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御*** 文档编号:163384536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山市市中区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考试 七 年 级 历 史 2021.01 本试卷分为第部分(选择题)和第部分(非选择题)。第部分1至24题,第部分25至28题。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部分(选择题 48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2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生活的地点在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2促使原始人过定

2、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3.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女娲、伏羲B.炎帝、黄帝 C.尧、舜 D.禹4下列各项中,标志着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是 A.舜传位给禹 B.禹传位给伯益 C.启承父 D.汤战胜桀5.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族诸侯 D.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6.历史的研究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 .春秋7.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秦的暴政 B.焚书坑儒 C.大泽

3、乡遇雨误期 D.秦二世的残暴8.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政治局面发生在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 .春秋9.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修建这一工程的诸侯国是A.楚国 B.魏国 C.蜀国 D.秦国10.“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A. 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11.秦朝推行郡县制,有权任命郡守和县令的是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 D.皇帝12.以注重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景帝13下列汉武帝促进大一统局面的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A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C兴办太学 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14. 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15东汉于公元25年建立,其建立者是 A刘邦 B刘秀 C刘启 D刘彻16.东汉中期以后,国家陷入混乱,政治黑暗的表现是 A.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外戚和丞相交替专权 C.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7.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理念,在客观上践行了这一理念的汉代人物是 A司马迁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18.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可以从书中查阅到的史实是A商汤灭夏 B齐桓公称霸 C鞅变法 D赤

5、壁之战 19.下图三国政权形式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魏A 吴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20. 我国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西晋初年 C西晋末年 D东晋初年21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 D江南地区的开发2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A肃清吏治 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23.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24.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

6、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部分(非选择题 共52分)注意事项:25-28小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答在试题卷上无效。25.填空题(6分)按朝代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朝代或时代A 商朝 B 春秋 C 秦朝 D 新 E F 两晋 南北朝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

7、的儒生和方士活埋。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2 分)(4)根据材料四,请问

8、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4 分)27.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10分)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片: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洲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2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两点即可)。(6分)(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

9、君所为的历史作用。(2分)2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图)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填番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

10、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6分)(4)国家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的因素。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6分)乐山市市中区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考试 七 年 级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2021.01 选择题(每题2分)1-5:ABBCB 6-10:BCDDC 11-15:DCACB 16-20:DDDAC 21-24:DBAC25.填空题(每空1分)朝代或时代:A夏朝 B西周 C战国 C西汉 E东汉 F三

11、国26.(1)政治:以礼治国(2分)。思想:“仁”和“礼”(2分)。 (2)史实:焚书坑儒(2分)。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分)。 (3)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2分) (4)方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分)。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27.(1)历史信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 (2)历史事件:商鞅变法。(2分)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两点即可,4分) (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候”。(2分)28.(1)番号:(2分)。措施:“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重用人才等。(任答一点,2分) (2)原因: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安定;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统治者的重视等等(任答三点,6分) (3)举措:迁都洛阳。(2分)措施: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行汉制;与汉族联姻等等(任答两点4分) (4)因素: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