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共22张PPT)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3141 上传时间:2016-11-30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共2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共2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共2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共2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共2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共2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共22张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理想树出品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1 细胞吸水和失水情况的判断 考法 2 (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分析与判断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考点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应试基础必备 1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 半透膜 ;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外界溶液浓度 小于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 吸水膨胀 。 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 失水皱缩 。 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

2、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 动态平衡 。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 条件:成熟植物细胞具有 中央大液泡 ,是一个渗透系统。 考点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应试基础必备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实例 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a不同植物 (如番茄、水稻 )对 同一离子 的吸收能力不同。 b同种植物对 不同离子 的吸收能力不同。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 逆浓度梯度 进行的。 (2)结论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选择透过性 膜。 生物膜具有的特点: 水分子 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 离子、小分子、大分子 则不能通过。 考点 8 细胞

3、的吸水和失水 返回考点目录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1 细胞吸水和失水情况的判断 (1)漏斗内液面上升的原因: 2溶液,单位时间内由 1溶液的水分子数多于 2溶液的水分子数,导致液面上升。 (2)漏斗内液面停止升高的原因:随着液面差 斗管内液体压力不断增大,使水分子流出漏斗的速度加快,同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不断减小,使水分子流入漏斗的速度减慢,最终导致水分子进出漏斗的运动达到平衡,漏斗内液面停止升高。 考点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角度 1 对渗透现象的解释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 高考考法突破 角度 2 渗透系统的组成及分析 1渗透作用模型和成熟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比较 考点

4、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高考考法突破 2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1)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2)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考点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的方法 (以碘和淀粉为例 ) 烧杯内 盛 淀粉溶液 漏斗内盛碘液 结论 变蓝 不变蓝 碘能通过半透膜 , 而淀粉不能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能通过半透膜 , 而碘不能 变蓝 变蓝

5、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不变蓝 不变蓝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高考考法突破 角度 3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判断 1细胞吸水、失水发生的条件 (主要涉及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 具有半透膜; 膜两侧具有浓度差。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属于半透膜。细胞丧失生命活力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也会丧失,不再是半透膜。 2细胞吸水、失水的判断方法:通过比较外界溶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大小来判断。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时,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相等时,细胞失水和吸水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 3植物不同层次失水的现象:植物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植物器官 (如根、茎 )失水

6、使长度变短;植物个体失水出现萎蔫。 4决定细胞失水或吸水速率的因素: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的大小。一定范围内,浓度差越大,细胞失水或吸水的速率就越大。 考点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返回考法 考点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2 (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分析与判断 考点 4 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 (1) (2)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外界溶液中的水分经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 质壁分离复原。 2实验步骤 高考考法突破 3相关方法 :本实验所用的方法为引流法。 角度 2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实验材料及试剂的选择 1实验材料:要选择有大的液泡且最好液泡带有颜

7、色的细胞作实验材料 2试剂 (1)常选用 0.3 g/(2)物质的量浓度为 1 的 (3)盐酸、酒精、醋酸等溶液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不适于作质壁分离的溶液。 考点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角度 3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应用 1判断细胞的死活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4比较不同植物细胞液浓度或溶液的浓度大小 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 (如 返回考法 本考点结束 考点 8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3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考法 4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 考法 5 物质运输的综合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

8、胞的方式 应试基础必备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离子、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比较 应试基础必备 (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返回考点目录 方式 胞吞 胞吐 不同点 运输方向 细胞外 细胞内 细胞内 细胞外 举例 白细胞吞噬细菌等 分泌蛋白、神经递质的分泌释放等 相同点 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 特点 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影响因素 与能量供应有关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3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

9、运输。 (3)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 角度 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分析判断 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方法 (1)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进行判断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高考考法突破 2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 (1)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 (2)需要载体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协助扩散。 (3)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3常见物质的运输方式总结:凡是脂溶性小分子和气体分子的运输方式一定是自由扩散,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甘

10、油、酒精等;无机盐离子以及氨基酸、葡萄糖 (除进入红细胞外 )等有机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大都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 角度 2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验探究 (1)浓度从低到高:主动运输 (2)抑制呼吸作用,物质跨膜运输中止:主动运输 (3)抑制载体蛋白,物质跨膜运输中止: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抑制载体蛋白,物质跨膜运输无影响:自由扩散。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返回考法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4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 (1)浓度差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载体数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3)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4)温度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返回考法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5 物质运输的综合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角度 1 动植物生命活动中物质运输的综合 (1)细胞的物质运输包括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也包括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2)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辨析 (3)加入某种试剂后运输功能降低的原因分析 (4)抗利尿激素对水分子吸收的作用 角度 2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1)物质运输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分析 (2)根据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判断物质运输方式的方法 返回考法 本考点结束 考点 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