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中专)专业2011级教学计划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634252 上传时间:2017-06-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与制造(中专)专业2011级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中专)专业2011级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中专)专业2011级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中专)专业2011级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中专)专业2011级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中专)专业2011级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中专)专业2011级教学计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初中以上学历者,学制 3 年(校内教学 2 年半,校外实习半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技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模具设计、制造、维修能力,具有相关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成为模具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2、教学目标(1)学历和职业技术等级学生毕业时获得中专毕业证书,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如

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钳工中级工、车工中级工、铣工中级工、CAD 中级、数车中级工、数铣中级工、加工中心初、中级工等证书(学生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有所侧重,获得一种或多种) ,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2)文化知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含法律、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与健康等。(3)职业道德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合作精神,具有安全生产、质量和效益意识。(4)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中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制

3、定塑料模具成型工艺的初级能力;具有模具设计的一般技术能力;具有塑料模具制造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对模具及成型设备的调试、维护及故障分析能力;具有模具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接受和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模具 CAD/CAM 技术。2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表3理论与实训教学周时学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课程类型模块类别序号 课 程 名 称学分课时数周课时 一期 二期 三期 四期 五期 六期考核方式1 职业生涯规划 1 20 2 2 考查2 心理健康 1 20 2 2 考查3 职业道德与法律 1 20 2 2 考查4 哲学与人生 1 20 2 2 考查5 经济政治与社会 1 20 2 26 军训与入学

4、教育 10 7 操行学分 12 德育模块小计 27 100 2 2 2 2 28 基础语文/应用语 文 4 80 4 4 4 考试9 基础数学/应用数 学 4 80 4 4 4 考试10 基础英语/应用英 语 4 80 4 4 4 考试11 体育与健康 4 60 1/2 1 1 2 2 考试12 音乐 1 20 1 1 1 考查13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60 2/4 2 4 考试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小计 21 380 12 14 6 614 机械制图 10 160 8 8 8 考试15 电工基础知识 1 20 2 2 考查16机械制造基础及工艺(金属工艺学/机械基础/模具制造技术)8 140

5、4/6 4 4 6 考试17 模具理论(塑料 模/冲压模) 6 120 6 6 6 考试18 数控加工技术基 础 4 60 6 6 考试19 CAXA 制造工程师 2008 4 80 10 4 4 考试20 公差配合与测量 技术 2 40 4 4 考试21 金属切削原理与 刀具 2 40 4 4 考试专业技术模块小计 35 660 14 12 20 2022 模具钳工实训 10 224 4W 4W 考试必修课实践技 23 AutoCAD 实训 3 56 2W 考试424 pro/E 实训 5 112 2W 2W 考试25 机械加工实训 12 252 2W 2W 2W 3W 考试26 数控加工实

6、训 5 224 4W 4W 考试27 数控编程与仿真 综合实训 1 28 1W 考查28 模具制造综合实 训 10 468 18W 考试29 顶岗实习 40 404 18W 能模块小计 86 1768 8W 8W 8W 8W30 能力拓展 2 36 2 2 考查31 专业拓展 1 1 36 2 2 考查32 专业拓展 2 1 36 2 2 考查33 专业拓展 3 2 72 2 2 2 考查选修课能力拓展模块小计 6 180 2 2 2 2 2合计 175 3088 28/2 28/2 28/2 28/2 28/2 28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选修课一览表课程名称 学分 周课时 开出时间 考核方式计算

7、技术 2 2 第四学期 考查普通话 2 2 第三学期 考查实用英语 4 4 第四学期 考试羽毛球(篮球) 1 1 第二学期 考查音乐欣赏 1 1 第三学期 考查现代企业管理 1 2 第一学期 考查模具价格估算 1 2 第二学期 考查成型机械 1 2 第三学期 考查模具损坏及修复 1 2 第四学期 考查CAD/CAMMasterCAM 1 2 第五学期 考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训练达标项目及时间安排项 目 训练课时 达标测试时间CAD 56 第一学期钳工 224 第二学期计算机 60 第二学期Pro/E 112 第三学期数控(数车、数铣) 224 第四学期5机加工(普车、普铣、磨工) 252

8、第四学期四、课程教学要求(一)德育模块1、职业生涯规划(20 学时)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2、心理健康(20 学时

9、)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其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

10、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3、职业道德与法律(20 学时)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其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

11、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64、哲学与人生(20 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

12、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自业创业的自觉性。5、经济政治与社会(20 学时)经 济 政 治 与 社 会 是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学 生 必 修 的 一 门 德 育 课 。 本 课 程 以 邓 小 平 理 论 和 “三 个代 表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对 学 生 进 行 马 克 思 主 义 相 关 基 本 观 点 教 育

13、和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 政 治 、 文 化 与 社 会 建 设 常 识 教 育 。 其 任 务 是 使 学 生 认 同 我 国 的 经 济 、 政治 制 度 , 了 解 所 处 的 文 化 和 社 会 环 境 , 树 立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共 同 理 想 , 积 极 投 身 我 国 经 济 、政 治 、 文 化 、 社 会 建 设 。6、 军训与入学教育(略)7、操行学分(略)(二、 )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8、基础语文应用语文(80 学时)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

14、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9、基础数学应用数学(80 学时)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

15、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7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初中数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10、基础英语应用英语(80 学时)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