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题型分类专练 题型八:人物情感及文章主旨(含答案)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63446759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题型分类专练 题型八:人物情感及文章主旨(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题型分类专练 题型八:人物情感及文章主旨(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1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题型分类专练 题型八:人物情感及文章主旨(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1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题型分类专练 题型八:人物情感及文章主旨(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1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题型分类专练 题型八:人物情感及文章主旨(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题型分类专练 题型八:人物情感及文章主旨(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题型分类专练 题型八:人物情感及文章主旨(含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物情感及文章主旨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父亲数钱李书霞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发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站起身来,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抢过酒壶,

2、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他的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受此打击,父亲性情大变,原本爱说爱笑的他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儿。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的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又束手无策。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

3、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左手数。”母亲叮嘱道。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再数数。”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数。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地把米粒中的谷粒拣出来。隔三岔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拣豆”

4、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有删改)1.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2.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第段画线句子中“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4.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母亲唐俊杰那天,母亲端上来一碗汤,里面没有

5、油,也没有盐,老年痴呆症毫无征兆地袭击了她。母亲坐在一张老旧的椅子上,思想涣散,她用力地拉扯着自己稀疏发白的头发,竭力要去想起些什么来。记忆像一盘散沙,落在地上,她拾不起来了。她又嘟嘟囔囔地对着空气说些空气也听不懂的话,像在一个另外的世界里。她莫名地微笑着,像一个婴儿。生命的回归,人生一场,风雨无数,此刻,全被这三月的风,吹散殆尽。母亲老了,也许衰老真的是一件太过残忍的事,母亲的心承受不了,所以,她潜意识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接受这生命规则的无奈。往事如陈酿,一经打开,辛酸不已。小时候,母亲是瓦顶上那每顿必要袅袅升起的炊烟,是生病时贴在我滚烫额头上的焦急的脸庞,是一根调皮时会扫在我小屁股上的扫帚棍

6、,是劳作一天后匆匆回家的脚步声,是为生活每日忙碌至深夜不倦的身影。多少个日子都能安然生活在母亲的爱里,母亲所给予的是每一个日子的点点滴滴,润物无声。长大后,母亲是每一次在背后的那双期望的双眼,是牵挂的夜枕上每滴不眠的泪水,是即使你厌了烦了却总也停不下的叮咛,是万家团聚的节日里永远忙碌在厨房的那个身影,是看你日渐茁壮地成长自己赶赴衰老却依然无怨的执着,是为你而无畏逝去的青春。她老了,我站在她的面前,每一段往事都会触动我的心,每每让我流泪,而她微笑着,不知不晓地微笑着。我用手抚摸着她苍老的面庞,我多想成为一缕柔软的春风去抚平她脸上的皱纹,让她能重获一张青春的脸庞。她自顾自地说着,我只能在她的耳边大

7、声地说话,希望她能听见一丁点儿,我多想成为一个天籁的作曲家,多想让她的心听到这世界上最温柔的乐音。她佝偻着为子女操劳一生的腰背,我只能用手轻扶它,我多想成为一根坚韧的竹子,去撑起她的腰,能让她重新矫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她那做了一辈子家务的粗糙的双手,我只能握紧它,让她能感受到我的温暖,可我多想攥住她的双手不停地走,不停地走过残忍的时光,让她不再在岁月里无奈地老去。我恨我不能,在这三月的风里。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在三月的风里,像每个母亲的笑脸;株株晶莹欲滴,犹如每个母亲为孩子流落的泪滴;像颗颗钻石,永远镶嵌在孩子柔软的心上。为了这份晶莹,我知道自己要做一个正直的孝顺人。一束杜鹃放上母亲的床头,她

8、微笑了。“映山红。”她说。我哭了,这是我唯一次送给母亲的“母亲节”礼物。(1)结合文章第段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3)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4)阅读下面【甲】【乙】两部分文字,回答问题。【甲】我恨我不能,在这三月的风里。【乙】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节选自朱自清背影)两部分文字中的“我”表达的情感有何共同点?请联系原文内容分析。三、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回答下列小题。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

9、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

10、,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

11、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嗽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

12、过来了。后來,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

13、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穷困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俩姐弟,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1.请根据文章到段内容,把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在横线上。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A_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B_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

14、的未来之春!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4.第段和第段是什么关系?从内容方面分析其作用。5.文章通过回忆父母辛苦劳作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扁担的一生范宇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_。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

15、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_。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