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63375812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艾文,任晓冬 基金项目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赤水河流域现状综合调查项目”(N093).作者简介 艾文(1982.6- ),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贵州师范大学 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 贵阳550001)摘 要:赤水河流域有13个县市分布于滇、黔、川三省,各县市资源环境及经济条件相差较大。由于采用以县为单位的经济发展政策,整个流域内出现了一系列生产、生活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加之流域内突出的人地矛盾、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淡薄的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薄弱的企业会责任意识薄弱等众多问题纵横交织,阻碍了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2、。本文以流域综合管理理论为基础,对该流域社会经济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收集,采用图表分析法对赤水河流域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以流域为单位进行赤水河流域综合规划开发,建立操作性强的补偿机制,构建多方参与平台,树立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健全法律法规,以期能够对该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对赤水河领域综合协调发展提供指导。关键词:赤水河流域; 问题; 对策;流域综合管理The Research on Sustainable-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shui River BasinAiwen, Ren Xiaodong(Institute of South C

3、hina Karst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Abstract: In Chishui river basin, there are 13 counties and cities located in 3 provinces of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with big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economic background. Bas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of count

4、y-orientated strategy, there arise a series of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problems. Moreover, the sever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backward infrastructure, low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insensitive 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ll-together prevent the s

5、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shui River basin.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iver basin integrated management, collected statistic social-economic data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and potential problems of Chishui River Basin by Figure-Chart Method, finally brought forward integrated strategi

6、es of integrated river basin planning and exploitation based on the whole basin, easy-operate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working mechanism of multi-side participation; strengthening and promo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responsibility and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help Chish

7、ui River basin to coordin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finally realiz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Chishui river basin; Problem; Strategy; Integrated river basin planning赤水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从上游至下游流经滇、黔、川三省接壤地带共13县市,流域面积约18932km1。该流域处于西南地区,经济贫困、人地矛盾突出,发展经济成为目前各级政府的迫切任务。由于

8、在行政区划上属于不同的省区,流域内各行政单位的发展规划各不相同,出现煤电开发、白酒酿制、农业生产、旅游开发等各种不同产业。由于政府发展规划注重重工业的发展,流域内以消耗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现象普遍,严重阻碍了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流域始终面临着经济开发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较好方法是运用流域综合管理手段,以流域为单位,将对流域内资源开发保护和经济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保障机制,实现赤水河流域综合可持续发展。1 流域概况1.1自然概况赤水河由上游至下游流经滇、黔、川三省接壤地带,因其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鱼洞乡大洞,至四川省合江县

9、归入长江,河流长444.5km,落差1588m,河口流量309m/s,是长江上游重要的一级支流。流域地跨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贵州省遵义县、毕节市、大方县、金沙县、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桐梓县,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合江县共13县市,面积约18932km(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赤水河流域图(1800000)及中国1:400万矢量地图县界数据图上量算结果),川、滇、黔三省各占31%、10%、59%1。是目前世界上生产名白酒最多的河流,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自然生态景观最美、革命历史最悠久的河流之一,是长江流域污染较轻的干流,其生态环境保护地位十分重要。1.2社会经济概况该流域自古以来自然资源就非常

10、丰富,其上游区域是贵州通往云南的必经之路,因此,上游区域也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但由于流域的工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落后,交通不发达,因此,迄今为止,这个区域仍然是贵州、云南和四川相对落后的地区2。以2008年的贫困标准,目前流域仍有贫困人口176.4万,占流域总人口的16.79%;2008年赤水河流域人均GDP为7888.3元,仅相当于全国人均GDP的34.75%。流域内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人均GDP最少的县是地处流域上游的镇雄县,为2348元,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0.34%;地处中游的仁怀县人均GDP最高,达到2131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3.9%,是流域经济实力最强的县;但流域内没有一

11、个县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流域经济发展与全国差距较大(图1.1)3-5。图1.1 赤水河流域人均GDP比较及与全国人均水平比较赤水河流域共涉三省13县市,根据20062008年统计资料,流域总人口为1050.14万,其中农业人口为830.31万。在区域人口分布中云南省175万人,占流域总人口的16.66%;贵州省633.34万,占60.31%;四川省241.8万人,占23.03%3-6。流域内分布有苗、彝、侗、满、仡佬、蒙古、土家、白、纳西、藏、壮、布依等16个少数民族,共计约140万人,占总人口的13.33%1。赤水河流域人口密度为282人/km3-5,是贵州、四川和云南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12、,特别是上游地区,人口密度远远高于云贵川的平均人口密度。2 赤水河流域综合管理面临的问题流域综合管理是指在流域尺度上,通过跨部门与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生物等资源,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以及流域可持续发展。7多年前就有专家提出赤水河流域的综合管理问题,并分析了对该流域进行综合管理的必要性,但就目前来说,要对赤水河流域进行综合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的困难,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2.1水环境面临恶化威胁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引导下,流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由于流域内小型企业占的比例大,无或排污设

13、施落后,造成绝大部分工业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给河水环境带来致命打击。加上流域内人口压力大,城镇人口迅速增加,而处理生活垃圾的能力差,这也给流域的水量和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2.1.1工业化速度加快以及流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增大污染排放首先,由于流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大,流域不同区位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上、中游地区主要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以及硫铁矿等高耗能、重污染工业为主,这些都是处于工业化初期各县的支柱产业,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河流水质恶化。甚至对中游白酒产业的发展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其次,由于流域产业分布不均衡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给流域环境,特别是水环境带来很

14、大压力,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已经成为流域各行政区域的重中之重,流域第二产业比重水平基本赶上国家产业比重水平3-5(图2.1),但由于规模和设施跟不上,势必给流域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图2.1 流域产业与中国平均值比较图2.1.2城市化率加快加大污染排放总的来说,赤水河流域的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据20062008年统计资料,流域内13个行政区域范围内约有城镇人口318.93万,平均城镇化率为30.37%,低于中国城镇化水平(45.68%),也低于流域内云南(33%)和四川(37.4%)的城镇化水平,而流域内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赤水市(42.7)也没有达到国家平均水平(详见图2.2)3-6。之前城市

15、化进程比较缓慢有诸多原因,但随着流域的发展,预计未来流域内城镇化率将以每年2%左右的速率增加,每年约新增城镇人口20万,主要集中在小城镇3-6。由于小城镇设施落后或缺乏,城镇体系不完善,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等现象比较普遍。在未来发展中,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是流域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赤水河流域水质恶化的巨大隐患。图2.2流域各县市城镇化水平及国家水平2.2生物多样性面临下降威胁随着赤水河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多,特别是城市人口剧烈增长,给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而这样的威胁正慢慢扩大到影响生物多样的程度。2.2.1经济发展及人口压力带来的威胁首先,由于

16、流域对能源的需求激增,众多小水电的建设已经拉开序幕,虽然短期内可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效益,但却不是可持续的,反而会破坏流域的水域环境,将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减少甚至灭绝。其次是流域内矿业发展也加剧了环境恶化步伐,由于没有设备和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各种工业垃圾,导致废物直接排入河中污染水体,给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性的打击。最后,流域内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流域内13县市中有6个贫困县,随着流域人口的剧烈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喀斯特坡地进行开荒和滥砍伐,都给流域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除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外,如旅游开发和城镇居民迅速增加也给流域生物多样性带来不小压力。2.2.2管理不完善导致的威胁由于赤水河地跨三省,情况比较复杂,流域从未开展过全流域综合生物多样性本底调研,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有限,这种情况不仅限制了对流域生物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