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路径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63149705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路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路径 关键词:茶文化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美学思想时至今日,视觉传达设计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传递,更多的是艺术化创新。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大多是以时代元素为立足点,无论是色彩选择还是构图比例都紧随流行风尚,也就是设计作品与大众所追崇的对象相一致。殊不知,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在顺应潮流之时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注入。于是,这种“背离传统”的做法也直接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教师和学生也深受影响,对于传统文化艺术也持一种不甚重视的态度。其实,作为文化大国的我国,文化艺术根基相当深厚,传统艺术理论、中国画技巧以及美学思想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大有裨益。因此,面对博大精深的

2、茶文化艺术,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反向引领设计潮流的作用,通过加强茶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力度来引起设计行业对茶文化艺术的重视。1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的必然性茶文化艺术是茶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其既能以视觉感官的形式呈现出来,也能以思想教化的形式对大众的审美产生影响。从表面上来看,茶文化艺术包含茶诗、茶画、茶歌以及茶艺;但从深层来看,茶文化还包括茶道、茶书和茶思想。所以,茶文化艺术所囊括的内容是极其广阔的。而视觉传达设计,是文字、图形与色彩等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一般是通过视觉刺激大众的感官系统,从某种角度而言其与茶文化艺术同属于艺术视觉体系的范畴。1.1存在相通之处茶文化艺术是在深邃的茶文化思想

3、上和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其在儒家、道家以及佛家思想的浸染下形成了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艺术内涵。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理念、思维模式以及哲学内蕴与西方的现代美学艺术截然不同,犹如夜空中耀眼的明星一样,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闪闪发光。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沉淀了风格迥异的茶文化艺术形态,凝聚着丰富多元的美学思想。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将“美”具体物化的创作,必然会运用相关的美学元素对其加以点缀装饰,色彩、图纹、线条、符号都会是其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而这些要素的排列组合又必然会遵从一定的美学规律,以满足人们的心理审美需要。因此,茶文化艺术所蕴藏的美学思想能为视觉传达设计

4、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例如,设计师从茶画清幽淡雅的意境中领略到白描手法的纯粹后,再将其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从而使艺术张力发挥到极致。1.2共同发展的需要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无论是茶文化艺术还是视觉传达设计都会因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茶文化艺术的某些元素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所代表的是传统文化艺术品位。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大众的物质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茶文化艺术的单一表现形式难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然而,茶文化艺术被引入到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之后,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将会为茶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石,甚至能在无形中为茶文化艺术搭建更宽广的舞台。同时,茶文化艺术

5、也会在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的熏陶下,朝着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方向迈进。而视觉传达设计则在茶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变得愈发具有人文性与艺术性,其商业价值也会在文化气息的渲染下越来越高。2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2.1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型工作,不仅要求创作者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而且对于创作能力也有极为严苛的要求。通常来说,创造者的创作能力除了与生俱来之外还可以通过后天习得掌握。而这种后天习得则与其教育环境息息相关,如果创造者长期处于一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之中,那么其思维方式、设计思路以及美学意识都会在定势效应的影响下而日趋僵化。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现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师局限于原有的

6、教学理念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而不善于根据时代的变化采用新手段新理论进行教学。例如,日本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鼻祖,其在教学过程中早就应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高科技软件优化教学方式,并且还运用网络共享的优势建立了系统化的慕课教学体系;而我国则依然停留在原始的教室授课阶段,教学方式也大多是以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进行,即使引进了日本的教学方式,却也只是照抄照搬,毫无创新性可言。2.2文化元素融入不足没有文化支撑的艺术作品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就如同倾倒的大厦一推就倒。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当以文化为导向,将文化与艺术进行深度融合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气质。然而,现实情况是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忽略

7、了文化元素的融入,很多教师仅仅单纯地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授课,引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梵高的抽象主义、达芬奇的超写实主义,并分别以藤椅上的静物、星空、蒙娜丽莎为例对林林总总的艺术手法进行阐述,而却始终不曾涉足文化,进而使得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会出现底蕴不足、艺术思想空洞的问题。缺乏文化浸润的学生所设计的视觉传达作品粗看起来精美绝伦,而揭开华美的外衣之后细看会发现只剩空壳。3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结合路径3.1利用茶文化艺术元素,推动教学改革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是艺术创作,因而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当前,我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

8、教学手段都亟待革新。因此,高校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利用传统文化结合茶文化艺术元素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进行改革。高校应当着眼于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根据当下时尚艺术潮流的发展趋势,以茶诗、茶画、茶书与茶艺为切入点,从中提炼出系统的茶文化艺术美学思想,并将其与视觉传达设计相融合成一种新的艺术理论,从而更好的应用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课堂之上。例如,教师可以借鉴唐伯虎的茶画事茗图中利用笔墨元素构造的雅致意境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布局构图进行具体讲解,使学生更为生动地了解布局构图的注意事项。3.2融合茶文化艺术思想,构建教学模式时间的车辙滚滚向前,而不少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模式却停滞不前,教师依旧以原有的手

9、段进行教学,而学生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但是,作为主观能动性极强的视觉传达设计,其要求创作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方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被动接受只会湮没创作者的激情与才能,唯有主动性才能唤醒其隐藏于心底的潜能。因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当立即转变教学模式,从茶文化艺术思想中的“自然原则”出发,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使其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化被动为主动,自发地运用茶文化艺术元素进行平面设计。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兴趣小组内开展相关知识学习,并给每个小组制定单独的调查任务(比如宋代茶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古今茶

10、艺表演的区别等)、实践目标(比如以“茶”为主题设计视觉传达作品),这样想必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升会有所帮助。3.3挖掘茶文化艺术内涵,创新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使茶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实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应当对我国茶文化艺术有所涉及。但是就目前来看,极少有高校会针对性地引进与茶文化艺术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类教材,再者不少教师的教学内容仍旧十分枯燥且背离了当前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教师应该从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入手积极引入丰富多姿的茶文化艺术内容,将茶画中的图案、茶书法中的字体、茶诗中的格调以及茶歌中的韵律等艺术元素悉数纳入教学内容,以茶文化艺术填充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空白。另外,

11、高校可以对茶文化艺术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茶画的青墨色彩、线条组合和图纹布局编入到设计基础、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中,以此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参考文献1李文凤,李国志,李威卿.浅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2):63-64.2刘青.齐鲁文化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初探J.临沂大学学报,2012(5):10-12.3梁金明.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研究J.艺术教育,2016(1):202-2034褚玥莹,卢宗业,吴海波.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广西地域特色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探索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13):110-111.5张媛,张珂.传统茶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8):97-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