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关系的浅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40758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关系的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关系的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关系的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关系的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关系的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关系的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关系的浅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关系的浅析作者:杨光 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 点击数: 9461 更新时间:2007-5-24摘要:本文对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导致职工心理状态变化的因素,并对消除职工负面的工作心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心理状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电力行业历来强调“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安全生产方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各类电业规程、导则、条例、规定上。但是我们在多年的事故教训中也看到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人的行为靠思想来指挥,所谓”定位关乎成败、心态决定一切” 。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因

2、而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对于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工心态良好,不仅能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还能保证设备检修、维护试验等工作的质量,相应的安全生产也就有了保障。如果职工心态不好,敬业爱岗精神及事业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形成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干工作时所做的安全措施不周全和不完善,事故和故障率就会增加,安全生产就不可能得到保证。因此,我们应对职工的心态变化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1、影响心态的两方面原因1.1、工作中影响心态变化的因素人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工艺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作业环境、员工本身的熟练程度、自我感觉、工作任务的强度、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

3、,使之发生变化。适度的紧张,在工作中是正常和必要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工艺操作较复杂与职工个人的实际能力如体力、经验及技能不符;承担的工作责任重大;某些工作的危险性较大;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兼职过多、过于频繁的轮班劳动;工作时得不到信任与支持;工作环境恶劣等。这些因素使人的神经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下,而这些因素又是人本身的能力难以控制或改变的,这进一步导致心理压力的调节失常,进而导致了职工心理上的疲惫。而疲劳会使人的惰性增强,警觉能力下降,在工作中会由于心理紧张度过低,产生厌倦情绪、心不在焉,从而引发人为的工作失误,增加发生事故的几率。1.2、社会因素对心态的影响人除了受工作中某些因素的影响

4、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其心态的变化,如:工资、待遇、地位等发生的矛盾;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工作方式不当或某些不公,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腐败问题和分配不公现象导致职工心理失衡;邻里不睦和与夫妻不和影响职工情绪;业余生活过度紧张导致职工上班时间精力较差;生活困难和遭遇疾病及种种不幸使职工的心态失衡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发生变化,大多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时候,人的精神会变得紧张,工作时精神不集中,情绪不好,若此时让职工从事危险作业则非常容易发生失误,造成事故。2、消除影响的几点建议要消除心态变化对安全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做好以下工作:2.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

5、立以人为本、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发展观,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为职工搭建充分展示其聪明智慧的舞台,提供给职工为企业安全生产贡献力量的渠道,并为其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包括:团结友爱互助的爱心,坦诚豁达诚信的态度,互帮互助的友情等。同时,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的过程中确立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2.2、安全管理人员要带着感情抓安全制度条款是冷冰冰的,人心是热乎乎的,同样的制度规定,生硬地去执行与带着感情去实施效果大不一样。前者不但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阻力,而且极易造成职工的反感心理,取得相反效果;而后者遇到的阻力会比较小,执行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好。人心都是肉长的

6、,只要把出发点摆正,管理人员的纠章行为就容易得到执行,职工就不会产生负面心态,安全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2.3、调配工作时间和强度、避免疲劳作业人对紧张的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短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使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能达到一种平衡,而不至于引起不良后果和疾病。而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职工心理压力的调节失常从而造成发生事故的几率提高。因此在工作中合理的安排工间休息,充分帮助职工调解精神状态和减轻疲劳程度对于防止事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2.4、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要经常深入职工中多做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准确掌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职工在想什么

7、?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等。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法规教育等,组织职工学习、讨论、分析、借鉴系统内外以及本单位历史上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的一些典型事故案例,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生产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和群体防护水平。同时要增强职工遵守安规,运行、检修、安装规程,安全工作规定和有关安全技术措施的自觉性和严肃性。2.5、注重舆论环境的引导舆论环境直接影响企业职工工作的心情。舆论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绝大多数职工的思想观点和言论形成的一种主体氛围。它包括员工口头议论和传播媒体如报刊、网络等形式。依靠道德引导、目标认同、精神激励等方法在企业中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舆

8、论氛围,从而引导职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3、结论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问题中人的因素又是相对最为重要的因素。如何更好的调整职工的心态,如何把对人的心理引导工作引入安全管理之中,用企业文化这个内在的链条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以及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能最合理、最可靠。所有这些都值得企业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安全文化网 )对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辩证思考作者:张江辉 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 点击数: 2141 更新时间:2007-9-3全球每年因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 120 万人死亡、2.5 亿人受伤;我国每年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约占世界总数

9、 20%,因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要损失 1000 亿2500 亿人民币;2006 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 627158 起,造成 112822 人死亡,平均每天约有 309 人丧生于各类事故。大量事故的发生,既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的安定稳定,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影响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很大。坚持用正确的观点认识安全生产防事故工作,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增强预防事故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安全生产事故为何频繁发生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参差不齐,大量非公有制小企业、小网点,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根本不搞安全投入,作业条件差,事故频发;有

10、些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防御能力下降;部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认真,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矛盾层出不穷,有些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每年投入很大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防事故,但事故仍像幽灵一样不断发生。事故有多发性、偶然性、突发性等特点,造成事故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既使人感到突然,也为各类事故蒙上神秘的面纱。为什么会发生事故呢,其实,只要作深入的理性思考,便不难找到答案。世界是联系和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也是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是有一定的规律。

11、事故作为一种矛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问题,也遵循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要经过从发生到发展,经过一些微小变化到激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什么会发生安全事故呢,构成事故不外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因素,二是设备的因素;三是环境的因素。人的因素包含着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有的人安全素质差、违章操作、违法生产等,酿成了事故。设备因素包含设备不符合安全规程,机械故障、技术原因等。环境因素包含时间、地点、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三大因素的综合作用,引发事故的发生。如何把握好事故脉搏,确保生产安全呢,这就需要我们用辩证法观点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关注着人、设备、环境因素发生的各

12、种变化,促进有利因素的发展和积累,防止不利因素,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事故发生。运用这一规律,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和注意量的变化。因为,事故在量变阶段不显著,往往不易觉察,但又有征兆可寻。只要善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但察觉到苗头就警觉起来,事故是可以认识的。在对待事故问题上,就怕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使有些同志错误地产生事故不可捉摸思想认识。这种认识给安全生产带来普遍的精神压力,各级、各部门一边抓工作,一边还要提心吊胆,担心冷不丁会冒出个什么事故来。把事故看成是偶然现象的堆积,认为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是错误的。任何偶然性的背后,都有必然性支配着。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事故是经济工作中

13、一种矛盾发展的激化形式。经济管理中的矛盾,人与设备的矛盾,设备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人与环境的矛盾等,只要有矛盾存在,就可能发生事故,这是必然性;事故发生在哪一天,发生在哪个单位,是偶然性。偶然发生的事故受必然性支配,从二者关系出发,对事故的发生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怎样预防事故有的人片面地认为,事故不可把握,防不胜防。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总感到心里没底,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总感到心虚。持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无数的事实证明,事故是可以预防的。长期以来,人们对各种生产事故的预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比如,在对人的要求上,强调要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重要岗位要持证上岗;对设备使用上,强调要按

14、规程使用,严禁违章操作,带故障操作;在环境要求上,对各种场所安全生产都有明确的要求,对各种施工建设项目也都有明确的规范等。有些单位事故与劳动强度、安全防护条件有联系,生产中的遇到任务转换和环境、工作强度、人员安全素质、生理等方面的变化,比较容易发生事故。某些事故的发生还与行业、地区特点有一定的联系,如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危险化学品、矿山、水上交通等行业也容易发生事故等等。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于未然。根据已知事故,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也是预防事故的好办法。事故有不断重复的特点,可以根据事故重复出现的现象,摸索和掌握其发生的一般规律,掌握预防主动权。安全生产法对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15、提出了基本要求,不少地方还结合实际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这些都是对预防事故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些规定办,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工作的状况和水平,从来都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者素质、科技水平、安全投入水平的综合反映。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故的原因分析表明,大部分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预防事故就应当从基层和基础抓起,抓好关键环节的落实。特别是要抓好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技能和预防事故的能力,同时加强预防事故的训练。抓安全生产需要全面打基础,实施综合治理,但这并不是说各项工作都有要平分秋色,不

16、要重点。特别是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倾向性问题,这就需要搞好专项治理。专项治理中,一定要找准问题,把板子打到具体人、具体事上,不回避矛盾,不隔靴搔痒,不解决问题不撒手。如何吸取事故教训害怕生产安全事故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有些基层领导,几乎到了谈事故色变的地步,致使有些单位被事故束缚了手脚,不敢创新,不敢放手抓工作。为了避免事故,有的单位该干的工作也不敢干了,该生产也不敢生产了。消极保安全,其实是回避矛盾,对经济发展和长远建设是不利的。害怕事故是认识上的片面性,把事故看成绝对的坏事,看不到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人类的智慧就是在一次一次吃“堑”中增长起来的,无数人的成功都是在失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的总结,得到深刻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以后的工作就有了正确的指导。发生事故不要悲观泄气,更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精神状态不对头,对安全生产的危害在某种程度上比事故的危害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