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身体自主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63500919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学生身体自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学生身体自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学生身体自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学生身体自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学生身体自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学生身体自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学生身体自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学生身体自主在意识哲学(尤其笛卡尔哲学)中,身体通常被机械化地对待,因而实现了祛魅;:身体由简单的事物构成,其变化可以用物理规则进行解释【1】;身体以不言自明的方式向我们呈现着它本身。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教育并不关心学生对事物的具体体验,而只要求他们进行思考以获得知识。思维俨然成为学生的本真存在方式。然而,身体的绝对机械化与日常(教学)经验不甚一致,因此,学者对意识哲学始终存有信任危机。直到身体现象学出现,意识哲学的樊篱渐被身体哲学所打破。最终,梅洛庞蒂超越了笛卡尔式的我思;主体,并转向身体;主体【2】。这样,身体成为人的存在形态,并承担人的全部内涵。随着身体哲学的兴起,学生身体逐渐走进了教

2、育学者的视野之中。对学生而言,他的身体包容了所有可能的意义,同时,它又是一个拥有巨大期待性、可能性和开放性的领域;【3】。然而,美好的可能;并非必定成为学生的现实存在。意识哲学泛滥的结果已经表明,身体完全可以被学生和教师所遗忘,进而使学生的自我发展有所伤损【4】。因此,为使身体哲学的理念变为现实,教育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让学生有意识地理解、调节和塑造其身体。换言之,学生要实现身体自主(bodily autonomy)。一、学生身体自主的内涵根据自由主义传统,身体自主通常被解释为身体的最大化选择:只要选择不会伤害他人(行动),那么,个体就可以不受他人干涉并根据自身意愿来行动,即主体对其身体具有无

3、干涉权和自我决定权。反过来讲,主体虽然绝对地拥有自己的身体,但不能无限制地进行滥用。这种解释为学生身体自主提供了根本性内容:学生具有避免使其身体受到他人伤害的权利,并且在不伤害他人的条件下,具有权利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但是,身体权利绝非学生身体自主的全部。只有学生承认并践行有生命的身体是个体能动性的表达;(即通过其独特的身体来过自己的生活,并与世界进行交往)【5】,他的身体自主权利才具有现实意义。受教育者的生存状态、思维方式、性情表现是身体在教育场域中所受各种影响的镜像,身体作为一种实践方式能折射出集结在其上的各种教育因素的作用;【6】。作为能动性的表达,身体自主意味着在不断变化的学校生活中,

4、学生努力地吸收各种教育性因素并将其积聚于身体,积极地调整与表现其身体意识和身体能力,使个己行为、他人表现和学校环境处于(或趋于)更高的和谐状态。换言之,学生身体自主是指学生凭其意志和行动使其内部的身体意识和身体能力、外显的身体行为和教育情境达到双重协同的状态。身体意识与身体能力的内部协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学生根据其身体能力的表达来调整他的身体意识。学生不仅通过不断地接触自己、他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来丰富其身体感受【7】,也通过积累身体训练、锻炼、体验的经验来增强其对身体的理解。其二,学生凭其身体意识去审视和改善其身体表现。学生绝非仅仅被动地接受现有的身体感觉和经验,而是会有意识地调

5、整他的身体能力(或状态)。例如,他会根据其理想身体不断地去评判他的身体现状(如力量、形体),筹划并改造其身体状态,使其达到自己期望的身体意象。这种身体意识和身体状态的协调构成了学生身体自主的根本。身体行为与教育情境的外显协同也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学生据其对教育情境的理解来调节他的身体行为。学校环境是不断地变化和生成的,要求学生做出积极且有效的身体回应。在回应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发挥意识对自我的控制力量,保持其身体和行为对情境的某种适当性。其二,学生据其身体形象的构建来改造其教育环境。学生是处于社会网络中的人,将会通过与他人交往、个性化阅读等途径构建其理想的身体形象。为了实现其所认同的身体意象,

6、学生将与教师或同学进行某种形式的互动,进而使其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在身体行为与教育情境相协调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校建立最为生动和有意义的关联,这种身体行为与教育环境的协调乃是学生身体自主的关键。二、学生身体自主的性质身体自主兼具身体;与意识;成分,因此,学生身体自主天然地具有具身性这一根本性质。在学校环境中,由于教育目的、社会角色和人际互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身体自主还将表现出表演性、规范性和反身性等性质。(一)具身性所谓具身性是指思想和行动、身体与心智、理性思维与运动能力是互动耦合的一体关系;。学生身体自主兼具自主;和身体;,并维持二者的动态平衡,使其自身天然地表现出具身性。其一,身体意识与

7、身体能力的协同;体现出学生身体自主的具身性。身体意识来源于学生对自己(当下或未来)身体结构和感受能力等方面的理解;身体能力来源于个体对其身体意象的积极建构和现实化努力。这两者都包含我;和我的身体;,似乎各执一面,但实为殊途同归。学生身体自主将我就是我的身体;与我有一个身体;合而为一,既内含着我就是我的身体;是我有一个身体;的现实形态,也内含着我有一个身体;是我就是我的身体;的意识形态。可见,这种意义上的学生身体自主体现着心智基于身体、源于身体;这一具身性原则。其二,身体表现与教育情境的协同;体现出学生身体自主的具身性。身体表现与教育情景的协调状态意味着学生能够理解身体行为与学校情境的关系状态,

8、并通过调节其身体动作使二者达到他所期望的理想状态。这种意义上的身体自主既使学生的意识从自身身体扩展到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又使学生的身体表达从身体的内部状态扩展到外部表现,并保持扩展后的身体意识与身体能力保持协调,因而表现出更为深刻的具身性。由此,学生生命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生命个体与环境的相遇或矛盾,而在于生命个体究竟有多大的能量或能力来限制或调控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彻底的身体自主能够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断地筹划和实现未来的自我。(二)表演性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具有表演(内含身体自主)的基本需要。凭借身体自主,学生不仅能够表达他的个人精神,而且能够完成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并借此实现自我意识和社

9、会意识的增强。其一,身体意识和身体能力的协同内含着学生的个性化表演。在学校生活中,通过大量的课程学习和课堂交往,学生将形成其独特的理想自我。其中,以身体为媒介感知别人眼中的自我成为自我概念改变的重要基础。在自我实现这一需要的指引下,学生将积极地协调其身体意识和身体能力,以便最为充分地表现出他的个性特点。学生或者有意识地设定其行为方式(如说话的语气、行走的步态等),或者有意识地对其身体进行某种装饰(如头型、衣服、背包),让其个性化诉求通过使身体超出于物理空间之外而实现自身;。在这些表演过程中,学生也将向他人传达个己对他人和世界的思想与情感,并希望获得他人对其个性(化)的认可。其二,身体行为和教育

10、环境的协同内含着学生的社会化表演。学生具有被看;和被人关注;的欲望,因而承担着他人关注的角色和内容。对学生而言,这些需要的满足要求其与他人共同完成大量的集体性交往活动。在这些带有角色定位的活动中,学生既要根据他人评价进行其身体行为的恰当调整(如模仿),也要根据其理想自我来与他人进行积极的行为互动。在这些表演性活动中,学生的身体不仅是各种意义的发生场,更是各人身与心的交汇之所。学生既通过身体行为来感受其社会角色和表现其行动意志,也通过身体互动来理解他人行为表现的意义,使之与自身经验融合并积藏于自己的身体。这样,学生就会凭借身体自主来不断地完善其社会性素养。(三)规范性人是社会性动物,其交往过程需

11、要遵循某种规范。教育活动承担着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共准则的任务,其有序展开也离不开合理且有效的规则。这些规则约束着学生身体自主的范围,并使后者表现出规范性。其一,身体表现与教育情境的协同被教育规范所约束。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素养,教育情境本身需要建立必要的规范性要求。在每种校园情境(如课堂教学、升旗仪式)中,教师都会向学生提出某些行为方面的要求(例如坐立的规则、对话的规则和行动的规则),并将其作为组织和实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些教育规范不仅告诉学生不能、禁止和如何做什么,同时也告诉他们能、可以自由选择地去做什么。这样,学生的身体自主并非任意性的表现,而是要遵守这些情境性的规范,并与特定的学校情境相

12、互协同。其二,身体意识与身体能力的协同被教育规范所约束。教育规范的存在就是告诉学生应有的行为表现。告诉;就是唤醒学生的身体意识,而告诉;的内容是学生的行为方式(其内在核心是学生的行为能力)。教育规范的实践更是要求学生熟练地表现出它所要求的身体素养。在既定的学校情境中,只有学生兼具并表现出教育规范所要求的身体意识和身体能力,他才可能有效参与、展开和完成相应的课堂活动。换种角度看,正是在这些教育规范的约束下,学生才会关注并提升他的身体意识和身体能力。倘若没有教育规范,学生便可能终日忙碌却毫无收获,甚至可能造成伤害(如实验事故)。(四)反身性教育是学生经此走向未来社会的一段旅程。但若想满足社会要求和

13、实现理想自我,学生需要在他人的支持下审慎地反思和努力地提升其身体自主素养。由此,学生的发展性要求内含着其身体自主的反身性。其一,身体行为与教育环境的不断协同内含着学生对其身体的反思。在进行自主活动时,学生必须有对其负责的一个方向,并据其来调整和塑造自己的身体行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通常需要参加多种不同的活动,其(所要表现的)身体行为可能与正在进行活动的要求存在矛盾。因为在体验上意识的本性在于觉知及其反身性;,为了减少或化解这些矛盾,学生必须有意识地考察和反思学校活动对身体的确切要求、自身行为的表现质量,并使考量结果成为主体行动的理由。通过持续的身体反思,学生便使其身体行为与教育环境的协同不断地

14、走向深刻。其二,身体意识与身体能力的不断协同内含着学生对其身体的规训。学校活动与身体表现的差距将会造成学生内在的矛盾。这种自我的矛盾与冲突是人的身体的基本境遇,所以,身体也必须通过自身的觉解、自身的较量来成就或实现自身;。学校活动的必要要求无法取消,学生只能通过自主的训练来改善或加强身体能力及其表现。这些身体训练具有禁欲苦行的意味和智慧,为学生对其身体的心理自控提供了前提,成为学生进行自我关怀的实践基础。因此,学生的身体规训成为他自己的修身养性。通过这种自律意志的不断规训,学生不断地挖掘着其身体自主的潜力。三、学生身体自主的意义学生身体自主是身体与心理的协调统一,具有具身性、表演性、规范性和反

15、身性等性质。凭此,身体自主将成为学生生命及其发展之基。下文将从身心合一、个性表达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阐述身体自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一)身体自主作为身心合一的基点身心合一与知行合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学校的多样化活动中,学生不断地表现和建构着其身体意识和身体能力、身体表现和教育情境的双重协同,以为其身心合一或知行一体提供重要的基点。人的特殊的身体结构、生命功能、情感需要和知觉能力决定了人类特有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人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也须借助身体才能够显现出它的实际存在及其价值。然而,在不断变化的校园生活(尤其课堂学习)中,学生经常遭遇到身体和心理的冲突。为了化解其间的矛盾,学生将凭借身体自主

16、的具身性和反身性等来努力地改变身体;或认知;并协调二者的关系。在这种不断打破和重构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好地融合通过身体形成认知;和通过身体形成表达;,形成内部的身心的充分合一。立足于身心自主这个基点,学生将有条件和能力去真正地感受、理解和把握其内部世界,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一个属己的意义世界以安身立命。在参与个体性或团体性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内化客观事物或活动的结构。客观结构的内化过程是一个身体的过程。学生要有意识地运用身体来体验外部世界和客观活动,进而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外界事物(如文本材料、教师言语),并使之成为思维活动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外化其内在的心理结构。只有他积极地进行身体行为或身体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