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48758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两种实践【内容提要】 20 世纪的艺术史充满着艺术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实验。历史先锋派艺术和大众文化艺术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前者致力于挖掘日常生活的诗意性、非日常性,后者强调在日常性中的创造,二者以不同的路径构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了艺术观念的变化。 本期专栏:文化与日常生活 【关键词】 艺术/日常生活/审美 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是审美历史上一个聚讼不休的话题。进入 20 世纪以来,随着自律的现代主义艺术的逐渐落潮,关注生活本身成为许多艺术家的共识。从毕加索的“藤椅静物”到安迪沃霍尔的玛莉莲梦露、坎贝尔汤罐头,再到当今社会极度商品化的复制

2、艺术,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合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这一方面是艺术家寻求创作突破的结果,同时也和人类建立审美的日常生活的迫切愿望息息相关。这一状况被费瑟斯通等人称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世俗的日常生活如何能够具有艺术性,从而被整合到艺术品中,甚至直接成为艺术品?概括地来看,在 20 世纪的西方文化艺术史上,有两种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化的实践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历史先锋派:把握日常生活的“非日常性” 应该说,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艺术家是现代性以来比较早的日常生活审美实践家。不过,时间进入 20 世纪,新兴的先锋艺术家对于那种艺术乌托邦的救赎已经不感兴趣

3、。如果说唯美主义等现代艺术是以对资产阶级庸俗生活趣味的拒斥和对纯粹艺术的笃信为特点的,那么历史先锋派则是一场主张将艺术与生活实践相融合的运动,从根本上说他们致力于取消艺术、而不是改革艺术,美化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他们相信,通过取消以区别于生活为传统的体制艺术,把艺术变成普通的日常生活,人类生存将可以具有一种审美特性。用蒙德里安的话来说:“终有一天,我们将能够像现在对艺术的了解那样,没有艺术也照样生存;美将会变得丰稔成熟,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人类在没有艺术的情况下将不会失去很多。 ”那么日常生活如何能够实现自身的审美化、诗意化? 首先,历史先锋派充分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性元素,并把这些诗性元素

4、大量地应用到艺术中,他们在刻意亵渎了神圣的自律艺术的同时也发现了日常生活的另外一张面孔,那就是神奇性、差异性、富有意义。这些日常生活的诗性元素既包括最普通的日用品,也包括偶尔的幻想、梦境、神秘经验等等。 历史先锋派的艺术实践充满将日常生活化腐朽为神奇的实验,大量生活元素被直接组合到作品中,而不再是被表现或再现在作品中。粘贴画就是这样一种杰作。早在毕加索就曾经将一张藤椅的商标粘贴到自己的一幅静物上面,到了达达、超现实主义等先锋艺术家那里,粘贴画被广泛使用。他们对废报纸、瓶盖子、碎布头等一些原本毫无意味的废旧物品进行剪辑、粘贴,组合在作品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杜尚甚至把小便器等物品直接拿到

5、展览馆中命名为泉 ,从而引发了现成品艺术实验。在这些“粘贴画”和“现成品”中,原本跟艺术毫不沾边的日常物品犹如一个闯入者,突兀地出现在曾被经心划定的艺术圣地,与纯粹的架上油画、雕塑等艺术品相混杂或相比肩,这既是对艺术边界的进犯,也是在傲然宣告自己的存在与到场。一个长期被遮蔽、被认为没有任何诗意、美感或艺术性的日常生活世界陡然向我们显示出它的力量。本雅明在解读达达派的粘贴画时曾说:“达达派的革命力量在于检验艺术的真实性。由纸片、线团和烟头等组成的静物与意识的组成部分连接。他们把整个一堆东西放到画框里。他们就这样向公众展示:看,你们的画框割裂了时代;日常生活最微不足道的支离破碎比绘画更有表现力,正

6、如谋杀犯留在书页上的血指纹要比书中的文字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一样。 ”杜尚甚至曾经宣称,任何物体,一经标号或做上标记便可成为艺术品。这些在当时还比较前卫的观念蕴涵了对日常生活自身真实性的肯定与信赖。 超现实主义还非常重视梦境、幻想、神秘体验、狂欢庆典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新奇经验。布勒东的小说娜嘉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充满幻觉、灵性的神秘女主人公娜嘉。娜嘉是一个外省来巴黎的流浪女子,她过着极为贫穷而漂泊的日子,有时甚至靠贩毒和卖身维持生计,但她却有超乎常人的直觉和灵感,总能在平庸空洞的生活中看见过去和未来,看见巴黎安逸的日常生活背后的动乱和斗争,但这个浑身荡漾着灵感魔力的姑娘却不为理性和世俗的常人所理解,

7、最后被送进了疯人院。小说试图证明,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神奇性的因素,这种神奇性并不是怪力乱神,而只是现实生活中用理性无法解释的东西,也就是对一般现实生活具备了陌生化特征的部分。在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中,狂欢节、节日庆典这些带有强烈快感体验与秩序颠覆性的时刻成为审美生存的理想状态。当人们超越了一般的理性逻辑与习俗惯例的局限,也就进入了这种神奇性的、充满无穷韵味的生命状态。与我们平常所体验的日常生活相比,这种神奇性昭示着现实与梦幻交融、过去与未来沟通、主观内心与客观现实相和谐的理想生活境界。艺术也是实现这一诗性生活的一种实验。为此,超现实主义还独创了一些类似生活游戏的艺术方法。比如,自动写作

8、,也就是说在写作时不受教条的约束,作家和艺术家应当把自己交给梦或潜意识,把自己作为一架记录机器;再比如,绝妙的僵尸法,这个名称来源于他们的一次文字游戏,几个成员任意地在纸条上写出一个词,得到一个非常奇异的句子:绝妙的僵尸将要喝新酒,因此这个游戏被命名为绝妙的僵尸,它意在表明一种完全不受规范的游戏性的写作态度。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历史先锋派使日常生活世界以陌生于其理性面目的样子呈现出来。海默在讨论日常性的问题时就曾经从心理体验的角度指出,日常生活包含着两种相反相成的体验,一是单调、厌倦,二是奇迹感、创造性,日常生活就是一个由这两种体验组成的混合体。可以说历史先锋派充分挖掘了日常生活中奇迹感、创造性

9、的体验,在他们的艺术创新中有一种共同的理念,那就是把艺术当作是与生活同时发生的事件。一位法国的达达主义者曾经声称:“达达是生活的自动产物:一种可能在每一块土壤中出现并生长的思想的春笋。 ”布勒东对超现实主义的界定则是:“超现实主义,名词,它是一种纯粹的心理自动状态,借助它,一个人可以表达思想的真实活动通过书写、或者其他什么方式。由思想发出指令,它没有任何理性的控制,也远离审美以及道德的考虑。 ”历史先锋派的一些作品也的确曾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奇的体验。2002 年 7 月达利互动艺术巡展来到北京,在这个展览中,观众可以自己动手借助电影、电脑等技术把你喜欢的场景甚至把自己现场加工进达利的画面

10、中,使你感觉既像在现实中又如同在幻境中,令人叫绝。这种对日常生活蒙太奇处理的手法如同达达主义对现成品的使用一样,将日常生活新异化,创造出一种似真似幻的超现实境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感受、日常思维带来了暂时的中断。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历史先锋派的改革首先体现在艺术领域中,但艺术绝不是他们的目的,在这些具有创世纪性质的反艺术的艺术主张背后,隐藏着历史先锋派通过日常生活来改造日常生活的实践理想。加迪纳曾经指出,粘贴画表明达达艺术家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现代生活的碎片化, “这种粘贴画的目标是要把人类从过去为生存而忧虑的噩梦中解脱出来,是在诠释马克思,并生发出一种创造有关文化的强烈渴望,而这种文化将严

11、格地把日常生活看作人类梦想、希望、欲望的基地。 ”因此,历史先锋派并不满足于在艺术领域里发现日常生活,他们要建立一个地上的乌托邦。对于超现实主义来说,真正的艺术家不应该躲进象牙塔中,而应该是把平庸的日常生活转变成诗意与梦想的人。布勒东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就明确提出:超现实主义的目的是要“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次年的一次宣言中,他又指出“我们和文学不相干;但是,如果有必要,我们完全可以像大家一样利用文学。 ”因此,先锋派的艺术家们根本无意于规定艺术的边界,艺术也没有什么神秘、崇高的意义,对他们而言,艺术固然是非道德、反理性的,但它首先必须对现成生活世界具有解放的意义,艺术要积极地进入生活中。在

12、 20 世纪初期的几十年间,先锋艺术家曾经频繁地介入社会改造的实践中,马里内蒂出任意大利政府要员,布勒东、艾吕雅等五位主要的超现实主义成员加入了法国共产党,马雅可夫斯基也与苏联政府有过亲密合作。可以说,在历史先锋派那里,参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艺术作品。先锋派的努力终于使人们认识到了自律艺术等体制化艺术的虚伪,使一向被贬低的日常生活侵入艺术界,将艺术扯平到与日常生活同样的位置上,并开启了以日常生活本身作为一种反工具理性力量的审美化实验。 概而言之,历史先锋派发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神奇性因素,并致力于将这一特殊的体验扩大为日常生活的普遍体验,它剥离了理性、成见和习俗对日常生活新异性的蒙蔽,

13、挖掘出其生动而富有意义的一面。历史先锋派的目标旨在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世界,即是说:“当艺术与实践成为一体,当实践是审美的而艺术是实践的之时,就无法再发现艺术的目的,因为构成目的或有意识的运用这一概念的两个相互区分的领域(艺术与生活实践)的存在已经结束了。 ”这样一个艺术与日常生活水乳交融无分彼此的时刻正是一个“把神性寓于世俗中”(11)的理想境界。 二、大众文化:在日常性中创造 上面笔者分析了历史先锋派发现日常生活并参与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的状况。无疑他们开启了 20 世纪在日常生活自身建立审美乌托邦的实验,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历史先锋派所发现和倚重的不是日常生活的日常性时刻,而是日常生活的非日

14、常时刻,比如做梦、幻觉、狂欢节、庆典等时刻;就先锋艺术而言,他们也大多采取生活中比较极端的例子,粘贴画、自动写作这些艺术创新虽然发掘了日常生活的诗性因素,但并不能为大众所理解或接受,甚至遭到大众的排斥,没有与普遍的日常生活建立密切联系;而历史先锋派与政党、政府的合作也都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们不能不反思历史先锋派所追求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之路的缺憾。很明显,单靠精英艺术家或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先锋行为是无法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重构的。正如舒斯特曼所指出的:“艺术在日常生活实践之中的解放和重新整合,不可能仅仅通过高级艺术自己根本改革的尝试行为而实现。 ”(12)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一种新的实现

15、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路径蓬勃发展起来,那就是借助大众消费文化改造日常生活,使之充盈着审美设计的元素。 在一开始,审美的日常生活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它是炫耀性消费的表现形式,因此,闲暇是产生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必要前提。格罗瑙在阐述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时指出:闲暇时间不做任何工作,也不生产任何东西,但它不等于怠惰。在闲暇时间里,人们忙于准美学性的成就和与养家糊口没有任何关系的活动,比如艺术、礼节、运动或者赛马等(13)。无疑,在资本主义发展期,只有少数有闲阶级才能享有这样的日常生活。到了 20 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发生了一个深刻的变化,按照丹尼尔贝尔和鲍德里亚的说法,生产型的工业社会已经转变成后

16、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也即通常所谓的后现代社会。在这个超越了商品短缺的社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了城市大众的普遍要求。于是不断地有漂亮但却无用的奢侈品被大量生产出来,而艺术也进入了机械复制的时代,工艺品、绘画以及影音复制品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一时间,艺术与非艺术、与生活真正变得难分难解了,先锋派所致力的目标似乎已经得到了实现。目前,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成就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描述,比较广为我国学术界所知的就是博得里亚、费瑟斯通、韦尔施的阐述。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大众消费文化是否可以看作是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途径?它在日常生活的审美重构上有没有意义?在以前,人们大多对大众文化持否定的态度,在这方面阿多诺与霍克海默的观点已经为人们所熟悉,他们把大众文化称作文化工业,认为是一种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社会学家洛文塔尔也认为:“通俗文化的产品全无任何真正的艺术特征,不过,在其诸种媒介方式中,这种文化已被证明有其自身的真正特征,标准化、俗套、保守、虚伪,是一种媚悦消费者的商品。”(14)然而,大众文化是否只有这样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