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泥 [一篇瓷泥活动观察记录的研讨纪实]》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63054109 上传时间:2021-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瓷泥 [一篇瓷泥活动观察记录的研讨纪实]》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白瓷泥 [一篇瓷泥活动观察记录的研讨纪实]》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白瓷泥 [一篇瓷泥活动观察记录的研讨纪实]》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白瓷泥 [一篇瓷泥活动观察记录的研讨纪实]》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白瓷泥 [一篇瓷泥活动观察记录的研讨纪实]》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瓷泥 [一篇瓷泥活动观察记录的研讨纪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瓷泥 [一篇瓷泥活动观察记录的研讨纪实]》(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白瓷泥 一篇瓷泥活动观察记录的研讨纪实教研背景。本学期我们利用“一课三研”的教研形式,以省级重点课题“景瓷泥塑活动中幼儿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为载体进行研究。在观摩教学活动的同时,进行相关的观察记录。这些记录既是重要的课题材料,也为教研提供了素材。以下就是根据一位教师观摩大班瓷泥活动漂亮的泥板时的记录所进行的研讨。教研目标:1.通过研讨,从尊重孩子学习方式和兴趣出发,考虑材料投放是否有利于实现泥塑活动的教育目标。2.进一步拓展关于有效的材料投放和教师干预的策略。教研准备。各位教师已经根据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教师干预、材料投放、技能支撑、生活经验和同伴交流等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评

2、课。案例人手一份。参与人员:专家、园长a、园长b、全体班长教师教研过程:一、呈现观察记录本记录来源于王梅燕教师的大班瓷泥活动。漂亮的泥板。这是一个装饰泥板的活动。活动中,一个孩子运用已有的团圆、搓条等技能在泥板上装饰出了许多很好看的花纹,但这个孩子的泥板形状不规则,教师发现后,对孩子说:“你的花纹装饰得很漂亮,但泥板却没有花纹好看,你能不能把泥板变得更漂亮呢。”孩子在听到教师的话后,思考了一下,然后用塑料小刀在泥板上画了一圈,并且进行了多次的形状修改,然后用小刀将泥板切出了圆形。孩子边切边说:“这样,我的泥板就比原来的好看了吧。”在另一组中,一个孩子用笔套在泥板上印花纹,印完后,他又选择用牙刷

3、将笔套的花纹一个一个压掉。接下来教师和孩子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教师。“你为什么要把花纹都压掉。”孩子。“这个花纹不好看。”教师。“不好看的花纹你可以留着,然后在旁边弄其他的花纹,有了比较,才知道你的花纹好不好看哪。”接着教师用牙刷在孩子的泥板上示范花纹。孩子一直默默地看着,不作声。教师。“如果你不想这样,那你也可以重新做一块泥板,再进行装饰啊。你这样压,你的泥板就变得不像泥板了。”孩子还是不作声,仍然用牙刷一个劲地在泥板上把花纹压掉,直到所有的花纹都不见了。然后他又重新选择辅助材料来刻画花纹,教师摸着孩子的头说:“那好,你慢慢做,希望你能做出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泥板花纹来。”二、初步分析案例主持

4、人。根据案例,大家从材料投放和教师干预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a。这名幼儿是个特例,他的行为给我的感觉是“只是为了探索而探索,甚至说是在玩工具(牙刷),并没有目的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干预应重在关注他的操作过程。教师b。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不止一个孩子有这样的行为,用牙刷在泥板上刷花纹。我认为材料妨碍了幼儿的操作。教师c。这个孩子是用牙刷去装饰他已经装饰好的泥板,他在享受这个过程。教师d。教师的干预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像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案例中第一个孩子,教师是用语言进行了干预,孩子做出了回应,而在第二个孩子身上这种方法没有效果。我认为此时教师可以把牙刷拿掉。教师b。孩子就是在享受那

5、个过程,把它拿掉不好。园长a:我认为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时应该遵循这一原则:适合孩子创作的,有助于孩子创作的。不仅如此,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去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操作,而并非是样样材料都“玩”一遍。专家。这种现象如果是个例的话,可以让他继续操作,但如果是普遍的现象,教师则要进行适当的干预。这个孩子也许是玩牙刷的经历较少,所以特别感兴趣。三、小组讨论探讨干预策略主持人。如果是你,活动中出现孩子用牙刷把所有花纹都压掉,你会采取什么回应措施呢。教师e。我觉得可以在孩子做了一块泥板后,让他再做一块,再去用牙刷进行操作。教师f。案例中前后两个孩子都有教师的干预,前者在教师的干预下做了回应,并有改进。后者并不

6、受教师的干预而改变,他依然在享受自己刷泥板的乐趣,可以再给孩子一块泥板,让他继续操作。园长b。我非常赞同前面教师的想法,既然孩子喜欢这种方法,教师就应该支持他,再给他一块泥板,请他再次进行创作,满足他的兴趣。通过两次操作,孩子会有所发现,这时教师再进行干预,如问他“你在玩牙刷时发现了什么。”这样就能帮助孩子提升经验。教师a。给孩子足够的探索时间,比如在区域活动中让他继续去运用牙刷进行探索。教师b。教师要选择合适操作材料进行投放。如果材料影响幼儿创作,应该避免投放。园长b。刚刚大家说得都很精彩,下面请大家看看案例中这一段“一个孩子运用已有的团圆装饰出了许多很好看的花纹,但这个孩子的泥板形状不规则

7、你的花纹装饰很漂亮,但泥板的形状就没有花纹好看。”通过这段文字描述,我请大家思考一下,此时这位孩子的兴趣点在什么上。而教师又关注着什么呢。教师i。孩子的兴趣是在装饰,而教师关注的是泥板。园长b。对,两者关注的内容不同。所以这就是我想引起大家思考的地方,这时,如果是你,你将会怎样去进行引导。教师d:我会引导孩子去思考:“你做的是什么。”假设他做的是块“蛋糕”那么就引导他想一想,蛋糕有哪些形状的。从而使他去关注自己泥板的形状。专家。这位教师的干预语言使用并不适宜。首先她否定了孩子的创作,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这样的话语,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我觉得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照片、图片,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原来

8、“泥板可以这样的”,促使孩子改进自己的创作。教师j。另外通过记录,也反映了在集体教学中,特别是操作性活动中,个体差异的问题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现在一对四十,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每个孩子都关注到。我认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这种个体差异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在区角里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专家。所以教师要了解握每个孩子的发展现状,这样在教学活动中,能有意识地去多关注这类孩子。也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去关注、干预那些能力发展慢的孩子。教师f。碰到这种情况,可以引导孩子之间相互合作、分工合作,让幼儿管理幼儿。比如我带大班时开展陶泥活动时,每组安排了正、副两位组长,这两位组长可以直接起到

9、帮带的作用。当某个孩子没有做好或是不会做时,组长可以进行指导。园长a。教师f的办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利用同伴来影响同伴。如果要以完成作品达到某个目标时,则可以由组长来负责,组长提醒其他组员,特别能力发展慢的幼儿,告诉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教师b。这个方法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比如一组完成一件大作品,由组长做主要的,其他人做部分(搓泥条、泥球等),组长进行组合。这样的话,能力强的孩子得到的锻炼就更多,能力会越来越强,而能力弱的孩子差距会更明显。园长b。在大班操作性活动中,怎样去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这是集体教学中一个共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去指导幼儿,把握干预的时机,通过多种

10、方法如同伴互帮、提供多种材料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四、总结提升经验关于材料投放:1.要按照学习的顺序来投放材料。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顺序,也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投放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数量的材料。2.操作材料的投放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不能投放之后就不管它的效果。教师在准备材料之前就应该设想好幼儿会如何用这些材料。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要考虑材料投放的顺序、材料投放的分量以及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关于教师干预:1.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要让孩子自己去关注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他们在泥塑活动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发展。2,教师要避免负面、消极的评价,如“你这样的不好看”等。3.教师的干预要把握一个宗旨。关注整体。干预的时机应把握好。干预的策略不要局限于语言上,还可以利用材料进行干预。4.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可以采用同伴互助、教师引领、投放不同材料等策略。关于技能支撑:1.孩子相应的、缺乏的泥塑技能要补齐,可以利用区域活动来进行相关技能的练习。2.技能的难度要有递进性,应从易到难。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