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63061561 上传时间:2021-01-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学习要点,1、积极地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2、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3、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在课外时间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想象能力。,字词

2、检查,一、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懿( ) 旌( )旗 隐匿( )城铺( ) 擅( )动 鹤氅( ) 纶( )巾 携( )琴 焚( )香掬( ) 汝( )辈 麈( )尾抚( )掌 骇( )然 言讫( ),y,jn,n,p,shn,chn,un,xi,fn,j,r,zh,f,hi,q,二、准确解释下面的词语。,引( )五千兵马 尽皆( )失色 诸( )君 吾( )自有计 凭( )栏 遂( )止住三军 看毕( ) 兴、苞二人在彼( )等候 远遁( ) 得不为 ( )司马懿所擒乎?,带领,全都,众;许多,我,依,靠,于是,完,那里,逃跑,怎能不,解 题,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3、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止,描写了百年左右发生的事件,中间着重写了历时约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曹魏,東吳,蜀漢,你读过三国演义吗?,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 故事, 像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几乎家喻户晓;那些闪烁着艺术光辉的典型人物,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周瑜等,差不多童叟皆

4、知。,刘备,曹操,孙权,小 说 的 有 关 知 识 简 介,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长 篇,中 篇,短 篇,小小说(微型小说),分类,讨 论 课 文 内 容,1、诸葛亮为什么要实施“空城计”?,A、军力对比悬殊之极,情况危在旦夕 。B、大兵压境,速度之快,出乎意料。,2、诸葛亮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在“空”字上做文章。 A、藏起战旗,隐蔽军兵“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B、严肃军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5、”。 C、安抚军心:告诉军士“吾自有计”。 D、诸葛亮只带了两个小童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4、诸葛亮成功了吗?为什么?,3、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空城计”作何反应?他中计了吗?,笑而不信看毕大疑下令撤军,成功原因:对敌方统帅深入了解和分析;敢于出奇制胜。,二、复述故事,概括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同学们可按这四个阶段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 明确:抓住关键词句,再用简洁语言概括。如第一节是司马懿带领十五大军朝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只剩下二千五百兵马。可用“兵临西城”来概括,同学们也用非常简洁的语言,紧密联系标题“空城计”,试着概括其它三个阶段。,理 解 故

6、 事 情 节,故 事 情 节,开端(1):司马懿兵临西城。,发展(2):诸葛亮临危施计,高潮(3、4):司马中计。,结局(5、6):孔明释计。,猜猜他是谁,妙联 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 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1、诸葛亮简介,诸 葛 亮 字 孔 明,外号 卧 龙 先 生,被大 家 称 为 一代 智 者。 刘 备 三 顾 茅 庐 请 他 下 山 助蜀 国 一 臂 之力。孔 明 出 山 之 后, 助 刘 备 打了 许 多 胜 战仗。论才 智,他 无 人可比。曾 多 次以 智 将 敌 军打 退如 空城 计,草

7、 船借 箭,火 烧新 野 等,确实 是 一名难得的 贤 士。,2、司马 懿简介,司 马懿 是 魏 国 的名 将,才 智多 变,文 武 双 全。虽然 为 魏 国 立下 不 少汗 马 功 劳,但是 一 心 却 想毁 灭 魏 国,建 立 自 己的 王 国,以便 统 一 三 国,建 立 新 王朝。,2、司马 昭简介,司马昭(211-265)即晋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字子上(三国演义中字子尚),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司马懿次子。三国曹魏后期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三路伐蜀,灭之。自称晋公。后加晋

8、王。昭死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分 析 诸 葛 亮 的 三 笑,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故作轻松 故作姿态,侥幸、 如释重负,自豪、嘲笑,人物形象分析要点,逼计 情势危急:魏兵来速快、气势盛;双方力量极其悬殊;一班文官尽皆失色。侧面描写。 施计 藏旗隐兵,大开城门,兵扮百姓,洒扫街道。突显“空”,让司马起疑。诸葛亮处乱不惊,镇定自若,巧施妙计。 中计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不肯冒险,不从子午谷径取长安就是例证。他多疑狡诈,自恃老谋深算,他的刚愎自用又使得他听不进劝告,最终中计。明写司马实写诸葛,诸葛亮的更胜一筹,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懂变通。以强衬强。 释计

9、孔明利用司马懿的“知彼”,在打不过、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势下,急中生智设下空城计,出其不意吓退司马。不仅是军事较量,更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分 析 主 要 人 物 形 象,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对比 、衬托,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语言,诸葛亮 司马懿,临危不惧,处乱不惊,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对比、衬托,众官表现,手下话语,疑心病重,多疑自负,老谋深算,神态描写,司马昭,侧面烘托 (对比、衬

10、托),(年轻气盛),司马懿,狡诈多端,作者运用那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惧。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尽皆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技高一筹。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亮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情态表现

11、人物性格。 如文中诸葛亮的“三笑”。,课堂拓展讨论,司马懿面对一座空城,会有哪些心理活动?如果你是司马懿,你会怎样做? 如果魏兵统帅是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能成功吗? 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今天所学课文中诸葛亮的智慧对我们有何启示?,思考: “空城计”的成功使我们受到那些启示,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出奇制胜。 诸葛亮:优势:扬长避短,以智取胜(智取有利) 劣势:兵少、将寡、城小 (知己知彼) 司马懿优势:兵多、将广、以力取胜(力战有利) 劣势:犹豫不决、贻误战机(知己不知彼),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其他的“空城计”吗? 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事例吗?,博望坡

12、军师初用兵 诸葛亮火烧新野 孔明用智激周俞 孔明草船借箭 诸葛亮智算华容 诸葛亮智辞鲁肃 孔明定计捉张任 诸葛亮智取汉中 孔明巧布八阵图,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孔明七擒孟获 诸葛亮智取三城 孔明乘雪破羌兵 空城计 孔明大破魏兵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杜甫蜀相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

13、堪伯仲间。,后人评价,作业,1、完成创优课内提优部分。 2、把课文改成话剧,可几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下节课分组表演。 3、预习心声,给文章标段、注音,把创优“积累与运用”部分做完。,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 (1)孔明分拨已定( ) (2)孔明乃披鹤氅( ) (3)莫非诸葛亮无军( ) (4)众官无不骇然( ),2、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2)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分派,于是,莫不是、大概,惊惧的样子,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如果有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及大声说话的,杀他!,练一练,练一练,五、作业布置,1、抄写字词及课文注释,解释下列字词句。 (1)孔明分拨已定( ) (2)孔明乃披鹤氅( ) (3)莫非诸葛亮无军( ) (4)众官无不骇然( ) (1)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2)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2、查找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或成语、歇后语等,下节课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