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管理对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63166571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传统管理对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族传统管理对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族传统管理对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民族传统管理对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传统管理对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传统管理对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传统管理对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摘要】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态。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个民族地方行政管理力度。考虑到不同民族的特色,我党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民族地方行政管理有效性。但是民族传统管理在各民族地方已经根深蒂固,且对地方行政管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国行政管理的重难点。文章从民族传统管理具体表现入手,深入分析其对民族地方行政管理产生的深刻影响,最后探讨民族地方行政管理措施,旨在为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民族传统管理;少数民族;地方行政管理;影响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实行民族区

2、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享有了规定的自治权利,使得政治生活兼顾统一与自治双重属性。少数民族人民不仅生活在统一政治体制下,且在一定程度上享有本民族的政治生活。作为统一的行政管理,势必会受到民族传统管理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民族传统管理对民族地方行政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国家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家内部统一性,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二、民族传统管理概述民族传统管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积累下来的,是少数民族人民认同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我国多数少数民族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始民主政治元素,与原始公社所有制存在较大的相似之处,

3、如民主议事选举等都是具体表现形式。经过了民主改革后,他们逐渐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当中,但是民主政治却保留下来,成为本民族不可磨灭的管理模式,进而影响到民族政治生活。如按照血统为原则划分的登记制度依旧存在并被执行,存在较为明显的种姓性质。(二)政教合一体制我国少数民族普遍拥有属于自己的信仰,不同的民族信仰也存在差别,如巫教、萨满教等。宗教生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多元的格局,并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藏族、傣族等地区采取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互重合,无论是世俗、还是宗教都集中在宗教上层,且宗教的道德会支配全民族的思想,过于极端化。(三)习惯法我国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当中都具

4、有自己的习惯法体系,但不同民族中,习惯法势力大小存在一定差别。某些情况下,国家法律实施会在少数民族地区大打折扣。究其根本是受到习惯法的影响。民族传统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少数民族发展历史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不能够略过传统管理开展地方行政管理,务必要考虑该方面因素,以免引发更多矛盾。三、民族传统管理对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分析民族传统管理建立在少数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多元因素基础之上,在多年发展中,对少数民族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看待民族传统管理对地方行政管理产生的影响。(一)阻碍国家政治一体化少数民族传统政治因素的存在难以达成共识和统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我

5、国少数民族政治生活具有封闭性、落后性等特点,形成了较为独立的政治体系,而这一政治体系势必是少数民族首先认同的体制。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国家权威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民族习惯法、宗教教义排斥国家宪法等现象成为必然。在少数民族政治生活里,民族自然、宗教等领袖号召力远远大于党和国家。所以民族传统管理对于民族地方行政管理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受到全球一体化的影响,这些传统因素极易被分裂势力利用。(二)民族矛盾增加从根本上来说,民族传统政治生活具有较强的地域、宗教及宗族色彩,使得民族之间在观念、习俗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别,进而引发了不同民族间、统一民族的不同支系间出现了很多矛盾、冲突。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程

6、度更深的民族、宗教及宗族隔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诸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具有较长的历史,加之客观物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矛盾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完全消除,无形中增加了地方行政管理工作难度。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失误,不能够及时解决,势必会进一步恶化民族关系,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可见,民族传统政治管理存在的弊端延长了国家统一进程。(三)影响民主政治建设众所周知,民主政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也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身诉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解决社会各类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政治生活中,我们将民主政治建设纳入到国家建设的重

7、中之重,以此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同时兼顾公民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最终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但是少数民族传统政治发展过程中,遗留了一些心理积淀,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疏离、逃避政治,习惯被动等。正因这些传统特点、非参与特点的政治,导致少数民族民主政治发展非常快,缺乏较为积极的思想驱动力,进而影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持续开展。综上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政治管理中存在很多消极因素,对我国地方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民族不和谐问题,需要从上述细节入手,逐一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行政管理上真正意义上达成共识,才能够实现统一。除此之外,少数民族政治管理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由于不同民族

8、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等不尽相同,使得政治管理中会各具特色,且宗教观念长期存在在少数民族生活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四、基于民族传统政治管理,民族地方行政管理优化策略民族传统政治管理已然存在,我们不能够视而不见,而是要以一种辩证地态度看待问题,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政治管理对地方行政管理产生的影响,从细节处着手,将二者有机整合到一起,逐渐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地方行政自治道路。根据上文笔者的分析,对于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优化,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完善自治与政治体制自治制度作为党和国家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特点而制定的一项体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等事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帮助。但是时代在发展,改革

9、开放程度的深化,使得制度中的很多内容及细节之处都无法满足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需求,存在较为明显的之后性。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完善自治制度,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经济、政治等体制在改革过程中,逐渐协调好各方因素,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同时,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自身是由多元素构成。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自治制度的改革应强调综合性,充分考虑经济、政治及教育等多项因素,开展配套改革。历史实践证明,机构设置与政府职能在提高民族自治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加强行政改革,应当促使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结构的层次、部门之间更加透明、清晰,逐渐构建沟通和交流通道,互相配合和帮助,形成一个整体。(

10、二)统一战线政策前文所述,受到传统政治管理的影响,少数民族中从原始社会延续至今的一些政策依旧影响着少数民族人民。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我们应积极、努力整合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一套统一战线政策,适当增加投入,培养并选拔出一些优秀的干部,促使其能够在工作中与日常生活中渗透更多统一的思想、观念,消除少数民族政治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分离的想法。新时期下,少数民族中的爱国人士已经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不可获取的力量。他们在工作中,为国家、为民族地区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此过程中,吸引更多爱国人士参与到行政管理,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少数民族管理目标,为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树立新

11、观念要想促使民族地方行政管理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在改革中,应遵循科学、法制及现代化等原则。而遵循上述原则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调整。观念是人们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从观念层面上来说,民族自治行政管理人员要解放思想,从根本上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彻底消除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此外,还需要在管理思想、设备及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有效性。(四)提高行政人员素质行政人员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面对复杂的少数民族情况,提升行政人员综合素质非常必要,如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行政人员具备上述素质,在实践工作中,能够借助自身超前思维吸取公众的诉求,

12、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并将方案落实到实处,以此来推进地方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实现协调发展目标。一般而言,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领导可以由中央选派,将先进的行政理念带入到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工作作风等,从根本上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及质量,为少数民族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对领导的培训力度,定期安排他们到高校等进行培训,增强行政领导决策能力,让少数民族人民能够真正感受到来自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长此以往,在少数民族地方会形成学习型组织,每个人都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逐渐消除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避免分裂分子趁虚而入。五、结论根据上文所述

13、,民族传统管理延续至今,对地方行政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需要不断完善,才能够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朝着科学、现代方向发展,并在思想、观念上加以转变。同时,少数民族政治管理还需要与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相契合,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到最佳契合点,促使体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指导民族地方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快政治一体化进程。参考文献【1】乌云高娃.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分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49-54.【2】罗丽梅.论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的特

14、点及改革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红河学院学报,2012,(03):42-45.【3】马月.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学理论,2012,(32):32-33.【4】赵婧.浅谈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东方企业文化,2015,(21):347+349.【5】刘强.提高民族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意义与路径分析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05):50-54.【6】张焰,朱梦菊.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特殊性分析及对策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为例.中国市场,2014,(42):185-188+190.【7】冉瑞燕.论影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因素与对策.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01):53-57.朱伦.关于民族自治的历史考察与理论思考为促进现代国家和公民社会条件下的民族政治理性化而作.民族研究,2009,(06):4-23+107.张建新,陈井平.基于行政环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7-9.出处: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