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40588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蔡永铭摘要:新农村正面临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该如何保护乡土文化以及发挥农村自然景观资源、正确对引导农村建设的发展路线,该明确一些合理化的改造规划。启蒙对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人文资源控制,唤起人们对自然朴实之美的认识,阐述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基本理论。通过城乡比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唤醒内心深处热爱家乡的情怀和价值观。关键词: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引言:伴随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的深入化,新农村景观的规划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科学性质已经得到了更加系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新农村景观的研究起步略晚、经验不多,现

2、在新农村景观在改造中依然存在很多失败的例子,这一点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篇文章从新农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总结了新农村景观规划改造的特点和当前景观建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对新农村景观改造的思路,提出了使新农村景观与人们的居环境相适应的种种规划。1.概述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多领域的工程,新农村景观改造重点根据景观所在地村民的主要生活需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土地空间格局加以改造,使其延续地方特色同时,越来越符合我国现代新农村的发展需求,而且其景观能和新农村改造规划构想的各个指标呼应的建设活动。普遍来说,新农村景观规划有以下特点:第

3、一,农村景观有极强的地域性。第二,农村景观不需要结构的复杂性。第三,跟城市多功能性质的广场、纪念性质的博物馆等建筑相比较,道路、市集、以至于祠堂这样有用的设施更受到居民的重视益于接受。所以新农村景观的改造规划必须从居住者的需要为出发点,把为当地村民服务作为设计改造的重点。2.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建设的现状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村镇内的建筑很多都是近些年新建或翻建的,总体来说这些建筑宽敞、舒适,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村镇民的住房条件。但同时农村建筑也存在着等级差异的问题。比如建

4、筑的时间较短、质量较高、效果好的建筑与建筑时间长、质量较差,甚至一些年代久远、老化严重的破旧房屋杂处,这样就对村庄景观的整体形象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新农村景观建设过于追求现代化和奢侈感也常常导致了当地建筑特色的缺失。还有村庄中电线入户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各种线路铺设混乱,不仅增添了安全隐患,而且也不利于管理。另外,新农村对于垃圾、污水处理的设施的缺乏也是影响新农村景观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2.2 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调查,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设计质量、居住环境、和一些公共设施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的景观建设。其中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拒绝割舍的乡土情结,当然也是农民意识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低的关系。新农村在面对城

5、市环境巨大变化的冲击时,该如何利用好与城市一样的现代文明成果,就成了发展新农村景观建设至关重要的问题。相比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行为日渐便捷却单一化的情况不一样,村镇居民由于自然条件和人文风俗的特殊性,相比城市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与风格,而盲目山寨城市景观只能打破其传统的生活状态,这样却影响到新农村建设互帮互助、和谐共居的人居关系。无论什么村镇的建设都不能离开大自然,但是目前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大多以主观思想追求类城市的居住方式为时尚,无视了社会生活、生态影响、地域文化还有长时间积累下形成的乡土生活方式,丧失了农村原本的田园气息和地域文化特点,最终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复制城市,这种情况也导致原本的乡土生态

6、资源遭受了一些的破坏。总结来说,想要塑造新农村景观优美与和谐的特色,就必须在达到居民需求的同时去尊重当地原本的生态风俗以及传统习惯,对于村庄整体布局的完善和对人居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十分重要。3.新农村景观的改造与建设规划3.1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理念第一,新农村景观改造首先需要注重生态环境,并且与田园生活方式相适应。乡土区域的特点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或者建设风貌,而是当地居民们适应这些过程形成的乡土文化的表现。此外注重乡土环境可遏制当代新农村环境的恶循环,与此同时还可以解决农村的生产模式单一低下且无法合理分配优秀资源等问题。新农村规划设计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地貌,接纳当地居民注重与周边环境共存的保守

7、观念,从而实现新城镇与乡土环境的完美结合。以陕西省某市某区大夯屯村的改造建设为例,大夯屯村在新农村景观改造建设规划里,就有渔乡肌理为基础,坚持“生活、生态、生产”三个基本点,整治了村庄风貌,提高了乡村人口居住环境,还大力发展了休闲渔业,营造了“渔事特色鲜明,乡土风情独特,景观体验浓郁”的渔乡特色村,这样就得到了良好的环境收益、经济效益。在行为意识的变化中寻找新的居住方式、传统环境的协调,经过大力引导、提升农村人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同时也注意到保护、发展优良的乡土文化,使其对农村景观的改造规划产生良好的影响。3.2 新农村景观改造案例2007 年底,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受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政

8、府的邀请,接手了鄯善县蒲昌村新农村建设的改造工程。蒲昌村位于城市郊区北部,紧邻AAAA 级旅游景区库木塔格沙漠,是城市、景区、乡村的交汇节点,非常适合于开发旅游。 “鄯善”县大家一定感到很陌生,但提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楼兰”古城我想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 “楼兰”城更是每个旅行者心中的“圣地” 。在两千多年前的一场战役中, “楼兰”国被“且末”所灭, “楼兰”国从此灰飞烟灭,所以当时的部分楼兰人就迁移到了今日的鄯善地区。经过研究人员的分析确定:用独特的地域性语言展示城市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用原生态的建造手法塑造独一无二的新农村形象,诠释新农村建设的精髓并且体现了新农村的活力的传承。用独

9、特的地域性特点展示了鄯善县的历史,反映出鄯善和楼兰的渊源,充分利用楼兰的神秘和沧桑打造鄯善的厚重与醇美的文化精神。用 原 生 态 的 建 造 手 法 塑 造 独 一 无 二 的 新 农 村 形 象 和 旅 游 品 牌 。 通过研究人员认真的比较,鄯善县最终使用历 史 悠 久 的建造手法“生土建筑”的形式 作为 主 要 的 建 造 工 艺 。 生 土 建 筑 主 要 用 未 焙 烧 而 简 单 加 工 的 原 状 土 为 材 料作 为 构 造 主 体 的 建 筑 。 当 地 还 拥 有 交 河 古 城 、 高 昌 古 城 等 生 土 城 市 遗 址 ,现 存 的 吐 峪 沟 麻 扎 村 也 是

10、生 土 建 筑 的 代 表 作 。 这 种 建 筑 形 式 具 有 极 强 的地 域 特 征 和 形 式 美 感 , 也 与 楼 兰 文 化 的 主 题 契 合 , 同 时 恢 复 和 挖 掘 这 种 几近 绝 迹 的 建 筑 样 式 也 是 最 好 的 旅 游 价 值 所 在 , 可 以 为 今 后 旅 游 品 牌 的 建 立打 下 一 个 良 好 的 基 础 。 整 个 项 目 是 以 新 农 村 景 观 改 造 为 目 的 而 建 立 的 ,在 如 何 做 到 “施 惠 于 民 ”是 不 能 回 避 的 问 题 , 整 个 项 目 改 造 中 涉 及 到 上 百家 住 户 , 不 同 居

11、 民 家 的 经 济 情 况 差 距 又 很 大 , 所 以 研 究 人 员 针 对 那 些 经济 条 件 不 好 , 房 屋 破 旧 的 居 民 家 庭 进 行 了 较 大 的 改 建 , 甚 至 是 拆 掉 重 建 ,其 中 政 府 拿 出 了 很 大 部 分 资 金 , 个 人 只 出 了 小 部 分 的 资 金 , 使 他 们 也 住上 了 宽 敞 的 大 房 子 。 这 样 的 好 处 是 同 时 在 他 们 这 部 分 房 屋 上 设 计 了 更 多的 景 观 和 接 待 功 能 , 让 这 部 分 人 在 以 后 的 旅 游 开 发 中 能 够 持 得 到 一 定 收益 从 而

12、致 富 。 而 对 于 那 些 比 较 富 裕 的 住 户 的 房 屋 只 做 了 些 立 面 上 的 改 造 ,这 样 他 们 就 减 轻 不 必 要 的 负 担 , 从 而 体 现 整 个 项 目 “以 民 为 主 、 为 民 谋利 ”的 思 想 。3.3 以民为本与统筹兼顾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最好可以实行比较民主的决策管理,这样可以引导群众不由自主地投身到环境景观的改造建设中。而且,还应该从农村居民的生活规律、精神需求的角度为出发点,努力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景观形象,完美景观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3.4 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正立足于新农村的长期发展规划

13、,完善好基础公众设施还有其基本管理体系,并在提高村民素质的基础上,针对落实村庄居民的特色产业,明确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的建筑风貌特征逐一解决相应的问题。设计中应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力求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把不同的乡村聚落形态一一展示其丰富的乡土人情和特色。4 结语在我国,新农村景观的规划建设还在刚起步时期,还缺少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和主要的实践经验作为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遵从农村当地居民的生存需要,使新农村规划适应人们的生活行为。景观设计的现代化时期,完善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当地乡土风貌,使当地特有的文化景观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参考文献1 莫妮安:从环境行为学探讨新农村人居环境与乡土景观的协调发展,2007,(08).2 王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9,(22).3任锦杨,胡益,张守俊,徐小明: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地域特色可协调持续发展的探讨,2011,(01).4张洪村: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思路与措施,201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