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阅读情感之火花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30256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燃学生阅读情感之火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点燃学生阅读情感之火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燃学生阅读情感之火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点燃学生阅读情感之火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燃学生阅读情感之火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燃学生阅读情感之火花无锡市藕塘中学 吴红华摘要:阅读能力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阅读情感之火花,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呢?可以采用情景交融的方法,用多媒体手段,用竞赛、活动表演、游戏等形式,用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情感 情景交融 多媒体 竞赛活动 教师修养正文: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有了喜好,才能引发其内在的行动动机。动机是引起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是直接的推动力量。动机有外部动机和

2、内部动机,由自我激发以获得知识,赢得成就为满足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有内部动机的人,学习的动力就会很足。把上述理论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内部阅读动机,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内部阅读动机,点燃学生阅读情感之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语文阅读离不开特定的情景和情感,教师善于把学生带入到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如教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3、,体会到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体会到父母失去子女的悲痛之情。上课时,我先播放南京大屠杀的悲惨画面,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接着我用沉重的语气讲述:那是 1937 年 12 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用机枪扫射我同胞,然后焚烧尸体 30 多万具。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这段沉痛的历史的,我们更希望世界不再有战争,世界永远是和平。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仿佛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呀,你们在哪里呀!这一段开场白创设了肃穆、庄严的气氛,奠定了课文的情感基调,使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有利于课文的阅读教学。二、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

4、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会使学生失去耐心,失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便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去学习和思考。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大大增强了语文课的趣味性。1、利用图片、录像、插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讲解课文时,有时把作品中描绘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视觉所形成的兴奋状态扩大,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兴奋。如教春时,我下载制作了多张春的图片,有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在一张张充满春天气息的图画中,学生的赞春

5、之情油然而生。教杨修之死时,可以截取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杀杨修的片段,增强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教斑羚飞度时,可以下载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片首一段开场的画面,放在课件的开头,学生看到:在激昂的音乐声中,一群群充满活力的动物在原野上自由地奔驰、追逐。想一想,动物世界里的亲情和友情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启示呢。由此导入文章的学习。教出师表时,在课件中运用了武侯祠的照片,诸葛亮的雕塑照片,古隆中的照片,以及武侯祠里的几幅对联,把一个忠心耿耿、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跃然在纸上。此外,每册课本前都有一些相关的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看图,更好地理解课文。2、借助音乐、歌曲等情感教学激发

6、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造场景和氛围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体会到美的意境。如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用媒体播放王菲唱的这首词,或动画的 MV,很多古诗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易记易诵,印象深刻。教杨修之死时,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当今媒体的资源,适时融入课堂中,把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最大可能地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三、用活动表演、竞赛、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学犹如进入某一建筑物,登堂入室是目的,至于从哪门进去完全有选择的自由。 ”为

7、了避免简单的重复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教师应该适时变换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学习,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巩固,使得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顺利进行下去。对不同的文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小说、童话、剧本等文章,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先熟悉课文,老师挑选部分学生担任其中的角色,其余的学生当观众兼评委,让学生自己演自己评,这种形式颇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印象颇深。如小说变色龙 ,童话皇帝的新装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以前学生曾经排演过课本剧皇帝的新装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整理、编写了各个人物的台词,设置了皇宫里、纺织间、大街上几个场面,添加一些简单的

8、道具,借来唱戏穿的袍子和帽子等,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演出,获得了一等奖,学生很有成就感。对议论文教学,如果采用满堂灌的课堂模式,必然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思维调动不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不好。有时可采用辩论的方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将课文题目作为辩论的题目,将全班学生一分为二,一半为正方,另一半为反方,正方采用课文的观点,反方持相反的观点。每一方挑选几个主辩手,其余是助辩手。这样在学生的你辩我驳的辩论中,学生对作者的思路有了充分的认识,等教师再分析课文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学生的兴致往往比较高涨。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就可以采用辩论的方法来教学。此

9、外,在语文综合性活动课中进行背诗比赛,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文学常识比赛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学得更有激情,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四、用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加里宁说:“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这样严格的监视,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灵加以如此深远的影响。 ”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对培养学生有很大的关系。古语曰“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对有良好修养的老师必然会产生崇敬之情,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上课会更加专心,上课积极性就高涨。相反

10、,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平淡,没有优点,没有激情,没有爱心,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就会降低,久而久之对这门课失去了学习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自然不会好,成绩不好使他更无兴致,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那么,教师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呢?1、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好。语文教师尤其要发挥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通过充满感情的朗读,来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情感输入,使他们很快体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时,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在学生的感情逐渐形成的情况下,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包含感情的语言,把它读得深情、投入,如泣如诉。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浓浓乡愁,引起学生

11、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2、教师的举止表情修养好。除了语文教师必备的朗读能力外,教师还要会用肢体语言,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会意的点头,一次轻轻地抚摸。只要是包含着教师感情的,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言行举止中富有亲和力,与学生形成一种默契的情感交流,那么容易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之火花,激起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喜欢学,愿意学,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3、教师的专业知识修养好。教师具备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上课口齿清楚,分析条理清晰,课文重点突出。此外还应关心时事,乐意接受新生事物,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我有时和学

12、生谈到周杰伦的才华,聊起周杰伦歌曲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元素,提起最新出版的哈利波特等等。四、用实用可操作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每个学期学生要学二三十篇不同文体的文章,教师在讲授一篇篇课文的过程中,把点点滴滴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那些知识是分散的、零乱的、不系统的。课文仅是个例子,是个范本,在学生积累知识到一定的阶段时,教师有必要把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有共性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出来,从“授之于鱼”到“授之于渔” 。在复习阶段,我尤其要求学生认真记好笔记。例如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大文体的知识点系统归类。每一种文体在考试中常遇到的题型是什么,怎样解答。又如有关语言的特点问题,在记叙文中,主

13、要体现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在说明文中,主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在议论文中,主要体现语言的严密性、概括性。再如写景的方法,在诗歌和散文中多见,有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法,有虚实结合的写法,有远近结合的写法,有以动写静的写法,有动静结合的写法,有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写景的方法。学是为了用,掌握了一些带有共性的方法,学生在解题时就会思路清晰。学生在接触一定量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让他的知识进行概括,揭示出规律性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付诸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学生不再觉得语文学习是漫无目的,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学生在多次解题实践中获得成功后,阅读的情感得到了巩固、提高。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教学通讯2008 年 110 期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邮编:214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