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开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63132229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经开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市经开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市经开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市经开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市经开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经开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经开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修改重庆市经开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试题卷的规定位置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辩论者在辩论中,

2、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员。 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等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

3、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不够重视。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 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辩论者在说理时,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估计到对立一方可

4、能提出的反对理由。法庭上,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方听众。而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方作用是形成舆论。公众越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在第三方眼里都是不值得尊敬与信任的人。 总之,在公共辩论和争论中,避免对立双方越说越僵的机制是普遍具有教养的公众所发出的舆论。他们以理性、客观和冷静的第三方身份来进行仲裁,而不是像情绪化的“粉丝”那样狂热地崇拜和偏袒一方。粉丝以“哄客”(起哄,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面目出现,习惯于用暴力的话语来表

5、现自己的立场。在哄客成群的地方,论争者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第三方听众,双方直接顶牛,越说越僵,最终变成仇寇。 (摘编自徐贲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1. (原创)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辩说理者常常强化自己一方而忽略软化对方,这样做很难说服对方。 B公共说理主张陈述立场和理由并质疑对方,以获得第三方听众的支持。 C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运用该模式的说理者应该对论辩做好精细的准备。D形式逻辑论证只关注说理结构,导致其在公共说理中不一定能说服他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层层深入,从为何向第三方说理、如何向第三方说理等层面展开论证。 B文

6、章将图尔敏论证模式与形式逻辑进行比较,以此说明前者的优势与特点。 C第五段将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比较,以强调后者同等重要的地位。 D文章举粉丝起哄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听众素养的重要性。3. (原创)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说理的结果是否公正取决于第三方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等理性素养的高低。B从对方和第三方的角度完善自己的论证,是提高公共说理的水平的有效方法。 C在好的公共说理中,说理双方在陈述观点、质疑对方方面应拥有均等的权利。 D良好的舆论机制可以有效监督说理双方,有助于形成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络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愉快的结果可强化其行为,不愉快的结果可抑制其行为。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教育学依据。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生活充满着各种规则和惩戒,教育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否定教育惩戒,否则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锻炼出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管理学生的职业权力。权力意

8、味着不可放弃,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同时,教有惩戒权还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权力,教师必须具有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专业自主权。教育惩戒权是其专业自主权的必然组成部分。 教育惩戒绝不是一罚了之,而应该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刚性之外保持灵活性,要兼顾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这是因为教育惩戒终归为了教育。只有目的正确,才能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定,继而选择适宜的方法。(摘编自“360百科”“教育惩戒权”)材料二:从 9月24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规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罚站罚跑”,到11月15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删除“罚站罚跑”,前后不到两个月,教师惩戒权因缺乏具体操作细则

9、又回到了讨论的原点。 教师惩戒权无法兑现,还与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师惩戒有关。对于教师惩戒,大部分家长只能接受口头训斥。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教育惩戒权的具体规定下放学校主管部门。可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谁会去出台容易刺激家长的具体惩戒规定呢?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从现阶段来看,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并没有受到上位法的保护,教师惩戒权从纸上落到地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摘编自维扬书生别让教师惩戒权成为纸上权利,“红网”2019年11月18日)材料三:事实上,对于“罚站罚跑”条款被删除,不必过度解读和担心。“罚站罚跑”的提法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不是简单的“自我否定”,而是基于现实的复杂性、

10、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更理性、更审慎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其一味在“罚站罚跑”上纠结,不如多方倾听,将更有利于完善整个条例。广东在全国率先用立法赋予老师教育惩戒权,其意义不在于制定出哪些具体的惩戒措施,而在于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提出教师拥有惩戒权,并给出了原则性、指导性的要求。 (摘编自陈广江比“罚站罚跑”更值得关注的是恰当行使惩戒权,工人日报2019年11月19日)材料四:日前,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此前,上述条例草案中,教师可对学生采取“罚站罚跑”条款曾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争议,经过意见征求后,已被删去。通过后的条例用专章予以归纳规定,列举了适用教育

11、惩戒的情形,也给惩戒划定了尺度。惩戒不等于惩罚。近年来,个别失去边界的体罚打着“惩戒”之名,造成令人心有余悸的后果,破坏了师生关系,妖魔化了教师群体的形象,也完全背离了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所犯错误的教育本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条例对于草案中“罚站罚跑”等表述的删除,使教师行为有度,也符合我国上位法的规定。从现实情况看,许多运用不当的“惩戒”都源于教师本人的情绪化举动,这时候,单单依靠师德的“人治”还不够,“法治”必须先行。在推动教育惩戒立法的过程中,必须谨慎,以保障学生基本权利、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为出发点,遇到问题须及时纠正与修订。(摘编自谷珵“戒尺”归位,有法撑腰与有度可

12、依并举,教育家2020年5月1日)4. (原创)下列对“教育惩戒”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育惩戒具有心理学依据。斯金纳认为,当人的行为带来不愉快结果时,应予以抑制。B教育惩戒具有法理依据,是教师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合理行为,应受法律法规保护。 C教育惩戒应保持灵活性,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会存在差别,惩戒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教育惩戒与惩罚性质不同,但在程度上较难把握,这也是“罚跑罚站”引发争议的原因。5. (原创)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生想要培养规则意识、培养承担责任与挫折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教育惩戒。 B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育惩戒,是

13、因为对惩戒的目的认知不足,没能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C教师明确教育惩戒目的并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有助于其在实施教育惩戒时选择合适方式。D立法部门将教育惩戒权的具体规定下放,是在逃避棘手问题,这将使立法变得更加艰难。6. (原创)针对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中“罚站罚跑”条款从提出到被删除这一变化,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的态度和观点分别是什么?请进行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芭茅巷 废名连小林一起共是八个学生,有一个比小林大的名叫老四,一切事都以他两人为领袖。小林同老四已经读到左传了,还要作文,还要听讲纲鉴,其余的或读“国文”,或读四书,只有

14、王毛儿是读三字经。一天,先生被一个老头子邀出去了,这个老头子他们真是欢迎,一进门各人都关在心里笑。先生刚刚跨出门槛,他们的面孔不知不觉的碰在一块,然而还不敢笑出声,老四探起头来向窗外一望,等到他戏台上的花脸一般的连跳连嚷,小喽啰才喜得发痒,你搓我,我搓你。趁先生还没有回来,小林提议到“家家坟”摘芭茅做喇叭。家家坟在南城脚下,由祠堂去,走城上,上东城下南城出去,不过一里。据说是明朝末年,流寇犯城,杀尽了全城的居民,事后聚葬在一块,辨不出谁属谁家,但家家都有,故名曰家家坟。坟头立一大石碑,便题着那三个大字。两旁许许多多的小字,是建坟者留名。坟地是一个圆形、周围环植芭茅,芭茅与城墙之间,可以通过一乘

15、车子的一条小径,石头铺的,这一直接到县境内唯一的驿道,我记得我从外方回乡的时候,坐在车上,远远望见城墙,虽然总是日暮,太阳就要落下了,心头的欢喜,什么清早也比不上。等到进了芭茅巷,车轮滚着石地,有如敲鼓,城墙耸立,我举头而看,伸手而摸,芭茅擦着我的衣袖,又好像说我忘记了它,招引我。是的,我哪里会忘记它呢,自从有芭茅以来,远溯上去,凡曾经在这儿做过孩子的,谁不拿它来卷喇叭?这一群孩子走进芭茅巷,虽然人多,心头倒有点冷然,不过没有说出口,只各人笑闹突然停住了,眼光也彼此一瞥,因为他们的说话,笑,以及跑跳的声音,仿佛有谁替他们限定着,留在巷子里尽有余音,正同头上的一道青天一样,深深的牵引人的心灵。芭茅也真绿,城墙上长的苔,丛丛的不知名的紫红花,也都在那里哑着不动,我写了这么多的字,他们是一瞬间的事,立刻在那石碑底下蹲着找名字了。他们每逢到了家家坟,首先是找名字。比如小林,找姓程的,不但眼巴巴的记认这名字,这名字俨然就是一个活人,非常亲稔,要说是自己的祖父才好。姓程的碰巧有好几个,所以小林格外得意,家家坟里他家有好几个了。小喽啰们连字也未见得都认识,甚者还没有人解释他听,“家家坟”是什么一个意义,也同“前街”“后街”一样,这么听惯了的也就这么说。至于这么蹲在它面前,是见了他们的两位领袖那么蹲,好玩。老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