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3088847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四洲志,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梳理基础知识,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 1.林则徐 (1)主要思想:“睁眼看世界”(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主要事迹: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编辑_华事夷言等了解西方。,2.魏源 (1)主要事迹: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2)主要思想:“_”(所谓“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所谓“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3)影响:成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

2、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成为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基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与海国图志,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 1.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1)康有为 1898年,出版_,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_ ,以挽救民族危亡。,孔子改制考,政治和社会制度,(2)梁启超 发表_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认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_。 主张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 (3)谭嗣同(激进派):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君主

3、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 翻译_,指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 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变法通议,君主立宪制,天演论,2.维新主张的共同点 (1)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反思洋务运动。 (2)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_制度,救亡图存。 (3)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_道路。,君主立宪,西方资本主义,3.影响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3)进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

4、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4)启蒙性:维新思想宣传_、_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5)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 1.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_空前加剧。 (3)19世纪末20世纪初,_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提高。 (4)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必须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2.近代民主共和思想 (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

5、的先行者):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逐鞑虏,_,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2)章太炎: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 (3)邹容:发表_,以饱满的激情宣传反满革命。 (4)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建立资产阶级_,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3.民主革命思想的实现:1912年1月1日,_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恢复中华,革命军,创立民国,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要点一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史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突破核心要点,识图解史 图一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

6、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图二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结合所学,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提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要点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史料(2018浙江4月选考)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

7、谢 读史用史 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提示:爱国;进步;启蒙。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要点三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背景 史料一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13日 读史用史 史料一显示孙中山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他力行该主张的政治和经济因素有哪些? 提示:政治上,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的卖国本质暴露,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史料二公理未明,即以

8、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读史用史 章太炎是20世纪初民主共和思想的倡导宣传者,结合史料二说明章太炎的主要思想主张。 提示:极力宣传革命思想,认为革命是“明公理”、“去旧俗”的良药。,素养1 历史解释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 1.(2018浙江11月选考)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精练核心素养,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解析根据书影可知此书为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冲破了“天朝上国”观念,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强国御侮,A、B、C三项解读正确;海国图志在清

9、朝的传播和影响有限,未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故D项解读错误。 答案D,素养2 历史解释维新思想的传播 2.(2017浙江11月选考)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 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解析这段材料描述的是严复将进化论思想引进中国后,在20世纪初期,对

10、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都产生影响,使得变革思想广泛传播,与维新思想成熟无关;共和思想是辛亥革命后逐渐深入人心;材料中未提及民生思想。排除A、B、D选项,故答案为C。 答案C,素养3 历史解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3.(2018浙江4月选考)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

11、起“二次革命” C.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从材料中可知革命是近代中国起死回生、挽救民族危机,实现自由、独立的方法,因此论著中呼吁同胞进行民主革命。B、D与材料无关,C项“亚洲觉醒”材料中未体现,故此题选A。 答案A,素养4 史料实证康有为、梁启超主要主张 4.(2018温州3月测试)康有为写道:“百事万世,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梁启超则称:“进化者,向一目的而上进直谓也。日迈月征,进进不已,必达于其极点。凡天地古今之事物,未有能逃进化之公例者也。”上述思想意在() A.批判封建纲常名教B.

12、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宣传资产阶级革命D.激发国人救亡图存意识,解析题目没有涉及封建纲常名教,与材料中“进化者”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凡天地古今之事物,未有能逃进化之公例者也”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故B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梁启超”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项错误;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与材料中“凡天地古今之事物,未有能逃进化之公例者也”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素养5 史料实证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 5.(2018嘉兴3月测试)孙中山1906年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今由平民革命以建革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

13、民公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集中表明革命党人主张() A.建立统一的民族独立国家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D.争取国家富强实现民生幸福,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反帝内容,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孙中山主张人民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府,故B项正确;材料仅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并没有要求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故C项错误;材料仅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属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项属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B,青年杂志,考点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梳理基础知识,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开

14、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b)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蔡元培、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胡适,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科学与民主,愚昧与专制,新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旧文学,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积极影响 思想解放:(前期)民主和科学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后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民众觉醒: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15、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为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显著的一个例子。 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发展。 (2)消极影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 (1)初步认识 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2)系统介绍 1918年,李大钊发表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 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 _,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进步影响: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 马克思主义经过陈独秀、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