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注意运用好声调艺术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31844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要注意运用好声调艺术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要注意运用好声调艺术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要注意运用好声调艺术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要注意运用好声调艺术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要注意运用好声调艺术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要注意运用好声调艺术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要注意运用好声调艺术内蒙古赤峰市克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刘子琴内蒙古赤峰市克旗南店中心完小 陈玉国课堂不仅是教师展示授课艺术的表演场所,也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师生获得最充足的精神享受和精神营养。而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运用最多的是有声语言。教师必须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的运用首先涉及到声调艺术。教师讲课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以及声调的感情色彩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三种问题。一是高声调教学,即通堂教师声音始终特别高,大嗓门儿,声震四壁,甚至隔壁、走廊都能听得清。这一类尤其以男性中老年教师居多。究其原因,主要出自教师

2、错误的认识和习惯。有的恐怕声调低音量小,学生听不清或者难以引起注意力的集中,为此,有意为之并形成了习惯。平时的听课、评课教师们对这方面常常又忽略了。其实这样也影响教学效果,仅此高声调、大嗓门的声音的刺激也未必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你总高声调讲话,声调缺乏变化,久而久之学生也势必会形成了习惯,甚至引起听觉疲劳,或厌烦,或反感。况且一位高声调语言教学容易忽视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暗示等等教学方式的配合,也不利于教学和自身的健康。据教师职业病调查统计,教师中患咽炎的人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一部分教师高声调教学不注意保护嗓子不无关系。二是低声调教学。表现为声调特别且声音小,有的长声格调,音色不美,缺少

3、变化。这方面女教师比较多,甚至后面座位听不清,让学生提不起精神,昏昏沉沉,其效果可想而知。三是平声调教学。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单纯一种声调教学,声调高低无变化,一堂课几乎一个声调,一种语气,该强调处不强调,当突出处不突出。快慢不分,急缓不明,强弱不当。有的声调无抑扬顿挫,无节奏变化。这无疑会使课堂缺少生机,死气沉沉。这类问题多发生与青年教师身上。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讲究课堂教学的声调艺术,就是要注意声调的变化,分清高低、轻重、缓急,包括声音的感情色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让你的声音美、声调美且富于变化有魅力,当我们的声音真正富于了节奏美,音乐美,又饱满有亲和力,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富感染力。

4、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运用声调的艺术,当注意哪些常见问题呢?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讲究声调的高低一般说来,从教学内容上看,讲授重点、难点时,声调宜略高,次要内容略低。讲解概念、定理、规律时声调要提高。语文课中,某些加以修饰强调的词语要用重音,还有逻辑重音等都有规律可循。从形式上看,一节课总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错落有致。表现为:低-高-低-高-低-因为初始课,学生易集中精力,声调可以适当低些。到后来,有些疲倦,适当提高声调有利于学生听讲。当然,也不能一高到底。学生对高声习惯了,再一改低声调,同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结课时,也可用低声调,因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又变得比较集中了。

5、(二)讲究声调的轻重缓急声调的轻重缓急变化虽然比较复杂,但只要灵活运用易见成效。一般地,从课文内容上看,讲授重点难点时,节奏宜缓而重,次要内容宜快而轻。理科、定理、公式宜慢而重,文科上的概念、规律、议论、抒情也应慢而重。其它内容相对快而轻。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从形式上看,一般也应是先慢后快,先轻后重。表现为:慢-快-慢-轻-重-轻-在实际运用中,也应从课程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灵活运用。而有的教师慢性子,讲话慢,讲课总使人感到节奏慢、声调低,让学生提不起精神。而又有的教师急性子,说话快。一句连一句,犹如连珠炮,学生跟不上思维。正确的做法是:声调的轻重缓急,随课堂内容

6、的变化而富于变化,抑扬顿挫,起伏呼应,变化有致,干净利落。(三)讲究声调的感情色彩教师在实施授课、对话、互动、范读等教学行为时,除了讲究声调的高低、轻重、缓急之外,必然带上爱憎喜怒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文科,教师不但要把握课文内容,更要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首先要和文本中的故事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其喜怒哀乐,并把切身感受传达给学生。为此,有必要增强声音的感情色彩,还要考虑音色的变化,包括恰当地运用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等加强语气。还可以加入必要的叹词,例如,语文课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课,当老师引导学生历数了人们不加节制地随意毁坏地球的行为时,教师(缓慢而沉痛地诉说) “不光是这些啊!”请看屏幕-这是一天中发生在地球母亲身上的事啊!-这就是贪婪、无知、蠢货的人们犯下的滔天罪行。同学们,让我们像作者那样,向他们强烈抗议,最深切地呼喊-(师生共同呼喊) 只有一个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子孙吧! ”。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也发人深思。包含深情的诉说与富于激情的呼唤、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共鸣,并且自然地进行了思想教育。教学实践中,讲究声调运用也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运用得好,会使课堂更有魅力,生动活泼,饶有趣味。从而影响着学生今天的茁壮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