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声的世界节节练沪科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10923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声的世界节节练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3章声的世界节节练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章声的世界节节练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3章声的世界节节练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3章声的世界节节练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声的世界节节练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声的世界节节练沪科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声的世界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同学们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音的初步知识。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我们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振动停止,发音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声音将产生反射,形成回声。2、声音的三大特征 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为音调、音色和响度,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且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由发声体自身的性质决

2、定,而乐音与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主要是由发声体振动时的情况决定,而噪声的防治主要是三种途径。3、超声与次声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 20Hz 至 20000Hz,当声音的频率高于 20000Hz时,称为超声波;低于 20Hz 时,称为次声波,超声与次声人们虽然感觉不到,但他们在科技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真

3、空2、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 )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了介质3、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 ) 。A、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大 B、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C、听到闹钟走时声不变 D、无法确定4、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 ,其主要原因是( ) 。A、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本章导读要点点击快乐自主研学2C、钟还在振动 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二、填空题5、在校运动

4、会上,同学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员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小明同学发现,在锣鼓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马上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6、 “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中的金属珠子撞击产生 而发声,而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7、太空中,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即使靠得很近也无法直接交谈,这是因为 。 8、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通过 ,然后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9、打雷时,某人看到闪电后 5 s 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约为 m。10、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事实是: 。

5、三、分析与思考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学生发现蜜蜂发声并不靠翅膀2003 年 8 月,湖北监利县科技副县长到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看望一位名叫聂利的六年级小学生,并向她请教一个问题: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声?“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它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聂利响亮的回答。这个结论,是聂利对蜜蜂进行了一年多的贯彻和试验后得出的。2001 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是哑巴,它们没有发声器官, “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去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并没有扇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教

6、材、科普读物和老师的讲解产生了质疑,并开始了对蜜蜂的试验和研究。她先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她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 42 次,每次用去 48 只蜜蜂。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为了探究蜜蜂的发声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发出声音。这项试验她又反复做了 10 次,结果都一样。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

7、膀振动发声 ,该篇论文在兰州市举行的第 18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你从上文中能得到什么启发?12、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具体的方法是:将铸铁自来水管中的水放尽,然后在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测得两次相声相隔 2.5 s,已知铸铁管长 913m,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求声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3三、分析与思考13、给你一个玻璃杯、一枝铅笔、一些水,你是否能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征?14、太阳上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剧烈的大爆炸,但是我们却丝毫听不到这巨大的爆炸声,其原因是( )A、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8、 B、真空不能传声C、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听 D、以上答案都不对15、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有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16、若不小心把气球弄破,它会发出“啪”的响声,这是因为气球的气是使劲吹进去或用打气筒压进去的,即气球里充满了压缩气体,当球破裂时,球内的压缩气体的体积会突然迅速膨胀,从而引起周围空气的急剧振动,所以发出“啪”的声音。类似的发声现象还有很多,诸如:例 1: ;例 2: 。探索与实践生活拓展4第二节乐音与噪声学习内容1、知道乐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其音调与声

9、源振动的频率有关。2、知道不同的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音品)不同。3、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一、选择题1、听音乐时,可判断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我们根据的是(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响度 D、音乐的节奏2、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A、频率大 B、振幅大 C、音色难听 D、音调高3、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是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声源产生的噪声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4、

10、如图 32 所示,4 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各不相同。用嘴粘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1) ”、 “re(2) ”、 “mi(3) ”、 “fa(4) ”4 个音阶,则与“re(2 ) ”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是( )图 325、用洗衣机甩干衣服时,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生噪声,这自我评价窗要点点击快乐自主研学5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戴上耳塞,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把衣服重新摆放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赶快离开家庭,远离噪声二、填空题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不同,产生

11、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7、 “响鼓还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声音的 跟 有关。8、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征。(1)震耳欲聋,是指 ;(2)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指 ;(3)瓮声瓮气,是指 。9、声音的三个特征,在传播过程中,不会改变的是 和 。10、 “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机,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的。三、分析与思考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马 车格拉谢拉黑格尔一天上午,父亲和我一同到林间漫步,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你还听到

12、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非常诧异地问他:“我们又没有看见马车,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象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1)文中父亲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有无科学道理,利用你所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来解释。(2)故事马车使你懂得了什么人生哲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吗?你若仔细听警车高速驶过时

13、警笛的鸣叫声,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警车向你驶来的时候,警笛的音调变高;当警车离开你向远处驶去时,音调在降低,但若你是坐在警车上,所听到的警笛声的音调却始终一样,也就是说实际上6警笛的频率并没有改变,只是当听者和声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听者感觉到频率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普勒效应/根据以上知识,我知道:当有人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高速火车离他而去,则他听到鸣笛声的音调将逐渐 。13、音乐会上各种乐器为我们奏出了美妙的音乐。回来之后,小超和小菲都知道了乐器改变发出声音音调的方法,可是,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改变?请你就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做一个猜测。小超的做法是:首先拿一把吉他,观察吉他上的各琴弦有什么不同。他发现各琴弦的粗细不同,当他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后,发现声音的音调不同。然后,他又转动吉他上的旋钮以拧紧或放松琴弦,结果,他发现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最后,小超又用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的不同位置,以改变弦振动部门的长短,结果,他发现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又改变了。分析与论证: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 、 和 有关。小菲的做法是:找音乐老师借了一支笛子,经过反复实验后,她发现笛子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当用手指按住笛子上不同位置的孔,就能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请你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回答:(1)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