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策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63138703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进行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适应就业的一次综合性实训演练,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全面总结与检验。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能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理论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水平。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会将毕业设计作品作为重要的参考。可以说,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毕业和就业。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式产物,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对于独立学院而言,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企业输送具有较完

2、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实践经验、踏实的工作态度的应用型人才是其根本的办学宗旨。这要求独立学院在培养目标上要更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的发展历史较短,在教学和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目前来看,部分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1.培养模式陈旧,与培养目标有偏差独立学院脱胎自普通高校,在创办之初又称为二级学院。其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均复制于普通高校。其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沿用了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课题选题、指导模式也借鉴了普通高校的经验。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以往的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是

3、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而普通高校通常偏向于学术研究的性质。在沿用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部分独立院校由于经验不足和办学差异,导致环境设计专业的部分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存在偏向理论化而实践性、学术性不足的问题,难以较好地体现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通过统计与分析历年来所在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的名称发现,虚拟项目的比例占16%,借用项目基地而与项目无实际关系的毕业设计占80%,由甲方委托设计的项目较少,选题的方向难以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与培养目标有差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的磨炼,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

4、际操作能力,能满足毕业设计中,具有准确把握设计定位、严格遵循设计规范、制图严谨、表现到位等的要求。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在毕业设计教学中的主要差异,应该是由于专业培养与定位不同造成的侧重点的不同,而不应表现为作品质量和水平的差异。近几年来,虽然多数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质量有显著提高,但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与培养目标仍有差距,进步空间仍然较大。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毕业设计的进展时间安排不妥、毕业设计教学等环节执行不力。3.选题质量不高,存在同质化现象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课题选题个性化程度不高、方向内容相似、作品表现

5、方式类似等。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积极性不足,对自身要求较低;二是毕业设计与学生实习、找工作、考研复试等几乎同期进行。后者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致个别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甚至照搬照抄设计公司的设计成品,而其能接触到的多是设计公司流水线式生产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以程式化的家装设计方案居多,商业气息浓厚,缺乏新意与文化内涵,以致学生通过该方式完成的毕业设计在质量上往往大打折扣。4.考核标准模糊,评价方式不完善目前,毕业设计的考核以学生最终提交的设计作品为对象,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作品等级的判定缺乏可参照的客观依据,主要凭教师的主观判断决定。这样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6、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难以监控和检验作品的创作过程,难以查考作品的原创性与真实性,对抄袭、买卖毕业设计的行为未能设立相应的惩罚机制。第二,由于教师评判毕业设计的侧重点不同,个别教师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倾向,以致评判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造成评价结果有失客观、公平。第三,个别学生毕业答辩过后并未根据答辩教师的指正意见修改毕业设计,以致毕业设计答辩流于形式。评价方式的不完善导致考核不客观、公正,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二、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建议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社会对于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需求是多方面的。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是其根本,良好的创新意识、对专业动向的敏锐觉

7、察能力以及可靠的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学生必须具有的。部分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的问题,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少对市场需求的调研1。这就需要独立学院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与其他高校“错开定位,配套发展”,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人才培养计划也要不断完善,教师在使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逐渐向应用型转变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如,在低年级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兴趣点和擅长点,增强思考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全面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2.把握选题方向,注重选题质量毕业设计选题是否合理、规范,对整个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最终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8、,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地应用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否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教师要切实为学生把好选题关,让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走稳第一步。为提高选题的应用价值,体现办学特色,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院系、指导教师、实习单位以及学生个人的重要作用,保证选题的方向和质量。首先,院系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选题的范围,制定可供参考的规范性样本,同时体现多样性的原则。如,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院系要密切关注行业的动态,引导学生对热门的研究动向保持敏锐的嗅觉并作出相关的反应,用设计成果体现出毕业设计的应用价值。其次,指导教师要增强实践意识和自身的应用能力,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阅历,了解工程中的常规

9、做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关对策。最后,高校应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与质量,让指导教师从参与的设计实践项目中选择相应的选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少走弯路,又能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的监控作用,间接提高教学指导的质量。另外,独立学院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学生充分把握实践环节的良好契机,积极、主动利用实践环节的平台,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选题,提倡真题真做。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就业意向等方面出发2,综合考虑课题的可完成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指导方式教学管理包括实习实践环节的管理、教学计划的管理、检查督促的管理等方面。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

10、,独立学院应加强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提高实习环节的实效。教师应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在完整的日程表上,将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各项事宜安排到位,避免因学生拖延而影响作品的质量。如,独立学院可将学生进入企业的时间固定在第四学年的上半学期,由暑假到11月份,或者从10月份到下学期的2月份。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参与企业实践,待下学期开学后回归学校,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创作。充足的实习时间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设计实践的工作流程,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督促检查的管理,其目的是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避免日程安排成为一纸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必要环节

11、是良好的监督手段,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环节的执行应该与最终考核挂钩,而不应流于形式,以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在指导方式上,独立院校可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组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设计指导团队。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知识涵盖面广,不同教师的专业侧重点各有不同,对相关专业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也有所差别。因此,组建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可让成员互相取长补短,有益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提高。除了校内教师,指导团队还应尽可能地纳入与环境设计相关专业的校外指导教师,如水电、结构、灯光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下,独立院校可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与教师共同组建指导团队。这

12、样既能保证学生的作品具有前瞻性、时效性,又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毕业设计应用性的体现方式,还能使学生了解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高校和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稳固的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企业输送实习人才,由企业导师直接指导。高校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能够获得人才输出与引入的“双赢”。4.明确考核内容,规范评价方式由于缺乏明确的量化评价标准,目前部分独立学院的毕业设计成果评价机制往往是感性的、模糊的,即倾向于以教师的个人偏好和成果的创新程度为准进行评价,评价教师之间难以达成一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独立学院,在评价方式上应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除了评价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也要评

13、价作品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评价考核操作中,教师可采用模糊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一些评价标准等级的边界十分含糊,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以多数人可以达到的水平为基本准则,并以一定数量的、不同等级的作品为例,详细列出其要达到的水准与存在的问题,制定等级标本的辅助说明,以此作为评价时可参考的依据。另外,考核的对象不仅包括毕业设计的最终成果,而且应该包括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毕业设计的质量不仅取决于作品的水平和学生答辩时的表现,而且受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的影响3。将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型”转变为“事先预防型”和“过程控制型”,可以强化过程控制4。在选题、开题、中期检

14、查、预答辩等重要环节中,学生的成果表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将对设计过程的评价纳入最终考核,能有力促使学生端正毕业设计态度,防止各种不端行为出现,体现公平与公正。5.制定验收机制,激发师生兴趣毕业设计质量一方面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与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是指导教师教学投入的客观呈现。因此,为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应该制定惩处与鼓励并行的毕业设计验收管理机制,高质优酬,低质劣酬。对于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学生,独立学院应驳回重新修改;对作品质量高、考核成绩好的学生,独立学院要予以肯定和褒奖,如颁发优秀毕业设计证书、举行颁奖仪式,或给予适当的奖金奖励等,这能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

15、兴趣和热情;而对于明显消极对付、敷衍了事的学生,独立学院也应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如延迟答辩、答辩否决等。于教师而言,毕业设计的教学与指导是一项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对教师的指导工作也应有适当的激励政策,如,将指导成果折算成课时工作量,与年终考核挂钩或作为职务评聘的参考条件,等等。完成答辩不等于整个毕业设计流程的终结,指导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分析毕业设计的失分原因和改进方法,这样一则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则能帮助指导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结语美国教育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是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应只是注重传统的教。教师要调动多种教学资源,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

16、学生积极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汲取。院系应对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的各项工作安排予以支持。只有各环节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参考文献:1徐景福.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6(3):164.2马铁东,浮洁.提高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361.3高琪,李位星,廖晓钟.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394.4沈奇,张燕,古秋婷.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69.作者:邓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