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四级(中级)课件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633337 上传时间:2017-06-30 格式:PPTX 页数:164 大小:11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四级(中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四级(中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四级(中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四级(中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四级(中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四级(中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四级(中级)课件(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四级,第一部分,范立 编著,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教练员的职业道德是教练员职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是教练员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一名合格的教练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娴熟的驾驶技术,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模块1 教练员的职业道德,一、教练员的职业特点、职责和义务 教练员作为驾驶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驾驶习惯、驾驶理念、驾驶道德与行为对学员的驾驶行为、驾驶风格和驾驶道德有重要影响。教练员承担着确保教学安全、传授驾驶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驾驶员的义务。,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1. 教练员的职业特点 教练

2、员的工作具有教学对象层次多样化,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教学要求严格,教学组织特殊,教学过程存在风险性等职业特点。 教练员面对的学员年龄、文化和职业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观察学员和行人,又要了解车辆和道路,还要在复杂的道路和拥挤的场地环境中进行教学,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一、教练员的职业特点、职责和义务,2教练员的职责 教练员的职责是在驾驶教学中,培养学员安全行车和遵章守法意识,普及安全行车知识,全面传授驾驶技能,增强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员树立“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行车理念,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使其最终能够独立安全地驾驶车辆。,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一、教练员的职业特

3、点、职责和义务,3. 教练员的义务 教练员的义务是指从业规定要求教练员应尽的责任,具体表现在教练员要掌握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尊重学员、服务学员、确保教学安全等方面。教练员有义务认真理解和掌握大纲规定的教学项目、内容、目标和学时,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一、教练员的职业特点、职责和义务,二、教练员的行为规范 教练员严谨的职业行为规范,是确保教学规范和教学质量的基础,建立融知识、技能、意识、安全为一体驾驶规范化教学体系,是驾驶员培训教学的发展方向。教练员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感、能独立安全文明驾驶车辆的驾驶员,自身必须具有严谨的职业

4、行为规范。,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1. 遵章守法、珍爱生命 遵章守法、珍爱生命是教练员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最根本的行为规范,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核心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对法律法规怀有敬畏之心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基本要求。,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二、教练员的行为规范,2. 诚实守信、规范施教 诚实守信是教练员在驾驶培训职业活动中处理与学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与学员交往必须遵守的一项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规范施教是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规范进行教学。,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二、教练员的行为规范,3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练员思想意识、道德风貌、治学

5、精神、言谈举止、驾驶习惯等方面成为学员的表率。,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二、教练员的行为规范,“廉洁从教”是教练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也是教练员赢得学员和社会认可的道德标准。,4. 爱护学员、文明教学 爱护学员是教练员的美德,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只有爱护学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与学员密切交流与沟通,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取得好的 教学效果。 文明教学,是教练员爱护学员的具体表现,目的是为了培养学员文明礼让的良好驾驶习惯。,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二、教练员的行为规范,5. 努力学习,与时俱进 高素质的教练员需要广博而深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驾驶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练员不能满足

6、现状,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和驾驶员素质教育的需要。,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二、教练员的行为规范,三、教练员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教练员的职业道德是从教练员教学实践中引申出来的,是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从思想到行为应具备和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结合驾培行业实际,教练员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有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诚实守信、优质服务,计时教学、保证质量,不谋私利、勤教廉洁,严格训练、确保安全五个方面。,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1. 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爱岗敬业、奉献社会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教练员教学与服务态度的普遍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7、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敬慕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三、教练员职业道德主要内容,2. 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诚实守信、服务学员、尊重和爱护学员,是教练员良好道德品质和服务意识的体现。教练员应将教学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让驾驶学员真正成为受尊重的消费者。,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三、教练员职业道德主要内容,3. 计时教学、保证质量 学员的有效学习时间能否得到保证,对驾驶培训质量有直接影响。严格按大纲组织教学,保证学员有效学习时间,帮助学员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障学员的利益不受损失,是教练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三、教练员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8、4. 不谋私利、勤教廉洁 教练员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是影响驾驶培训机构声誉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练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强化服务意识,不谋私利、不弄虚作假、不欺骗学员、不投机取巧、不侵害学员的正当权利,勤教廉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三、教练员职业道德主要内容,5. 严格训练、确保安全 教练员要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按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保持严谨的教学作风和工作态度,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维护广大学员的权益。 教练员教学过程中,要遵守安全教学管理制度和各项程序,注意保护学员的安全,避免操作失误,杜绝教学事故,确保教学安全。,单元1 基本理论知

9、识,三、教练员职业道德主要内容,培养学员的交通安全文明意识,是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教学理念,教练员的安全文明意识会直接影响学员的意识和行为。在驾驶教学中,教练员自身要有良好的安全文明意识,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注意文明施教,培养学员安全、文明、礼让的良好驾驶行为习惯。,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模块2 遵章守法与安全文明意识,一、遵章守法意识 遵守法律法规是形成安全文明意识的前提。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让学员学习和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养成遵章守法的行为习惯,是教练员驾驶教学的重点。教练员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实施教学,培养学员的遵章守

10、法意识,让每一位学员成为遵章守法的合格驾驶员。,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二、安全文明意识 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是人们在道路上通行,对各种有可能造成自身及他人伤亡或其他意外事故所保持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文明通行是交通参与者为了道路安全畅通,主动礼让的高尚行为,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主动相让,体现了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谦让,是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最高境界。,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1.“安全第一”意识 “安全第一”是安全意识的首要内容,“安全第一,珍爱生命”是教练员培训教与学的核心,注重安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让学员牢记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是安全驾驶的根本。,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二、安全文

11、明意识,2.“预防为主”的意识 “预防为主”的意识是安全意识的关键,有效的预防”,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教练员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二、安全文明意识,3.“文明礼让”意识 “文明礼让”的意识是建立在一定安全意识基础之上的最高境界的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道路交通中的“文明礼让”,体现为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二、安全文明意识,4.“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是人的一种本能,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自觉行为。每个人随着经验的积累、安全技术的提高和

12、安全文化的普及,自我保护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二、安全文明意识,三、学员交通安全意识的形成特点 学员的安全意识,是在驾驶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练员要根据学员交通安全意识的形成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知识教学,注重法律法规、驾驶道德、社会责任教的教育,传递文明安全理念,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习惯。,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1. 可塑性 教练员要向学员讲授安全知识,帮助学员分析在行车中道路上会出现的危险情况,适时加入道德品质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员的安全意识,引导学员高度重视交通安全,确立一生都以安全为最高准则的理念。 2. 传递性 教练员要注意自身形象,营造安全氛围,通

13、过正确的行为示范,向学员传递文明安全的正能量,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水平。,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三、学员交通安全意识的形成特点,3. 不稳定性 教练员要针对学员的不稳定性,在教学全过程不放松学员安全意识教育,始终不断强化学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对不良行为和习惯及时进行校正,定期做安全危害后果评价,不断重复、活化学员潜在安全意识。 4. 制约性 教练员要克服学员个性的制约因素,结合每个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员牢固树立遵章守法、安全文明意识。,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三、学员交通安全意识的形成特点,模块3 驾驶技能的形成规律 学员通过不同科目训练掌握驾驶技能,实际是一个复杂的心理、

14、行为动作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阶段之间彼此联系,前一阶段制约后一阶段的发展。教练员掌握学员在各阶段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动作特征,了解驾驶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一、学员驾驶技能的培养 培养学员的驾驶技能,是驾驶培训的教学目标。教练员要掌握学员驾驶技能培养的基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驾驶技能培训,学员驾驶技能出现波动、退步时,及时分析原因,找出规律,提高培养学员驾驶技能的效率,让学员真正掌握驾驶技能。,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1.汽车驾驶技能的内涵 驾驶技能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 ,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基础,心智技

15、能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并促进动作技能的提高和完善。 2.驾驶技能培养的基本规律 学员技能的掌握速度先快后慢,训练初期成绩提高较快,而随着训练的进行,技能提高的速度逐渐减慢,最后趋于平稳。,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一、学员驾驶技能的培养,3. 驾驶技能出现波动、倒退的原因 (1)与学员的个人素质、特性有关。 (2)驾驶动作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加,促使学员改进动作模式,往往使学员的技能出现波动,甚至倒退。 (3)已建立的动作定势如果不反复练习,可能消退,出现技能倒退的现象。 (4)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学员掌握的动作没得到巩固,可能出现忘记的现象。,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一、学员驾驶技能的培养,二、驾驶技能形成过程 驾驶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员通过练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驾驶技能的形成过程要经过基础学习、动作提高、动作熟练、动作完善四个阶段。 1驾驶基础学习阶段 基础学习阶段使驾驶技能的基本功训练,主要是教练员的讲解、示范,学员模仿练习分解动作,逐渐掌握单一的整体动作。,单元1 基本理论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