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及其语用功能发展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63389040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糊语及其语用功能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模糊语及其语用功能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模糊语及其语用功能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糊语及其语用功能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糊语及其语用功能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糊语及其语用功能发展一、模糊语言语言的模糊性(fuzziness)是人类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几个世纪以来,模糊性一直是学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尽管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对传统意义上的模糊性进行了讨论,但对语用模糊的研究仍不成气候,对语用模糊的分类比较模糊、不确定。【1】语言的模糊性对语言的交际功能并没有影响,是本来就存在于语言系统的词语的一个固有特征。二、模糊语存在的原因语言的模糊性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的模糊特性进行了研究,以下列举模糊性语言产生的一些主、客观原因。【2】(一)语言的模糊性源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语言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而客观世界中的各种客体,许多都是没有绝

2、对精确的界限的。例如英语中的city与town,mountain与hill,brook,stream与river,等等,由于这类事物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相互过渡的阶段,它们的外延界限比较模糊。(二)语言的模糊性源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人类对客观的认识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推理判断、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时,往往无法精确地确定思维对象的内涵和外延,语言的模糊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三)语言的模糊性源于语言符号的离散性、有限性与某些客观事物连续性之间的矛盾。人类以离散的、有限的语言符号标志反映到人脑中无限的客观世界的信息,如此就可能产生模糊语言。(四)语言的模糊性源于交际主体个体的差异性

3、及语境的变化。不同的交际主体可能因为世界观、性别、年龄、文化修养、风俗习惯、成长经历,甚至个人爱好,等等,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如对多与少的定量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对冷热的感受也会因为季节、地点、不同个体等因素的变化而难以定量,所以就产生了模糊语。(五)交际的需要。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用一些数据对颜色做定量分析,如波长510毫微米是绿;的核心,波长575毫微米是黄;的核心。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运用具有模糊性的词语,红、黄、蓝、绿或者桃红、杏黄、天蓝、墨绿等。有时,语用者出于某种主观考虑,比如为了不驳别人的面子,为了避开敏感话题,为了摆脱尴尬处境等,往往会有意隐瞒实情而故意以模糊语应

4、答。三、结合合作原则的准则分析模糊语所实现的各种语用模糊功能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在哈佛大学做构建会话含义的理论演讲时提出,人们的言语交际是相互合作的,要求谈话双方的话语都能被理解。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准则。他将这些准则概括为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双方为了成功交际,在遵循合作原则的同时,又常常不得不故意违背上述四项准则,从信息的量、质、相关性和表达方式四个层面有意地、策略性地使用模糊语,从而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下面从模糊语的发生层面方面谈谈模糊语的语用功能。(一)基于量的层面上的语用模糊。数

5、量准则要求言语者提供的信息量应与听者的需求一致。在交际中,言语者经常利用模糊语调整其话语,提供符合交际目的的适量信息,从而遵循数量准则。约数便是典型的且常见的模糊语言,常被用来调整所提供的信息量。例如Last week,about 30 classmates came to my birthday party.这里的about;(大约)就是由于说话者记忆模糊,便选用了表示模糊概念的话语,从而让交际进行下去,遵循了提供适量信息的要求。日常会话中常用的句型,如: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Just a moment,please!Could you make

6、 it another time?Im afraid youre going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Ill look into the matter right away.其中something,a moment,another time,Im afraid,right away之类的模糊词语的应用,既遵循了数量准则,又发挥了表示委婉、含蓄、礼貌的语用功能。商务英语中在表示礼貌的场合也会用模糊语言使言语表达含蓄委婉、礼貌客气,达到积极、良好的效果,如We have examined all the cartons one by one,and found near

7、ly each of them was leaking more or less.以上例子是买方关于卖方包装低劣的投诉,出于礼貌及不影响对方的面子,买方用了几乎每件;、或多或少;的模糊表达,既遵守了数量准则,又使对方不至于过于为难、尴尬,并为对方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3】策略性地使用模糊语,达到激发想象的功能,在广告语言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旅游广告提到Donglong Island has everything conceived for relaxation. Our chef will prepare food for you that is as varied as is d

8、elicious.(东龙岛拥有你所希望的休闲意趣。我们的厨师为你准备了应有尽有的可口饭菜。)广告语中用everything,varied这样的表示数量的模糊语,既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又让读者对此地充满了想象、神往。(二)基于质的层面上的语用模糊。质量准则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有根据。然而,大人给小孩讲童话故事时,常常这样开头: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这里的once upon a time;不属于明确的时间,一定程度上违反了质量准则,属于模糊语表达。对于不熟练的语言使用者孩子来说,过分精确的信息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故事发生的时间,而是故事的内容

9、,所以在童话这种叙事文体里常常采用这种模糊的开篇。这样的开头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并产生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又如对话Its said that China needs a lot of blue-collar workers today.Is it true?Exactly.由于对掌握的信息没把握,用了Its said这一模糊表达,遵循了提供的信息要有依据的要求,从而使会话语气缓和、礼貌。在句子I heard someone say your father changed his job months ago.Why is that? 中,I heard someone say也运用了模糊表

10、达的策略,遵循了质的准则,使语气不会显得生硬,【3】使会话顺利进行下去。(三) 基于关系层面上的语用模糊。关系准则要求提供的信息与正在进行的谈话有关。有时通过有意识地违背关联准则,在交际中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人巧妙地摆脱尴尬局面、调节气氛。如以下对话John: Tom can be such a cow sometimes!Kate:Oh,what a nice day today! 从对话看,似乎Kate的回答与话题无关,实际上Kate采用了语用模糊的策略,给出了与John的话题完全不相干的回答,因为John在背后说Tom 的坏话,Kate不赞成或不苟同John的看法,传达了她不想评论Tom的

11、隐含意思。【2】人们在交际时,为避开不愿涉及的话题,会用似乎不相干的话题进行模糊回答,让回答显得委婉而含蓄,从而避免了直接回答问题引起的尴尬。Could you post the letter for me?;I m afraid I have to do something urgent this afernoon.;此对话中something urgent的模糊表达委婉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关联准则要求所提供的信息与正在进行的谈话有关,由此推断可能是因为有紧急事要办,而不能帮对方寄信。(四) 基于方式层面上的语用模糊。方式准则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简明扼要、不模棱两可。在外交应酬中,模糊语有时

12、可起到精确语所不能及的效果。William P-Alson 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假设一位美国驻俄大使这样说:My government will stongly oppose any interference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Hungary.; 这句话的模糊性在于他使用了strongly;这一模糊副词,看似违反了方式准则不能模棱两可的要求,但这种strong oppposition;指的是什么?是仅仅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反对,还是宣战,还是实行经济封锁?正是这一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模糊用法,使美国处于一个真正的主动地位,让对方猜测,也可以观望气候,随机应变,提

13、高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4】四、 模糊语的积极作用对二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一)模糊语的积极作用。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因此用模糊的语言表达,它们才显得更准确,这就是模糊与精确的辩证统一,模糊的表达方式可以达到精确的表达效果。英国学者查奈尔(Joanna Channel)曾指出,能否正确地使用模糊语言标志着一个人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因为它是言语交际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要善用模糊的语言策略,使语言的表达更加贴切、合理,更能表情达意。(二)模糊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融入任务型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掌握和运用模糊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交际能力的体现

14、。上述研究对外语教学改革有一定启示:语言教学应创造相应的环境,把模糊语的教学融入任务型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影片的欣赏中发现并体会此类模糊策略的应用,如老友记中有许多言语片段都运用了语用模糊策略,达到了风趣的效果,体现了说话者的幽默和机智。也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外引导学生体会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参考文献:【1】朱青.理解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08:73.【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廖瑛,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232.【4】王守仁.实用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