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黄穗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48603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黄穗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黄穗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黄穗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黄穗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黄穗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黄穗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研究课题名称: 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设计者姓名 黄穗光 所在学校 海珠区黄埔中学所教年级 初三 研究学科 化学联系电话 34094903 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接触的日常用品越来越多,单就他们的酸碱性对人的影响就是一个不小的课题。这激发了我的灵感,让刚刚懂一点化学知识的初中学生去发现、检验和分析,应该是件很有趣的事。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1)让学生们能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化学学习融合与生活之中。(2)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中,自主的学习、合

2、作与探究,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和化学实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利用化学思维观念。(3)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实践生活活动提高学生调查、收集、整理、实验和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有效利用我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来扩充自己的化学知识储备,以一种自我探究、学习的模式让他们学会如何高效、有趣的去学习、扩充化学知识视野。3、课题介绍由于本课题的灵感源于社会生活,希望借此开拓学生的学习路径。让学生围绕“化学应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去”这一主题,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课外、课余时间,分组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讨论、整理,展示与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一

3、)知识与技能:1,收集和检验社会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的酸碱性;2,熟悉巩固常用物品的化学性质。(二)方法与过程:1,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2,学会和提高调查、收集、整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3,在获取信息,分析学习,反馈信息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验研究探索的乐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观念。三、参与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初三的。可能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一定的合作精神,乐于与同伴交流,喜欢表现。2、学生已经通过小学半年的化学学习,对化学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知识面和应用能力有限。3、由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知识储备还有局限性

4、,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课题研究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1)、在家庭中出现的生活用品、食品等是研究对象。(2)、对这些物品进行酸碱性实验鉴定。(3)、分析酸碱性强度对人和物品的影响。(4)、根据酸碱性影响确定其安全性。(5)、根据酸碱性来设计家庭应急措施。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来达成以下目标:(一)、熟悉家庭日常物品的酸碱属性。(二)、能够用简单方法测定物质的酸碱性。(三)、能够利用物质酸碱性来解决处理家庭实践问题。(四)、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们开阔化学学习的视野。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

5、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1)日常用品酸碱性报告 (2)物品使用建议书(3 )物品存放建议书 (4)学习感言六、资源准备1、PH 试纸;2、 PH 试纸与酸碱度对照卡;3、化学实验室;4 、学校图书馆、电脑室;5、实验登记表;6,评价套表。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了解学习活动的目的。2、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3、学生按知识水平、家庭地址区域成立小组。1、介绍活动的学习目的。2、安排学生讨论、学习,并明确

6、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方法、要求。3、设法激发学生兴趣。1 节提出和选择课题1、学生讨论选出最感兴趣的课题。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给与指导,确定研究主题为: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1、组织学生讨论。2、与学生一起认识课题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知识水平和喜好确定课题分类,成立小组,选好小组长。2、各小组组长,结合小组成员学习评价量表。3、各小组进行组内分工。1、合理调配各组成员,遵循互补原、平衡则。2、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成员分工。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形成小组实施方案1、学生按小组制定学习计划书,明确调查的物品类别、达到预定目标。2、小组成员根据所制

7、定的计划,共同讨论评价标准,共同约定,做出怎样的行动才能评出最高等级。1、设计“ 幻灯片”模版,设计成果展示模版, 供其他组学生参考、学习。2、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合理建议,为学生提供学习效果的评价。二周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制定计划后,为更好地落实各项活动,要求各小组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学习进展情况提出疑难。2、在家中取样、实验、记录,上网搜集资料等。3、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个成员将当天的活动情况进行收集,分类、制表、分析。4、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中交流学习。5、各小组肯定自己小组取得的成果交流。1、教师当好参谋,为同学们解决难题。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活动。3、给组长发放“学

8、习记录表” ,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4、制订小组活动进度表,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5、总结各小组研究成果,进行表彰。6 周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预计学生在整个研究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可能主要表现在:1,在研究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同学的极大兴趣;2,由于实验简单,关键在交流学习,很多同学可能在交流环节表现不够;3,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有所提高,做事会更老练;4,对家庭物品使用、存放有很大的进步。但对一些事故处理可能不够细致,或怕有危险,效果不一定好。 起步1发展中2完成3典范4得分 规定的目标与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起步

9、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发展中水平和接近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最高水平的行为表现规定的目标与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起步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发展中水平和接近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最高水平的行为表现规定的目标与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起步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发展中水平和接近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最高水平的行为表现规定的目标与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起步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发展中水平和接近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最高水平的行为表现规定的目标与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起步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发展中水平和接近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最高水平的行为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