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魏成辉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631504 上传时间:2017-06-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华商名人堂——魏成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魏成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魏成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魏成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魏成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华商名人堂——魏成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华商名人堂——魏成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魏成辉魏成辉华商韬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华商韬略名人堂全球华商新加坡第一家食品集团执行董事长魏成辉他的公司有个响亮的名字“第一家”。响亮的名字背后是一连串闪亮的“第一”:世界同业中第一个全自动化生产、世界同业中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一个在中国全资拥有啤酒厂、新加坡第一个获得“全国生产力奖”和“最佳企业奖”、“50家杰出企业奖第一名”、新加坡第一个在海外购买工厂的中小公司和第一个在海外购买行销网络的公司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创造这些辉煌的利器竟是一张薄薄的春卷皮,靠着这张薄薄的春卷皮,他席卷全球,屡创奇迹。2魏成辉魏成辉华商韬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华商韬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国家总理的骄傲2001年8月,时任新加坡总

2、理的吴作栋先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礼堂举行的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推动新经济战略五大方向”的长篇演讲,新加坡内阁部长、国会议员、基层领袖、政府高级公务员、法定机构董事和各界代表共 1600 人汇聚一堂。在那次会议上,吴总理提出新加坡新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企业,国际化的企业。他说 :“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可以走向国际,晋身为国际新加坡公司的本土公司。”在那次会议上,魏成辉与现在的新加坡首富郭令明一起被总理点名称赞为新加坡具有创新与进取精神的企业家代表,而且为他们大做“免费的广告”。吴总理说:“第一家是领先全球的薄饼皮制造商,具备潜能成为国际化的新加坡公司。对你们当中一些人来说,制作薄饼皮或许

3、不是一门很吸引人的生意,但是我对魏成辉能够打开薄饼皮的国际市场而感到骄傲”之后,吴总理还饶有兴致地与大家分享了魏成辉带给他的另一个惊喜 :“魏成辉是我访问捷克共和国的代表团成员之一。我最近到捷克访问。我跟他开玩笑,问他有没有捷克人向他买薄饼皮和印度煎饼。他听后便笑了起来,他不是要向捷克人卖这些东西,他是要在捷克聘请一名酿酒师傅。我不知道他已经做起啤酒生意,还在中国拥有一家啤酒厂。魏成辉解释说,捷克人以酿啤酒出名,特别是品斯乐( Pilsner)啤酒。他们拥有非常优秀的酿酒师傅。魏成辉找到一名酿酒师傅,并说服师傅到中国帮他管理啤酒厂。”乐呵呵讲完这些故事后,总理给出一个结论,“我们需要更多像魏成

4、辉和郭令明这样的新加坡企业家。”并称魏成辉当时的事业“是促成更大规模的开始”。当时,魏成辉领导的“第一家”已是世界薄饼行业的老霸主,其产品已80%出口海外市场,畅销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所生产的“第一家”春卷皮更成为世界春卷皮行业第一品牌。一个新加坡公司,一个海外华人企业,没有人力成本的优势,也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撑,不但将传统的东方食品推向世界,做到第一,而且让印度人的招牌食品印度煎饼,在自己的手里绽放光芒。魏成辉创造的业绩被称为奇迹,更给新加坡乃至华人食品业者以榜样和希望:小生意也可以做大,传统产业也可以腾飞到世界级殿堂。“第一家”能率先成为“具备潜能的国际化新加坡公司”的优秀代表,是传统产业

5、与现代科技和国际行销的结果。魏成辉创业时,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也没有雄厚的资金,但他却是新加坡最早意识到国小小薄饼皮 卷起大奇迹 记新加坡第一家食品集团执行董事长魏成辉华商韬略毕亚军/文魏成辉先生把东方传统食品和现代科技与西方营销概念相结合,以一张小小的薄饼皮纵横世界,将一个小小的作坊发展成为产品畅销世界五大洲 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直接在 11个国家设立工厂,拥有横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四大洲制造或销售版图的“日不落”食品帝国,为新加坡企业树立了榜样,成为新加坡的骄傲。这一切都从一个坚持不变的理念开始,那就是,天下的事不怕“小”,只怕“好”。 “好”到什么程度?应该争取做到第一,第二。 3

6、魏成辉魏成辉华商韬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华商韬略名人堂全球华商辉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合资做起了生意,但雄心万丈的他却在8个月内亏空所有。当时,他给父亲打工每月只挣 60 多块,一万元相当于 14 年的工资。失败之后,他心痛不已,思想也变得成熟、清醒:原来挣钱,并不是想象中生意开张,黄金万两。也体认到父亲终日劳累的艰辛,感到了父亲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稳健做人的品格和毅力的可贵。但他还是不准备和父亲“团聚”,思前想后一番后,他重新向亲朋好友筹措了一万新元的资金,选择自己更擅长的领域单枪匹马打天下,开办了一间修理和装配机械电器的工厂。门店开张后,魏成辉整日面对着各种旧机械、坏电器,甚至是废铜烂铁,敲敲打打,焊

7、焊接接,挥汗如雨。这一次,他成功了,小工厂年年赢利,建立起了信誉。1977 年,魏成辉修配厂毗邻的一个公司发生了变故,成为他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当时,这个叫“第一家机制薄饼皮私人有限公司”的小厂,生意一般,股东各打算盘。一位和魏成辉关系很好的股东,因与其他股东产生严重分歧而陷入困境。眼见朋友受屈,魏成辉鼎力相助,用自己的小工厂作抵押向银行贷款,把其他股东手里持有的第一家股份全部买了过来,进而拥有了整个“第一家”公司,并在保留“第一家”品牌的基础上,将公司重新命名为“第一家食品厂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薄饼王”传奇。“人们都认为我必定是发疯了,他们问我,生产春卷皮能赚钱吗?”魏成辉的想法是:“民以

8、食为天,吃没有淡季,不分地域,不分族群,全天候的旺。”际化经营重要性,而且率先行动,并取得成效的企业家之一。他还有一个占领市场的秘诀:以自动化和电脑化制造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从经营“第一家食品”的第一天起,他就坚持做这个在别人眼里看来意义不是很大的事情。“一张春卷皮,何必那么麻烦。”是许多人对他要进行电脑化和自动化生产的看法,甚至认为这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但魏成辉坚持了自己的道路,数十年如一日,将“小猫”当成“老虎”打。他说:“如果不改变经营理念和提升产品品质,走老路搞价格竞争,你就不用到海外去,因为新加坡没有这样的成本优势。但是外国人一听到新加坡便知道我们这里是花园城市,卫生最好,品质第

9、一。”于是,当许多同行偏安一方,自我满足,将老产业越做越老时,魏成辉以新的观念和超出常人的雄心积极“革命”,以“今日改良昨日,明日改良今日”的精神持续创新,引入现代最新科技,致力以最少的人力,生产出最多最优质的产品,然后迈开步伐,向世界挺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成为国际化和现代化食品企业的新象征。艰难曲折的开始魏成辉1948年12月生于福建福清市三山镇。他出生时,父亲魏可忠先生已“下南洋”谋生,但他却是 6 岁时才随母定居新加坡。魏成辉在当地的光华小学完成小学课程。期间,除英文外,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尤其是数学,每次考试都得满分。中学时,魏成辉对摆弄各种电器十分着迷,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去上夜校

10、学习电器机械维修知识。中学毕业后,又专门进修了两年电器机械课程。因当时的华校毕业生很难找工作,他只得到父亲从事咖啡粉、白糖等业务的批发行打工。魏爸爸是个从早忙到晚,送货、收账、打杂样样包干的“一脚踢”。魏成辉敬佩父亲的勤劳精神,却对自家生意不感兴趣。一边工作,一边谋划着如何干出一番大事业。19 岁那年,在父亲资助一万元的情况下,魏成魏成辉先生(右)早期在机械修配厂的情景4魏成辉魏成辉华商韬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华商韬略名人堂全球华商他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有回报。魏成辉接管“第一家”公司虽然名为“机制薄饼”,但自动化生产却并没被真正落实。这样一来,“第一家”实际上并不比其他同行少用人工,规模也得不到扩

11、展。魏成辉经营修配厂时,一直是“第一家”的机械修理师,十分清楚这种情况。于是,他决定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公司真正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以自动化控制成本,扩大规模。当时,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台自动化制作春卷皮的机械,但他看准了机械化取代劳动密集的手工作业是必然的趋势,于是他决定亲身设计。经过两年的夜以继日,他研制出了全球第一台全自动薄饼皮制造机。这730多个日夜的打拼,被魏成辉视为生命中最艰难,也最辉煌的经历 :“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即使掉下了馅饼,也不会砸到你的头上。上天给每个人的机遇都是平等的,重要的是看你要如何把握。只有抓住机遇,吃苦耐劳、锲而不舍,才是成功必备的先决条件。”在此历程中,他还悟出一个

12、从此影响他一生的道理 :“不变是暂时的,变才是永恒的。在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只有不断改进,企业才能够长远地发展。”机械改良后,魏成辉将“第一家”改造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全自动化的薄饼皮生产工厂。到 1982年时,“第一家”几乎所有生产过程都已自动化。此外,他还采取严格品质管理制度,让产品品质大上台阶。“自动化前,每生产5万张薄饼皮,需要50名工人花一天时间,而自动化以后,一天生产的数量几百万张,所需的工人只要60名。” 依靠这样的优势,“第一家”迅速成为了行业的领导者。1983 年,魏成辉开始了投资 2000 万新元,建立一座6层现代化工厂的计划。当时,银行认为小小的薄饼不需要那么大的投资

13、,要把贷款取回。魏成辉以有理有据的分析和建厂后年产值有望达到1亿元的计划,取得信任,并用 3 年时间完成了工程。1986 年 12 月 6 日,第一家食品大厦正式落成开幕。当时的新加坡代贸工部长李显龙先生主持了开幕式,称赞“第一家”的成功是本地企业的典范,赞扬魏成辉的远见、革新、不屈不挠、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力的精神,正是创业者所必备的素质。一个小小的春卷皮为什么需要那么大的投资?答案在魏成辉心中自有定数。那就是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级雄心。世界级的大市场魏成辉知道,小小的新加坡满足不了自动化规模生产的需要。“自动化必须走向国际市场。”为此,从1980年开始,“第一家”几乎参加所有的大型国

14、际食品展销会,并建立起一个个海外网络和渠道。回想当时的情况,他说 :“当时只想着要把世界市场打开,倒没有什么周密的策划,因为考虑太多反而不利于行动,企业家应该有冒险精神,只要确定自己有基础,就该出去闯一闯。”魏成辉闯荡海外的第一战是澳洲。当时,要与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同行竞争,的确需要有足够的胆量与信心,但魏成辉是个勇于迎接挑战的人,困难,只会更加激发他的斗志。他决定杀出一条道路来。他把展销会上的名片全部收集整理好,一家一家地上门促销,凭着不怕白眼,不怕你不屑一顾的精神,取得了胜利。海外的大门打开后,魏成辉以更严格的标准带领“第一家”攀登“掌握科技,制造世界最好品质产品”的高峰。同时,大力推进产品

15、多元化:印度煎饼、葱油薄饼、云吞皮、汤圆、奶油蛋香皮、咖喱角、可丽饼等等一个接一个,千百年来一直在家庭、作坊打转转的东方传统小食品,源源不断地从第一家的全自动生产线流出,并以优质、卫生、保鲜等种种优势,闯进了世界大市场。到 1986 年时,魏成辉已以“改良,改良,再改良!创新,创新,再创新!”的精神和只争朝夕的速度,打造出了一个被媒体誉为“薄薄一片,卷遍全球”的“薄饼王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春卷皮制造商,其春卷皮产品以 80% 的出口额度占领了全球 60% 的市场。魏成辉的国际化是只要见缝,就要插上“第一家”的旗帜。他说 :“产品如果无法在国外找到立足点,业务很难拓展。”同时,也敏锐地预见到:“

16、未来的市场将是买方市场,未来市场的主导者将属于销售商,而非制造者。因为销售商掌握市场,而谁掌握了市场,谁就占据了主动地位,谁就是赢家。”因此,“第一家”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不久,他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第一家”的“根据地”。1988年,“第一家”以15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洛杉矶一家食品制造厂万安食品,开创了新加坡中小企业收购外国工厂的先河。买入公司后,又斥资数百万美元把工厂改造成全自动化,飞快将产品推向5魏成辉魏成辉华商韬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华商韬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市场,实现赢利。1989年,魏成辉收购了在美国境内五个州有大规模行销网络的食品销售公司创下了新加坡企业界第一个收购海外行销网的先例;1990 年,魏成辉收购了一家在美国颇具实力的日本企业双龙公司;1991年,魏成辉在福建福清合作设立了投资约 5000 万人民币的冠辉食品公司 ;1992 年 8 月,又投资 2500 多万新元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兴建了新工厂;期间,还在中国台湾设立美可食品公司。1993 年,“第一家”以约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