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和税收筹划分析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63077281 上传时间:2021-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和税收筹划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和税收筹划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和税收筹划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和税收筹划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和税收筹划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和税收筹划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和税收筹划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和税收筹划分析 关键词: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税收近年来,股权投资的政策出台促使股份制企业呈现健康良性发展,而股权投资也是资本市场中的组成部分。投资者的生命周期中分配利润是资本运营的关键部分。对于股东们来说,他们不仅关注收益的分配,也同样关注税收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促使企业的纳税人在法律的许可上,利用优惠政策,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1。一、收益分配相关概念(一)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会计学认为收益是企业在定期内实现的收入与支出费用之间的差额。会计收益有两种意义:税前的利润与税后的净额。根据收益的内涵差异,收益分配的内容也就存在差异,而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中的观

2、点阐述:企业是一系列的契约的有机结合,包括了利益相关人,基于此,本文的收益分配范围将包括内部与外部分配,分配主体架构包括国家、所有者、企业以及股东,分配内容包括物质与精神利益2。(二)股份制企业的收益分配范围1.收益的外部分配外部分配主要是国家,本质上是税收的问题,通过这种硬性分配比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对股份制企业先征收所得税,再进行税后收益的分配,这种税利的分流可以促使企业实现独立经营,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促进财政政策的深化改革。此外税后的收益的对外分配,部分股份制企业还存在银行贷款问题,需要进行税后还贷,促使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合理性以及贷款的效益提高。2.收益的内部分配税后的

3、收益分配主要为弥补亏损、盈余的公积金提取、公益金提取、优先股股利的支付、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以及普通股的股利分配。如果存在不足需要用利润弥补旧年度亏损的,如果当前年度没有实现盈利的股份公司不能提取储备基金与奖励基金。公积金指企业发展的风险基金,在进行企业内部的收益分配之前需要确保公司的法定公积金达到规定金额。公司法规定分配税后利润需要将利润的10%纳入法定公积金,且累计金额达到注册资本的一半以上就可以不需要纳入。因此分配需要满足上述条件后才能进行股利的分配。公益金指员工的福利基金。对提取公积金与弥补亏损后的利润按照股东的优先股与普通股以及股份比例进行分配3。二、收益分配的现状及对策(一)收益分

4、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1.收益上缴比例不够合理交通行业是属于垄断行业,相较国外垄断企业的上缴达到35,目前我国的企业征收税率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对于扶持的产业税率更低,像2017年的中国工行的税后净利可以达到2875亿元,而上缴国家的红利仅10%左右。因此未来股份制企业需要逐步实现提高上缴比例,政策上根据不同行业、垄断性质进行划分,实现内部的具体细化,落实到每个企业身上,促进收益上缴比例的分行业、分企业。不同的企业规模、盈利不同,上缴的比例相同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而企业所处的省份也会造成利率的差额,因此地方也需要制定不同的收益上缴比,促进收益上缴的合理性4。2.股份制企业的分红比例不合

5、理股份制公司往往是在进行利润亏损补足、公司的发展基金等提取后才进行股份的股份比例分配,这就导致公司分红比例偏低。不同规模的公司盈利能力也有所区别,这就容易造成小规模股份制公司承担风险能力较弱,投融资较低,发展始终不能赶超大规模的股份制企业。与此同时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常常是不参与决策,只在重大事件决议时出现,对于具体的利润报表基本只能在年度中看到,不利于他们对企业经营产生自信。(二)合理的收益分配对策1.科学的收益分配比例股份制企业类型较多,有国有企业转成股份制企业,以及私企的股份制企业,需要根据垄断性与竞争力较低的企业进行分类,根据国家的体制以及改革,制定相关比例。对于管理体制不完善、内部还不能

6、实现自负盈亏的企业制定固定比例的模式,对于体制成熟、垄断性的企业可以选择固定联合变动的模式,根据地区的差异、行业整体情况、当前年度的形式由国家规定比例。2.促进企业收益的再分配国家对企业上缴的税进行分配,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促使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对于小规模的股份制企业需要进行扶持,制定股份制企业的收益分配监督与审核的完善。而国资委主要负责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监督和审核等事项。三、税收筹划及风险税收筹划是基于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企业结合内外部的有效资源,比如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等进行筛选方案选择效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实行。市场自由化促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

7、发展,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战略部署来打开外部市场,而税收成本也会影响到股份制企业的经济总收益以及股东们的个人权益,利用合适的方案减税可以在处理多缴税、漏税问题后的降低成本。在税收筹划中,需要实现方案的灵活性,定期进行修正,不仅只考虑避税收益,还要考虑防范有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5。(一)分析股份制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1.负责税收筹划工作的人员综合素质欠缺税收筹划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不仅对于税收政策的相当了解,对于相关公司法律也要有一定的知晓,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减少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同时因为国家的税收政策不断在改进,税收的环境比较不稳定,因此筹划风险系数较高,专业人才需要

8、及时进行风险管控,减少公司的损失。目前这方面的人才企业较为稀缺,综合型的人才大多被大型公司给招纳了,也造成了大部分的股份制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不能开展,净利润也不能得到提高6。2.股份制企业对于税收优惠政策应用的灵活度不高股份制企业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是降低税收的成本,达到总效益的增加。但是由于企业内部自身结构、管理模式、人员构成等多方面因素,涉及不同立场的利益相关体较多,也就造成了在多个财务活动的阶段,如进行投融资项目等可以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时候却没有使用的局面,这种结果形成的关键在于企业自身对于政策与财务活动内容的不够了解,所以不能灵活运用,从而不能有效平衡各利益相关体之间的税负问题。目前

9、来说大部分股份制企业还存在对于优惠政策的不熟悉,相关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也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筹划管理体系,导致税收筹划工作不能有效进行。3.股份制企业对于税收筹划缺乏合理性与前瞻性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税收政策正不断改革中,新的条例与法规正在逐渐规范市场。而股份制企业因为自身的特性,涉及较广的法律法规面积,更需要注意内部的操作的合法合规性,同时财务制度等相关行业制度也在逐渐完善,迫使不少股份制企业内部跟不上行业的变化,也跟不上国家政策的发展,其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对于行业法规等没有清晰认识,税收筹划的整体水平比较欠缺,需要更加系统性、全面的税收筹划系统,整理相关的政策与企业自身的信息。片面的

10、纳税筹划容易造成短暂的利益增高,从长远来看,容易出现税收风险。(二)提高企业税收筹划能力的对策1.股份制企业税收筹划整体水平的提高股份制企业的逐渐扩大规模,业务与利益的不断扩增,如果不能建立专业的税收筹划成员进行统筹,整个企业没有税收筹划的意识,将会出现多余的税收资金的浪费,对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是不利的。而招纳一批专业的人才,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税收筹划的整体水平,更能够合理统筹企业的资源,降低税收成本以及税收风险,从而促使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股东及企业的整体收益,实现一个良性循环。2.股份制企业对税收政策进行整合与灵活性运用税收的环境不断的变化,且具备许多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内部在制定税收统

11、筹计划的时候是处于动态调整的,需要根据当前的现状以及企业的发展进行及时调整,捕捉有效的税收变更信息,进行归纳整合,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企业需要对于税收政策信息进行及时把握与应用,根据整合的优惠税收政策进行差异化的税收管理,根据不同项目的税收标准进行充分运用,制定出灵活的方案并可及时调整,实现优惠税收政策的使用价值的最大化。3.建立税收管理的提前介入,提高税收筹划的前瞻性股份制企业需要在实行纳税义务之前就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与项目进行安排与统筹,不能只看到短期的利益,而应该立足于长期发展,因此需要建立税收管理的提前介入体制,实现对税收风险的提前预警,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

12、考虑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行业政策的未来改革方向,从源头上实现对税务的监管,即将税收统筹人员放进企业未来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中,实现资金运营与税收筹划的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四、结语综上所述,股份制企业进行收益分配需要考虑宏观与微观因素,既要保证国家的利益,实现相对额硬化,以及债权人的利益,也要保证企业自身的发展,协调股东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用收益分配来激发股东与员工的积极性,对于企业能够有安全与风险并存的局面,实现较理想的收益分配是股份制企业长远发展必备条件,此外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进行税收筹划,减少税收成本负担,提高企业的净收益,让股东与员工的满意度也能提到更高,与企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参考文献1张洋.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9(12).2李佳祺.浅谈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质量管理,2020(5).3张士超.国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J.河北企业,2019(7).4黄涛.国有企业专利运营收益分配J.科学与财富,2019(30).5李本光,杨柳.国有资本收益的分配与监管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6).6李秋燕.多方合作的高铁快速服务企业收益分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