为84%95%,有休克或循环衰竭者为30%80%,微血管栓塞者为40%70%,因此,在测定PT、APTT、Fib、INR结果达到危急值时,在通知临床科室的同时,检验

7、科应主动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再次通知科室,有利于DIC患者的抢救与治疗。另外,一些换瓣的患者和其他经肝素治疗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0 s时,提示患者肝素治疗超量。INR3.6则提示患者使用华法林超量,患者内脏出血倾向,应急时通知临床医生。综上所述,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增强了检验人员的责任心,杜绝了不规范的操作,提高了检验质量。而且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危重患者的检验信息,使一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别是对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能降低医疗纠纷,利于医院的管理。参考文献:【1】 申子瑜.医院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2】 戴世荣,张骆军.临床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1237.【3】 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7.【4】 彭黎明,邓承祺.现代血栓止血的实验室检测及其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