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模拟练习一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32996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知识模拟练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综合知识模拟练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综合知识模拟练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综合知识模拟练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综合知识模拟练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知识模拟练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知识模拟练习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综合知识模拟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1. 突然停电后人们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会儿以后就能看清楚东西了。这种现象属于( ) 。A. 感觉补偿 B 感觉适应 C 感觉稳定 感觉转移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知识的遗忘具有()特点。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匀速 D 不规律3. 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条件反射的刺激( ) 。A. 获得 B. 消退 C. 泛化 D. 分化4. 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 ) 。A 变式 B 定势 C 迁移 D 类化5.张明常常能通过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现象,看到现象背后

2、的本质。这说明他思维的( )发展很好。A敏捷性 B 灵活性 C 广阔性D 深刻性6. 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这种知识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陈述性知识 D. 程序性学习7. 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 。A. 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B 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C 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D 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8.小芳看书的时候能一目十行,这反应的是注意的( ) 。A注意的范围 B 注意的稳定性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分配 9. 2010 年 2 月 28 日,国务院发布纲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到 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

3、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里的纲要是指( ) 。A 中小学德育纲要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 D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1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 ) 。A 志愿者 B 实习者 C 兼职者 D 见习者11. 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性想象 B. 创造性思维 C. 智力技能 D. 智慧水平12. 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属于( )A.行为塑造法 B 示

4、范法 C.强化法 D 代币奖励法13. 专家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 。A 记忆容量大 B注意范围广C 知识经验丰富 D 动机强烈14.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 。 A 序列性 B 认知性 C 复杂性 D 目的性15.画家的色彩鉴别能力属于( ) 。A 一般能力 B 特殊能力 C 天才 D 怪才16.“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2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 。A 学校惯例条例 B 教师法 C 学生管理条例 D 义务教育法17.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 )审定。A 国务院教育行

5、政部门 B 省教育厅 C 市教育局 D 区县教育局18. (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 中国公民 B 世界公民 C 华侨 D 华人19.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心理学家是( ) 。A 皮亚杰 B 埃里克森 C 罗杰斯 D 科尔伯格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21.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制度化的是( )。 A.察举制 B.举孝廉 C.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22 孔子的教育思

6、想集中体现在( )中。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23. 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这一思想被称为( ) 。 A.人文教育学派 B.传统教育学派 C.现代教育学派 D. 实验教育学派 2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C.凯洛夫 D.赞科夫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思想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师说2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27.根据人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应该做

7、到( )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防微杜渐 D.因材施教28.“教有法,而无定法 ”说明了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个体性 2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 ) 。A.目的 B.规模 C.结构 D.任务 30.“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是教育的目的。 ”这是怎样的教育目的论?( ) A.社会本位论 B.集体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 班级本位论31.下列哪一项属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 D. 知识、智力、情感 32.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3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是( ) 。 A.研究型课程 B.基础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 技能型课程 3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方法改革 B.观念改革 C.课程改革 D.内容改革34.农村中学教育必须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农村中学发展和改革的( ) 。A.基本内容 B.根本方向 C.关键问题 D.权宜之计 35.最早应用“ 启发式” 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 亚里斯多德 C.孟子 柏拉图 D.朱喜 苏格拉底36.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

9、则要求的是( ) 。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9.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

10、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这是班主任领导方式中的哪种类型?( )。A.权威型 B.溺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40.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 ) 。 A德育活动 B劳动技术教育 C课外活动 D 额外教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1.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的公民。2.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和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甚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称为 。3.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

11、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 等原则。4.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5. 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6.福勒和布朗认为,处于 阶段的教师会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7.思维具有间接性和 特点8.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前苏联的 。9.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10. 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四书”和。411.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必须与相适应。12.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

12、五种不同的课程,其中第五种是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13.是用以显示被评价者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1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职业角色必须发生转变,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15.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优良品德或不良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简述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 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四、分析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1.李某的女儿李霞 14

13、 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出来打工赚钱,于是将李霞送到广东东莞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绝说明去向,有时还恶语相加:“孩子读不读书是我们家里的事,管你什么屁事!”请运用义务教育法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5 分)2.王红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眼中,王红胆小,反应迟钝,从不回答问题,是公认的差生。四年级下学期,新来的蒋老师接替这个班的班主任,她在王红的作业本上写道:“你的作业非常工整,老师非常喜欢。如果你在课堂上能更加大胆地发言,老师会更加高兴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如果这个问题你会回答你就举起你的右手,如果老师的问题

14、你不懂得回答,就举起你的左手。这是我俩的秘密。 ”一段时间以后,王红开始在课堂上能够正确回答问题了,其他同学都对她刮目相看,她的自信也大大增加,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请运用教师的期望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10 分)3. 有人说:“教 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问题: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有局限性,试评述之。4.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好比,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 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 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如许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出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于回答。好比,有的孩子会冷不防地问你:“ 老师 ,什么是 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 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合适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5. 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 一段师生双边活动:5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 烧弹烧 着的。 ”老师又问:“邱少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