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创造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沐浴的机会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29987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学生创造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沐浴的机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给学生创造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沐浴的机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学生创造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沐浴的机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学生创造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沐浴的机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学生创造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沐浴的机会鸡西市和平小学 尹传梅假期里我读了王炳照著的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这本书,其中第四编中有三篇文章深深吸引了我。它们分别是批判地继承古代道德教育思想遗产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人格培养和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 。我对这三篇文章情有独钟的原因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我校校本课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感受到了它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也能体会出它使我和学生具备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它不但使我眼前一亮,而且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着了迷。一、寓德育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学之中王炳照在批判地继承古代道德教育思想遗产中阐述了:“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

2、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道德传统。然而,中国古代教育在培植和传播古代文化、民族道德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教育的中心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古代教育家的思想差不多都是以研究道德教育为主的。 ”“孔子总结了夏、商、西周以来的统治经验与教训,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的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都是以进行道德教育为中心。 ”虽然我之前并没看到这篇文章,但我却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一边背诵理解,一边变成行动形成品德。一年级我用弟子规教育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二年级背诵大学 ,让学生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三、四年级背诵

3、论语 ,让学生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等这些道德措施下健全自己的人格。到了五年级,我给学生在中庸中选读一些名句,让他们在这里也受到道德教育。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让学生明白: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十分谨慎。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铸造了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王炳照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人格养成教育中提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人格化的文化,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是文化化的人格。人格化的文化,文化化的人格,以

4、及两者的有机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和中华儿女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人学会做人,也可以说,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是一种塑造理想的完美人格的教育。 ”文中还指出:“如家学者理想的完美人格就是仁人 。这种完美人格有两大要点:第一,始终如一地完善自我;第二,竭尽全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的人。 ”那么,我在劝学中选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是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完善自我,积累善行成了道德高尚的人,自会智慧聪明,自然就会具备圣人的思想了。完善品德之后,还要努力用知识充实自己:“故不登高山,不知

5、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大学中:“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教会学生做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用之人。三、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中提到坐立行走、尊老爱幼、诚实礼让、整洁有序等生活习惯。我的学生在学习弟子规时就知道:步从容、 立端正 、 拜恭敬 、勿跛倚 、勿箕踞

6、、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凡出言、 信为先 、过能改、 归于无;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总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脱离了我们这么多年又卷土而来,说明它是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的。在这个信息发达、教育开放的时代,无论是西方教育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和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让学生每天都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他们具有“以和为贵”的合作精神;形成“天人合一”价值观;具备“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