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让学生找回自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47412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本让学生找回自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本让学生找回自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本让学生找回自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本让学生找回自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本让学生找回自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本让学生找回自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本让学生重塑自信 永葆童心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班化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小结宁化县方田中心校 林正斌通过学习实践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我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在生本课堂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积极参与构成了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作为高年级的老师会经常看到一个现象:课堂上,学生不主动举手发言,教师怎么启发都不肯举手,即便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也不肯举手发言,出现“冷场”现象,课堂气氛相当低沉。而且年级越高举手越少。然而我们在低年级的课堂中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一只只举得高高的小手,生怕老师看不见、不叫自己!曾经那么喜欢举手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

2、大的转变呢?是因年龄越长越怕羞,还是越来越没自信?随着我县开展的适合性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结合一年来在本校进行的“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班化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所谓分层次就是学生分层(按学生成绩分成 A 为学困生、B 为中等生、 C 为优秀生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分层;前置性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我越来越发现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实施小班化分层次教学后我们的学生找回了自信,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活跃气氛也慢慢在变化,真可谓是“生本让学生重塑自信” 。一、生本教育用正确的评价,激励孩子的表现欲望开学伊始我就与学生共同商议制定了方田中心校六年级班级公约特别规定这么一条:(举手发言奖)举手发言回

3、答对者奖 2 分,一个周一次手未举则扣 2 分。一个月统计总积分,积分排在前三分之一的进行奖励,虽然一本本子很便宜,但对于小孩子来说,更有激励性的应该是精神上的鼓励,老师对他表现好的认可,也是这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喜欢表现的欲望。一开始仅有 C 等生举手发言,后来经过几周的激励,举手现象慢慢多起来了。当发现有学生有回答的欲望,却不大敢举起手时,此时作为老师应该主动点名让他回答,并鼓励他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论对错都给予一定鼓励。正如儿童作家雪野老师讲的“对待的孩子要微笑,发自内心的笑,回答错了有鼓励的笑” 。渐渐地班级的气氛会轻松起来,氛围也会越来越好。真正让 A 等生举手是一次口语交际课,内

4、容是“暑假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你是不是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呢?”刚开始仅有 C 等生举手发言,有了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感想后,可能心里有话说,难度又不大还可以奖分,后来的热闹场面是我始料不及的,前面的同学还没坐下,后面就好几个不约而同站起来了。原本让三五个孩子说的,看到他们的兴致这么高,时间也还充足,就放手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到了下课时间还有两个最怕羞、从不举手的学生都要求“老师,我也要说” 。这节课让我很有感触:爱表现是他们天生的本性,只是我们老师以前或许因 A 等生不会说,没有让他有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越来越丧失自信,我们的做法可能就扼杀了一个丘吉尔。从那以后,我在课堂上注意 A 等生的

5、举手,并给他们特殊的照顾政策。生本教育用正确的评价加上分层次教学激励他们的表现欲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生本的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自信,找回了快乐的童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自觉动去学,总会有一些收获,比如说,完成一2次作业,写好一篇作文或日记,课堂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背诵一篇课文或一首诗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具体的行动产生的结果,都是收获。不断的有收获,就能不断地找回自信。自信从行动中来,又到行动中去。通过做事,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就会驱使你去很多的事。再大一点说,有了自信,就有了人格和尊严。如我班的张雨婷是个极差生,以前被老师、同学晾在一边,作业从来不交,语文也没考

6、过 30 分以上,自从我接手这个班后,实施生本教育,进行小组合作一帮一,她的作业能偶尔上交,交一次我就表扬一次,到上学期期末竞考了 56 分,且按班级奖惩积分中是进步最大的。领奖时我看到她羞涩的脸上多了几分自信,这多亏有了生本的激励性,让一个自卑的小女孩找回了自信。二、生本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生本作文”提倡学生要“我心抒我情,我手写我心” ,将习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教材是引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学习课文怎样利用恰当的文字表词达意,感受文字背后的真情,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观察生活,获得真实体验,与课本产生共鸣。将“生本教育”应用到习作课堂上,我颇有一点收获。我发现课堂变得有

7、趣了些,让语文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习作也发生了变化。例如,上学期在我校开展的西片教研活动中,我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校园一景中,虽然开展生本实践才 3 个月,我就感受到生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能大胆举手发言。这堂课设计理念是运用生本理念,分层次的适合性教学,以 4 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同时根据六年级习作要求结合学生爱想象、爱玩,富于表现的年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展示图片,由学生自己选择地点,把一处校园景点写生动具体,让学生写熟悉的校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话可说。通过口语表达训练,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夏景和朱自清的春春

8、花图写法指导后归纳写作方法出示本校几个景点的图片选择一处景点即景演练。学生写了约 15 分钟,C 等生(优生)都写好,B(中)等生大部分写好。展示中张河勇同学表现特别好,主动要求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课后我表扬他是“你的表现受到领导、老师的夸奖” ,他兴奋得跳起来叫道“我出名了” 。适合性教育与生本理念的在这堂课的实践受到同行们和上级领导的认可,而且这篇习作完成质量很好。三、生本教育让学生喜欢上宽松的课堂氛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们不愿意举手,但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讨论。那就让这样的议论“合法化” ,让他们在下面自由议论,他们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因为自由议

9、论的氛围比举手发言更为宽松,于是参与的人多了,观点也多了,让孩子表达和思考的需要得到满足。四、生本的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自信。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生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优秀生是这样,学困生更不例外。 “学习好的学生人人都喜欢,而喜欢学习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母不嫌儿丑,师不嫌生钝。期望是一种看不见的教育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承认每个学困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从而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期望,并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他们,就会激发其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地去实现。这个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学生的自信心、进取的

10、锐气、活泼3的灵性、开朗的性格,都来自于赏识。说到自信,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缺乏,所以,说自信是与生俱来不是没有道理。就拿具体某个孩子来说吧,如果你一定要问你长大了想当什么的话,孩子都会很干脆地说,我长大了要当医生,我长大了要当警察,我长大了要当老师,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这就是自信的表现。为什么有的孩子到稍微长大之后自信心就没了或者表现得不够强烈了呢?这不是原来就没有,而是由于诸多的原因丧失了自信。在这样情况下,作为孩子的家长,特别是作为孩子的老师,就要通过培养来让孩子找回自信。一个失去自信的孩子,如果能通过自己去做一件事,并把事情做成功了,孩子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再加上适时地得到家长或老师或同学

11、伙伴的肯定,自然而然就会找回自信。由此看来,自信是在通过行动才会找回。五、生本的课堂结构,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班中总有积极思考,却又不肯回答问题的孩子。因为他们往往有思维的能力,学习也比较主动,就是缺乏活跃表达的热情。因此可以适当引导“虽然你不讲,其实你在想” (海峡儿童阅读中心特约研究员郭燕琼老师说的这句话很有效果)从而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思维成果,再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展示出来,这样他们会自信许多,不会语无伦次,既提高了发言质量,又能让更多的孩子打消“丢脸”的顾虑。如在我县西片教研活动中我的习作指导课校园一景让学生写的环节中,学生写了 15 分钟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写好,离下课也只有十

12、来分钟,计划中还有两个环节没上,就让学生多写几分钟。最后除了几个差生没写完,其余的都完成了片段描写,在后面的环节虽然有点仓促,效果却很好。正因为增加课堂动笔时间,使学生在安静充足的时间中认真写,拥有更多的自主,发言的自信就更强。又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中一位男生举手了,他的语文基础非常差,尤其是不敢大声说话,他能举手,我暗自高兴。这位男生在我的示意下站起来就开始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读得并不好,短短的一句话竟读错了两个词“沧沧凉凉”读成“川川凉凉” “探汤”读成“深汤” ,而且停顿也错几处。这位同学读后满脸通红,难为情地低着头,不敢正视我。这时,我面带微笑

13、地说:“你读得很好,只是两个词读错了,有些可惜。 ”然后又对着大家说:“刚才他读错了两个词,可老师为什么还说他读得好?”“因为他很勇敢,敢站起来读。 ”“对,虽然两个词读错了,但只要纠正一下,就能读正确。跟我再读一遍,好吗?”这时,这位同学有点从容了,点了点头。我领着他读了一遍后,对他说:“能把刚才的这句话再读一遍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 ”他又把这句话读了一遍。不知怎么回事,这次居然还是把“沧沧凉凉”读成了“川川凉凉” ,刚刚恢复正常的脸又刷地红了。几个快嘴的学生忍不住轻声叫起来:“川川凉凉又读错了。 ”我稍作思考,马上面带笑容地走向这个男生:“真不错,跟着老师读一遍,就能把一个词语的读音纠正

14、过来,你进步很快。能跟着老师再读一遍天色未明吗?”我又范读“沧沧凉凉” ,这位学生也跟着读。“我敢肯定,你现在一定能将这个句子读正确了!”4他憋足劲又读了一遍,终于读正确了!“他读得怎么样?一遍比一遍好。什么是学习呢?刚才 XX 同学第一遍朗读句子时读错了两个词语,第三遍朗读能将句子读正确,通顺,有节奏感,这样由不会到会,就是在学习。学习就是不断进步。 ”为这名学生,我“浪费”了一些时间,未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然而我却非常高兴,因为这位同学在这堂课上找回了自信。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

15、等待,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学生离成功就会更近一步,这不是教育的目的吗?学生在学习中的最大动力莫过于自信。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就是一个老师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老师,与其说教给了学生多少的知识,还不如说,帮助学生找回了多少的自信。六、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用特别的关注,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生本的理念就是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既使遵循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又是汲取新教标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理论精髓,因而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在课上给予特别的关注,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承诺关注学困生,必须要用实实在在的具体帮助行为来体现。因此,我在课堂中分层指导对这些学

16、生降低门槛,放宽要求,经常有意地把一些简单的题(即 A 类题)留给他们完成,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其求知欲望。练习时,我也注意到分层要求,经常出三组题,对学困生只要求做第一组。在练习巡视时,我主要关注学困生,及时给予辅导。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久而久之,使他们树立了“我也行”的自信。加上开展一帮一活动,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一个班十几名学困生,每天对他们的学习情况都一一过问。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天都这样。但是,多数的学困生对学习都缺乏自觉性,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他们是不会自觉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将 1 个学困生和 1 个优等生配搭在一起,使他们在一个小组中,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设置帮扶奖与进步奖(被帮扶者进步,两人都加分) ,给优等生规定三条任务:第一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督促学困生按时完成作业;第三给学困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给学困生也规定了三条要求:第一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必须虚心向优等生请教。第二要自觉地接受优等生的监督。第三优等生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