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民族中学建设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34598 上传时间:2017-06-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民族中学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某民族中学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某民族中学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某民族中学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某民族中学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民族中学建设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民族中学建设项目建议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XX 县民族中学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 县民族中学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XX 县民族中学(县教育和科技局组织实施)3、拟建地点:XX 镇政府南面4、建设性质:新建5、建设规模:初中:60 个教学班,学生 3000人,小学:24 个教学班,1080 人。6、建筑用地:120 亩(80040 平方米)7、建筑面积:35262 平方米(小学,5578 平方米)8、投资估算:6500 万元,其中,校舍建设 4584 万元(小学 725万元) 。9、资金筹措:申请上级资金 4000 万元县自筹 2500 万元二、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一)编制依据1、 城镇初级中学用地面积

2、指标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3、武政发200797 号文(二)研究范围2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工程技术方案4、项目管理5、工期计划与进度安排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综合效益评价三、编制原则及目的(一)编制原则1、遵循“客观、科学、可行”的原则;2、项目任务、目标确定与项目需求分析相吻合、相适应;3、方案合理、满足使用要求与管理要求;4、建筑方案充分满足学校教学功能要求(二)编制目的1、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2、作为确定资金筹措方式的依据3、作为确定项目建设程序的依据四、可行性研究基本成果(一)XX 县急需建设新的民族中学XX县民族文化教育十分薄弱,全县 4万多

3、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能开设民族文化教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学校仅有新龙小学和新龙民族中学(一个班) ,学生人数不足 1000人;县城初中教育教学场所已不能满足县城作为全县教育中心的要求,需要新建一所初级中学。3(二)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学校设在县城,交通运输、水电供给十分便利。学校选址于县城东南面,场址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简单;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有保证,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符合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XX 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武政发200797 号) 。(三)社会效益显著学校建成后,能满足我县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接受民族文化教育的需求和县城初中教育教学场所需求,能

4、适应我县城镇化建设发展要求和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1表 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1 建设规模1.1 占地面积 M2 800401.2 建筑面积 M2 352621.3 学生人数 人 初中 3000小学 10802.1 总投资 万元 6500其中校舍建设:458443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6500建设工期 年 5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XX县位于广西中部,全县 42万人,总面积 1739平方千米。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XX 县交通十分便利,是重要的交通枢纽。XX县又是广西 29个区级

5、贫困县之一。丘陵地貌占全境近半数,其余为山丘地貌和岩溶地貌。全县总面积 17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2万亩。辖 7镇 3乡、148 个村民委(含 6个居民委),聚居着壮、汉、瑶等 15个民族,总人口 4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0%。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在社会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项重要措施,XX 县目前虽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但教育是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长抓不懈。从现状看,我县民族文化教育和县城初中教育教学场所的需求十分迫切。正基于此,需新建一所能提供民族文化教育和初中教育的学校。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我

6、县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但民族文化教育却十分薄弱,全县54万多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能开设民族文化教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学校仅有新龙小学和新龙民族中学(一个班) ,学生人数不足 1000人;而且大都集中在小学教育阶段;原新龙乡撤乡后,新龙民族中学及原新龙中心校都成为村级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建设 XX县民族中学,为全县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民族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县城初中教育教学场所已不能满足县城作为全县教育中心的要求,为使我县城初中教育能沿着“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的良性

7、循环轨道发展,根据县委、县府提出的“到 2010年,XX 县城所在地人口达 8万人”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到 2010年,我县城所在地及 XX镇乡村的初中适龄人口将有 4600多人。目前,我县城初中学校仅有 XX镇中一所,按国家颁布的城镇初中学校办学条件要求,镇中只能容纳学生 1200人;县二中要撤出初中部,办成高级中学;仙城中学保持完全中学的办学模式、由于高中要扩招,也只能容纳初中学生 1000人。因此,从现在起到 2010年,在县城新办一所能容纳学生 3000人左右的初中学校势在必行,农场中小学移交我县办学后,也须在民族中学建设小学部接纳学生 1080人。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6一、场址现状

8、(一)地点与地理位置学校拟选址于:XX镇政府南面(二)场址现状规划建设用地是耕地,面积约为 120亩,可以满足学校建设需要。二、场址条件(一)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场址地势平坦。学校选址周边上风向无有害废气、粉尘等污染排放源,对学校建设无不利影响。(二)地质条件学校所在地是红粘土质,地质结构简单。周边建筑材料丰富,有利建筑。(三)交通条件学校位于县城,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可满足学校建设需求。(四)社会环境条件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对发展教育十分重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校均学生数、学生与教师之比合理、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高;教学设施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学改革继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

9、稳步提高。全县人民对建设 XX县民族中学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社会环境及办学条件良好。(五)公共设施条件7拟建学校的用电系统与广西电网相连,电力供应充足;学校用水由县市政供水系统供水,水量充足,能满足全校师生的用水,电讯通讯网络及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学校周边区域。第四章建设方案一、平面布置及工程设计原则(一)平面布置原则平面布置在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的同时,力求方便教学、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约用地并符合安全、防火及环保要求,同时考虑今后发展的可能性。(二)设计原则建筑设计贯彻适用、够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各类建筑均按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三)平面布置平面布置要划分好教学区、体

10、育运动区、生活区。各区域之间做到互不干扰,同时要兼顾校园的美化、绿化。(四)单体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始终把握: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按使用功能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空间。二、建筑设计(一)建筑平面布置及功能初中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为 5100平方米,共计 60间教室,按每班850个学生计,可容纳 3000名学生进行教学;初中教学辅助用房: 4132平方米。可满足学校实验、音、美、语言、微机、科技、劳技方面教学及图书阅览等。初中学生宿舍楼总建筑面积 13500平方米,六层,共 252间,每间入住 10人,可容纳 2520名学生住宿(住宿比例 84%) 。初中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 1124平方米,可满足教学及

11、行政办公要求。初中生活服务用房总建筑面积 3912平方米,其中包括学生食堂、厕所、锅炉房、开水房、浴室、单身教工宿舍等。小学部教学楼面积 2005平方米,四层,共计 24间教室,可容纳1080名学生进行教学。小学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 3575平方米。初中体育运动场所总建筑面积 1914平方米,包括体育器材室、体育活动室。(二)立面设计最高的建筑为六层,总高度 21.6米。其他建筑从一层到五层不等。立面设计主要通过建筑构图和建筑风格等方法体现现代校园建筑的特色。(三)结构设计教学楼及教学辅助用房、学生食堂等跨度大的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其他建筑采用砖混结构。三、配套设施工程(一)体育运动

12、场91、四百米环形跑道及田径运动场;2、八个篮球场、八个排球场(其中,小学各两个) 。(二)学校围墙、校园绿化美化。(三)课桌、床架、仪器设备、图书采购。(四)给排水工程。(五)供电系统工程。(六)消防工程第五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一、项目实施进度1、2007 年 10月至 12月,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方案,成立 XX县民族中学筹建领导小组。2、2009 年,落实土地、平面规划。3、2010 年-2014 年,三通一平、建好围墙、校舍建设。4、2011 年秋季学期学校开始招生。5、2014 年全部建成。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范围1、土建工程、装饰工程、配套工程。102、项

13、目建设的其他相关费用(二)投资估算1、新建校舍投资 4584万元(其中,小学 725万元) ;2、体育设施 442万元(含体育器材、四百米环道、16 个球场等);3、大门、校园美化绿化 100万元;4、图书、仪器设备、生活设施 924万元;5、其他费用 450万元(移电杆、平整场地、围墙建设、水利渠道处理) 。合计总投资:6500 万元。二、资金筹措申请国家、自治区经费(国债、民族教育经费)4000 万元;县自筹(教育附加费、三税教育附加、税费改革转移支付)2500万元。第七章综合效益评价XX县民族中学的建成,将极大促进我县民族文化教育,为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XX 县民族中学的建成,将极大缓解我县县城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的压力,使我县城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