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说课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307919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一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一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一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一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教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课程标准必修一教材的总目标是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本学段目标:使学生能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并要求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

2、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必修一教材的内容标准分为三大主题 :主题一、认识化学科学:1.知道化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 20 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 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题二、化学实验基础1.体验科

3、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题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3.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

4、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5.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6. 通过实验了解硅、氯、硫、氮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亲历性和体验性。二、说教材必修一教材的特点是突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知识。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活动,获得对知识的

5、理解,从而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本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以章、节划分,在每章的开端有章名、章主题图和章引言,在每章尾有归纳和总结及总复习题。每一节的正文里包括文字、图片、实验、思考与交流等内容,以及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卡片等辅助内容。本教材的设计思路:从知识、技能和方法出发,突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并以分类法为线索介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后面必修 2 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这样的体系框架下,融入科学探究内容和方法,体现课程的三维目标。本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引导点拨、设置情境,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构建知识,培养设计、创新、实践及团结协作能力,教材在内容的选择

6、上具有时代性,在方法上呈现多样化,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进步的艰辛,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形成知识的逻辑化和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以及科学价值观。必修一教材的内容结构:教材围绕着课标中的三大主题将必修一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分为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本章,以“从实验学化学”为开端,这与课标中的主题 2 相对应,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点。这一章内容的呈现和处理是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展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衔接初中的基础实验入手教材从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入手,在复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介绍蒸馏和萃取实验,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物质的检验

7、中。同时利用识别安全标识、资料卡片、思考交流等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在定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溶液配制引入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依据的是物质的量浓度,需要有关物质的量内容作为基础,所以把有关物质的量的内容安排在这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包括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本章以科学分类法为基本线索,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研究。其内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呈现:(1)从微观组成和聚集状态认识物质的分类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材引入“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通过“思考与交

8、流”栏目中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且教材又列举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特别是在树状分类法这个部分,引导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微观组成和聚集状态上进一步的认识了物质的分类,从而为后面分散系及胶体的学习做铺垫。(2)注意与初中衔接和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离子反应的呈现,是从初中导电性实验入手,介绍电解质,引出电离,并利用新的分类标准来认识的。因为有了电离的概念,就可以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将初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这里进行落实。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此处只是介绍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这也是充分考虑学

9、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作出的合理安排。氧化还原反应的呈现,也是从讨论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分类标准入手引出的。然后一直以分类为线索,从一种分类标准“得氧失氧”到另一种分类标准“化合价升降” ,进而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而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主要集中在 3、4 章,这与课标中的主题 3 是对应的。第 3、4 章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主要突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设计思路上,以科学分类法为基本线索;在内容的处理上,以实验基本方法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原理作基础。这两章的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呈现:(1)从共性到特性认识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章中第一节金属单质的呈现,是从介绍

10、几种金属单质能与氧气、水反应共性出发,进而介绍铝能与酸、碱反应的特性。对于钠、铝、铁、铜的知识采用的是横向对比的编排方法。第二节金属化合物的呈现,是以同一种金属元素为线索,按照“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结构关系进行编排的,体现的是一种纵向的知识结构,突出了不同化合物的特点。(2)以实际做切入点认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 4 章正是从材料、资源、环境和化工原料这样四个与实际相联系的角度切入的。这样的处理突出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更加强调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围绕着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亲历性和体验性这一目标,教材设置了“实验” 、 “思考与交流” 、 “学与问” 、 “实践活动” 、 “科学探究

11、”等环节。例如:第二节氯水的漂白性实验、第三节中“用水吸收二氧化氮” 的科学探究、第四节中氨气的喷泉实验等,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亲身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整体上讲,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建立了方法平台,第二章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两个角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建立了理论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使同学们更好地接受 3、4 章的内容,同时通过 3、4 章的内容让同学们熟练掌握前两章的知识,即前后呼应。横向上,化学又与生物、物理及医学等学科相关联,纵向上,必修一是初中知识的延续与提高。三、说建议(1)说教学建议新教材在编写元素化合物的顺序及位置上,对充分体现位构性的特点不明确。失去

12、了老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稳定性及螺旋上升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巩固有一定冲击。且与新教材配套较好的教辅资料少,大多沿用旧版。学生普遍反映课易懂,题难做。由此我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对新教材挖掘与补充要适当,避免过多过难。造成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与探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领悟一些新的概念如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电解质和胶体等,从而使他们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及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的过程。(2)评价建议根据我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其评价建议如下:第一章:1.能说出研究物质性质的

13、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并体会它们的意义。2.知道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第二章:能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书写简单的离子反应和判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和电子转移情况。第三、四章 :能说出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等)并会书写重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利用化学性质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主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考虑,尤其是软件部分,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如危险性较大的实验(过氧化钠的吹气生火实验、氯气的性质实验) 、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胶体的制备) 、反应时间较长的实验(有机实验)等都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下载视频和图片展示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