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2013届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345244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诸城市2013届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诸城市2013届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诸城市2013届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诸城市2013届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诸城市2013届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诸城市2013届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诸城市2013届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诸城市2013 届高三 12 月月考物 理 试 题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注意事项: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 A 或 B)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一、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1学习物理除了知

2、识的学习外,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B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C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微元法D伽利略在研究力与运动关系时利用了理想实验法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x =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制单位) ,则该质点运动的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应为3表中记录了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以地球为参考系) ,利用 这些数据来计算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 s,下列方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Z+X+X+K地球半

3、径 R=6400km月球半径 r=1740km地球表现重力加速度 g0=9.80m/s2来源: 学科网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 =1.56m/s2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v=1km/s月球绕地球转动周期 T=27.3 天光速 c=2.998105km/s用激光器向月球表面发射激光光束,经过约 t=2.565s 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A利用激光束的反射 来算2tscB利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关系 m 月 g0= 来算2vsRr月来源 :Zxxk.ComC利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周期关系 来算2()sRrvTD利用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关系

4、来算24()mgsRrT月 月4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 角的斜向下的恒力 F1 作用下,做速度为 v1 的匀速运动;若作用力变为与水平方向成 角的斜向上的恒力 F2,物体做速度为 v2 的匀速运动,且 F1 与 F2 功率相同,则可能有AF 1=F2, v1 v2 BF 1=F2,v 1 F2,v 1 v25如图所示,虚线是用实验方法描绘出的某一静电场的一簇等势线及其电势的值,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图中的实线从 A 点运动到 C 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粒子一定带负电B粒子一定带正电C粒子在 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C 点的电势能D粒子在 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 C 点的电势能6

5、 将一小球从高处水平 抛出,最初 2s 内小球动能 EK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10ms 2根据图象信息可得到A小球的质量 m=0.15kgB小球的质量 m=0.125kgC小球的初速度 03/vmsD小球的初速度 457如图所示,A 、B 在同一水平线上,以 A_B 为直径的半圆周与竖直光滑绝缘杆相交于 M点电荷量为 Q1、Q 2 的两个正、负点电荷分别固定在 A 点和 B 点,一个带正电的轻金属环 q(视为点电荷,且重力忽略不计)套在绝缘杆上,在 M 点恰好平衡,MA 与AB 的夹角为 ,则A 321tanQB 21tC 21tanQD 21t8如

6、图所示,A 、B 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B、C 两小球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通过劲度系数为 k 的轻质弹簧相连, c 球放在垂直于斜面的光滑挡板上现用手控制住 A,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弹簧均与斜面始终平行已知 A、B 、C 的质量均为 m,重力加速度为 g,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 A 后,A 竖直向下运动至速度最大时 C 恰好离开挡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倾角 30B斜面倾角 6CA 获得最大速度为 mgkDA 获得最大速度为 2第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注意事项:1第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

7、外) 来源:Z+xx+k.Com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本题共 3 小题,共 16 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作图9 ( 4 分)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大于测量值B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小于测量值C重物的实际末速度 v 大于 gtD重物的实际末速度 v 小于 gt10 ( 4 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 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 L,改变外力 F 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 F 与弹簧总长度 L 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

8、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 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 m11 ( 8 分)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 定理” ,小车内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 50Hz(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请将步骤补充完整在小车内放人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 再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关闭电源;改变钩码或小车内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的操作,(2)上图是钩码质量为 003kg ,砝码质量为 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

9、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 0 及 A、B、 来源:Zxxk.ComC、 D 和 E 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 0 点的距离s 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 时速度 v(见表 1) ,请将 C 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 1 中的相应位置(3)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中的图线(其中v 2=( v2v20) ,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 。要验证“动能定理” ,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三、本题共 4 小题,共 44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2 ( 8 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 A、B、C 三个木块,其中

10、 B 和 C 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现用 F=6N 的水平拉力拉木块 C,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若三个木块的质量分别为 mA =lkg、m B=2kg、m C=3kg,求:(1)轻绳的拉力;(2)A、B 木块间的摩擦力13 ( 10 分)如图所示,一辆平板小车,车长为 L0,沿着光滑的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 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与此同时,在小车的正前方 S0 处的正上方 H 高处,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以初速度 v0 水平向右抛出,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小车高度,问加速度 a 满足什么条件小球可以落到小车上?14 ( 13 分)如图甲所示,一竖直平面内的轨道由粗糙斜面 AD

11、和半径 R=lm 的光滑圆轨道DCE 组成,AD 与 DCE 相切于 D 点,C 为圆轨道的最低点,轨道 DC 所对应的圆心角=37,将一质量 m=0.5kg 的小物块置于轨道 ADC 上离地面高为 H=0.7m 处由静止释放,经过 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FN =10N。已知 sin37=06,cos37=0 8,g 取10m/s2(1)求小物块与斜面 AD 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 H 是变化的(从 0 开始逐渐增大) ,请在图乙中画出 FN 随 H 变化的关系图象(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但要分别写出 H=0m、H=0.2m 、 H=0.7m 对应的 FN 的值) 15 ( 13 分)如图甲所示, M、N 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两极板间距d=0.1m,两极 板间的电压 U=12.5V,O 为上极板中心的小孔以 O 为坐标原点,在y=0 和 y=2m 之间有沿着 x 轴方向的匀强 电场,PQ 为电场区域的上边界,在 x 轴方向范围足够大电场强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取 x 轴正方向为电场正方向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粒子,在 t=0 时刻从紧靠 下极板中心 O,处无初速释放,经过小孔 O 进入交变电场中粒子的比荷 ,不计粒子重力,求粒子:210/qCkgm(1)进入交变电场时的速度;(2)在 810-3s 末的位置坐标;(3)离开交变电场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