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调研报告.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63182764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调研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组织做好2021年“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全面做好“三农”气象服务工作,按照省局要求,我局开展了全市“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调研,分析了当前“三农”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农”气象服务调研情况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我局制定了调研方案、设计调研表、明确调研内容,与农委、科协等部门联合,通过实地考察、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开展气象为农服务调研,了解现代农业对气

2、象服务的需求。 近年来,市局根据年度不同工作重点组织各市(区)局先后开展相应调研。2021年,组织对全市现代农业规模生产单位进行了摸底调研,摸清了全市现代农业生产的布局、生产单位的信息、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需求,建立了信息库。2021年,市局根据示范基地建设的要求,选取综合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建设调研工作,先后建成了、等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基地。2021年,市局根据乡村气象服务建设的要求,组织开展全市乡村气象服务工作的调研活动,并提请市政府印发“两个体系”建设的考核文件,有效推动了全市“两个体系”建设。 通过系列调研,全市气象部门初步理清了“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思路,对推动

3、全市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现状 (一)农业发展现状。 地处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点粮棉、蔬菜和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2021年市政府把组织实施“5218”工程作为现代高效农业突破的重点,着力打造“五横、两纵、一个中心板块、八大产业链”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框架,即重点突破“五横两纵”(沿江线以休闲观光为重点的高效农业产业带;古高公路线以经济林果为重点的高效农业产业带;沈马公路线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高效农业产业带;高兴东公路线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高效农业产业带;332省道线以高效渔业为重点的高效

4、农业产业带;靖盐线特色畜禽产业带;泰高路、兴泰路高效园艺产业带)、积极打造“一个板块”(以市农业开发区、海陵区、高港区、村及相邻地区为主体的高效农业板块)、全面提升“八大产业链”(优质稻米产业链、专用麦产业链、蔬菜种植加工产业链、畜禽养殖加工产业链、特色渔业产业链、银杏产业链、花卉苗木产业链、旅游休闲农业产业链)。现代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一批效益高、品牌响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高效农业面积已有170多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35%,发展各类形式的生产合作组织1200多个,“一村一品”专业村400多个,发展了7家市级特色农业行业协会,拥有183个

5、无公害农产品、145个绿色食品和40个有机食品、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00多家。其中,以无公害大米为主的河横绿色食品基地被联合国环境署认定为“全球环境500佳”,以香葱为代表的脱水蔬菜产量全国第一,泰兴“大佛指”银杏是昆明世博会指定的唯一无公害白果,“红膏”等品牌生态大闸蟹享誉全国。 (二)“三农”气象服务现状。 1、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构成。我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人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气象部门的业务技术人员。承担全市日常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各类专兼职农业气象服务人员近15人。二是气象信息员。包括由乡镇农技人员、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或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农险信息员等

6、。 2、农业气象观测设施。加强乡镇气象灾害监测站建设,制定下发市自动气象站建设方案(泰气发202169号),气象灾害监测站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在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基地建成多个小气候自动观测站和水产养殖气象观测站。全市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初步建成。 3、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基地。按照“八个一”(每个基地都有一名气象信息员、一个气象灾害观测站、一套小气候监测站、一块气象信息显示屏、一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一个气象信息服务终端、一个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栏、一套气象知识丛书)的标准在全市先后建成、兴化管阮、兴化钓鱼、兴化陈堡、兴化泓膏大闸蟹万亩生态养殖基地等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基地。建成气象信息服务

7、站70多个。得到了中国气象局矫梅燕副局长和财政部乡村气象服务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4、“三农”气象服务渠道。初步拓展建成包括电话、传真、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电子邮件、市农业气象服务平台、96121、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为农气象服务渠道。建设和整合167块电子显示屏、444个农村预警大喇叭,广播电视媒体建成12个频道23套电视天气预报节目、7个电台21档天气预报广播节目。 5、农业气象服务材料。目前全市气象部门制作发布的农业气象服务材料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制作的关键农事时期气象服务专报、中长期预报、气候评价、农气旬月报、主要作物产量趋势预测和生育期气象条件评述等,兴化还开辟了两周一期的乡村气象电

8、视专栏。二是根据天气变化不定期制作的重要天气公报、农用天气预报、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乡村气象服务手机短信预警以及为哈密瓜、葡萄、银杏、香芋、芦笋、香椿等种植作物服务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材料等。 6、农业气象科研与合作。与南信大联合共建“应用气象学院产学研基地”和兴化“实验与就业实习基地”;与南信大联合主持省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及防御技术研究”;主持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研究”;加强与兄弟市局的合作,牵头组织实施“省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修订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组织全市业务技术骨干搜集和完成了哈

9、密瓜、葡萄、银杏、香芋、芦笋、香椿等种植作物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指标、病虫害防治指标;加强对小麦赤霉病、水稻纵卷叶螟、水稻褐飞虱等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等级预报的研究,承担的市政府科研项目“重大病虫害预警控制的农业气象模型研究与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7、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力打造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市、各市(区)均成立分管市长为领导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与农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联合建设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体系工作的意见,建立农业气象防灾联合机制。与民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以及灾害救助体系的意见的通知,明确部门分工,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救助体系,增强灾

10、害防御和救助能力,指导气象灾害救助,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就充分发挥气象、民政部门优势共同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实行气象信息员和灾害信息员两员合一、加强气象信息员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联合开展灾情调查评估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市政府印发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得到初步完善。 8、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利用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组织专家和业务人员到乡村、集镇、农村中小学等通过咨询、讲座、发放

11、传单等形式开展气象科普宣传;与市科协联合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气象科技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给部分气象信息员赠送中国气象报和气象知识。 三、“三农”气象服务需求 现代农业具有投入大、效益高和与气象条件依存度高等特点,同时,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是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之一,当前,“三农”气象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现代农业种植项目是否能在某地顺利实施、现代农业种植品种是否能够在某地保持高品质生长需要事先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气象部门的可行性论证,可以为地方现代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引种以及选种等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成功种植。 (二)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近年来推出的避

12、免或减小现代农业种植风险的险种,它需要制定保单方案、理赔指标以及理赔评估认定。气象部门参与现代农业保险理赔气象指标的制定,提供理赔鉴定服务,为参保用户做好生产气象服务,以防为主,避免或减小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现代农业主要气象灾害有雷电、大风、暴雨、冰雹、大雪、强降温、连续高温以及连续低温阴雨寡照等。大面积或成片的连栋钢架大棚在雷雨天气容易遭受雷击事故,对农民生产安全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出现大风时,基地大棚可能会遭受毁灭性灾难;暴雨天气会致使田块受淹,影响作物生长和产品的品质;冰雹、大雪都会破坏大棚外膜;强降温、连续高温都会致使作物正常生长受挫,甚至出现死亡现象;连续

13、阴雨寡照天气会使作物光合作用不足,出现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如果各生产基地能够提前关注大风、暴雨、冰雹、大雪、强降温、连续高温以及连续低温阴雨寡照等天气的预报或预警,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四)农业关键农事气象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是一种精细化农业生产,其农事活动对气象条件的依赖程度高。在现代农业种植的播种期、育苗期、移栽期、定植期、开花授粉期、果实膨大期、采摘期以及各类田间管理活动等都离不开天气条件。农民可以根据气象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正常的农事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五)农业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气象条件是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原因,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必须结合天气条

14、件,因此做好病虫害发生期及发生等级预报、做好防治期间及其前后一段时期天气预报服务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六)农业微气候调控研究和服务。设施大棚气象条件通常是要随外界气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为了能够充分把握大棚气象要素的变化,应该首先研究和掌握大棚气象要素随环境变化的规律以及大棚作物生长适宜的气象条件指标。通过研究,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大棚外环境气象条件的变化和天气过程预报预测棚内气象条件的变化,结合作物适宜气象条件和临界条件,建议各生产基地通过人工干预的办法调节设施大棚内的微气候条件,提高种植作物的生长适宜性或者控制作物生长指标,提高设施农业的产量和产品品质。 (七)农业产品营销气象服务

15、。现代农业产品的储藏、运输、市场确定以及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本地或目标市场所在地的气象信息,只有充分掌握和充分利用气象信息才能在储运和销售中赢得主动权,才能有效调节目标市场,也才能更好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八)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当前,农村仍然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地区,农民仍然是气象灾害防御的弱势群体。需要建立更加精细化的多要素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的监测。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防灾减灾需要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的预警,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体系,避免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因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建议 当前,“三

16、农”气象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农村防灾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建立气象信息员考评机制,将基层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纳入综合考评,以适当的物质奖励调动基层气象信息员的积极性,增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全市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不断加大对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一批有知识、能力强的农业气象技术服务队伍。 (二)需要进一步拓宽气象信息传播渠道。一是大力推广农村大喇叭和电子显示屏建设,利用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及时有效的播报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二是加大广播电视、96121、手机短信等的更新频次,及时发布最新气象信息,为农民群众防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