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大清的一代皇后大玉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31859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缔造大清的一代皇后大玉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缔造大清的一代皇后大玉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缔造大清的一代皇后大玉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缔造大清的一代皇后大玉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缔造大清的一代皇后大玉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缔造大清的一代皇后大玉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缔造大清的一代皇后大玉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缔造大清的一代皇后大玉儿纪念孝庄文皇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涌现了许多巾帼英雄,其中有一位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钦佩的,那就是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后(1613-1688),姓博尔济吉特氏,为蒙古科尔沁部落贝勒寨桑之女。天命十年(1625)嫁给努尔哈赤第八皇子皇太极为妻。翌年,皇太极继承汗位,于崇德元年(1636)改号称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顺治元年(1644),她的儿子福临即位称帝,尊生母为皇太后。康熙元年(1662),其孙炫烨嗣位,则尊亲祖母为太皇太后。她谥号孝庄,因儿子、孙子都即帝位,故称“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后自幼“无他玩好,而独嗜图史”,她从小就对政治比较感兴趣,懂得许多治理国家的

2、方略。她一生经历了清初三朝,此时正是政局动荡不安,斗争十分激烈的年代,也是由乱到治的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代里,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殊地位,辅佐了三代皇帝,对清王朝的建立和全国的统一都起过积极作用,实是清朝开国的一名功臣。崇德八年(1643)八月,清太宗皇太极患脑溢血突然身亡,因为他未立太子,所以那些被封为诸侯王的兄弟们和太宗的儿子们,都野心勃勃,觊觎皇位。当时争夺皇位最激烈的是在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的弟弟)和肃亲王豪格(皇太极的长子)这对叔侄之间。而在八旗中属于白旗的两支力量支持多尔衮;属于黄旗的两支力量则支持豪格,双方厉兵秣马,拔剑相向,大有火并之势。眼看一场争夺皇位的内部流血斗争

3、将不可避免,这时聪明过人的孝庄文皇后,从满清正确的根本利益考虑,也为了避免满族贵族内部出现的这场血腥的自相残杀,同时也想乘机扶立自己的儿子福临。于是她施展巧妙的政治手腕,笼络各方力量,首先取得八旗旗主中最具权威的礼亲王代善的许可;继而又得到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赞同。这时,多尔衮虽然想做皇帝,但是深感自己力量不足,只好暂时被迫让步,接过两黄旗诸贝勒大臣“立皇子”的口号,提出要立年方六岁的福临为帝,并提出又自己和右真王济尔哈朗左右辅佐少帝,待其年长后,即归政皇帝。这时个折中的方案,多尔衮和豪格都能够接受。孝庄皇后的愿望得以实现,不仅阻止了一场内讧,而且是自己的儿子顺利地继承了皇位,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

4、一位皇帝。尽管福临即位了,但是争夺皇位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这一威胁主要来自摄政王多尔衮。入关后,多尔衮由于功劳巨大,权势也不断扩大,想做皇帝的欲望也日益增加。他结党营私,打击异己,独专朝政,当时“关内外咸知有睿王一人”。(清世宗实录)由此可见多尔衮此时已经是权势熏天,势力发展达到了顶点。此时孝庄文皇后深知多尔衮随时都可能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皇位。为了应付这种危急的形势,保住儿子的皇位,她依照蒙古族和满族父死则妻后母,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下嫁多尔衮。这这一场政治婚姻。孝庄文皇后企图以下嫁来遏制多尔衮,维护顺治帝的帝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延缓和阻止多尔衮多位称帝的作用,虽然他积极准备篡位,但是始终没有

5、得逞。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病死于喀喇城。多尔衮死后,孝庄文皇后积极支持诸王贝勒大臣声讨多尔衮的罪行,授意顺治帝下诏论罪,削其爵,财产入官,并把多尔衮的许多亲信党羽处死或流放、贬谪。这么做都是为了肃清多尔衮的势力,巩固和加强顺治帝的统治地位。自此,孝庄文皇后辅助其子福临亲政。首先要求顺治帝学习汉族文化,精通治国安邦之术,同时下令把许多汉语书籍译成满文,命令满族贵族都要学习汉文,从中吸取汉族的统治经验。其次为了加速统一全国,积极团结汉族将领,使他们为清王朝效力。第三,由于清初长期的战火,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她又提倡节俭,曾多次把宫中节省的银两赈济灾民,这种做法一直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6、。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率领十多万大军北伐,势如破竹,包围南京,收复江苏,安徽等地许多地方,江西、浙江等省也有许多人举旗响应。顺治帝非常害怕,打算逃亡辽东。孝庄文皇后得知情况后,一方面安慰顺治帝,另一方面调兵遣将,打退了郑成功的进攻,恢复了对江南地区的统治。正是在孝庄文皇后的艰难周旋和精心策划下,顺治帝才在清初复杂而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卧病不起。孝庄文皇后接受前朝未立太子的历史教训,与顺治在病床边商定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遗诏命索尼、苏克萨哈、遏毕隆、奥拜四人为辅助大臣。康熙即位后,孝庄文皇后又全力以赴地辅佐年幼的孙子康熙。康熙初年,辅政大臣奥拜

7、专权,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广植死党,排挤、打击异己,一时间满朝上下,各个要害部门都是奥拜的亲信,文武百官,尽出其门。权势熏天的奥拜根本就不把小皇帝康熙放在眼里,他以太上皇自居,有时公然在康熙面前大发雷霆,甚至还想杀害康熙,篡夺皇位。因此,康熙和奥拜之间的矛盾已经势如水火,不可调和。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周密策划下,利用经过训练的摔跤少年于鳌拜游戏的机会,将他擒获,监禁,解除了他的军政大权,并逮捕惩处了鳌拜的死党。由此可见孝庄文皇后的胆识和谋略,不用一兵一卒,就把不可一世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清除了,为年仅十五岁的康熙亲政铺平了道路。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爆发,孝庄文皇后十分关心战局的进展,经常询

8、问前线的情况。为了取得平叛的胜利,鼓励清军作战,他多次散发宫中金帛犒赏三军。康熙十四年(1675),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三藩叛乱,清军无力北顾的机会,兴兵作乱,使大清帝国南北受到,严重威胁着京师的安全。康熙经过与孝庄文皇后反复商量后,决定派才略出众的大学士图海率领由八旗家奴组织成的部队前往平叛。结果,图海大败布尔尼的军队,不尔尼兵败被杀,叛乱平息。由此也可见孝庄文皇后的知人善任。平定布尔尼叛乱,为清王朝解除了京师的危急形势,摆脱了南北受到夹击的困境,从而集中力量镇压三藩之乱,为国家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病逝,终年七十五岁。葬于清东陵,因在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她一生精心辅佐了三位帝王主政,在协调满族贵族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了清初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确实是我国蒙古族的一位杰出的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