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报第83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04430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源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报第83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源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报第83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源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报第83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源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报第83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源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报第83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源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报第83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源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报第83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 源 市 创 建 国 家 环 保 模 范 城 市简 报第 83 期河源市创模办公室 二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本 期 目 录绿色经济 我市荣膺“中国 绿色经济十佳城市”环境建设 我市倾力打造特色宜居城乡 我市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经省专家组初步评议为非常满意简 讯 源城区 2009 年节能工作通过市考核,全区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89%绿色经济我市荣膺“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7 月 17 日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城市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上,我市在众多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市委常委、副市 长杨耀初出席论坛并接受牌匾。“绿 色 经济 城市” 是指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比

2、较高,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小,城市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空气清新,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本次“中国 绿色经济十佳城市” 评选活动是由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大学持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区域与研究中心等 5家单位共同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活动主办方通过组织专家组论证和网络投票等方式对申报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绿色经济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测评。在活动启动后的三个多

3、月里,全国各地有四千多万市民参与了网络投票。经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市民满意度调查研究工作比对分析近三年来各申报城市的环境、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六十三项统计数据,结合城市在低碳经济、生活品质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安全畅通和政务公开、综 合 治 理 和 社 会 风 尚 等 五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我市因在近年来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保持、污染减排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深受专家代表和民众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从众多参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 称号。杨耀初在颁奖典礼上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说:近几年来,河源市始终坚持“ 既要金山 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的发展理念,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

4、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走“园区式、低污染、用地省、好效益”的新型工 业 化道路,实现了发 展与环保“ 双赢”,推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狠抓环保铸就绿色品牌自 2003 年以来,河源市连续多年在广东省环保责任考核和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中获得“双优秀” 。先后被 评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 “中国 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 ”和“广东省园林城市” 。目前,河源市的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东江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 III 类标准,新丰江、 枫树坝两大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地表水类标准,饮用水源达标率达 100;空气质量维持在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是全国 13 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一

5、类标准的城市之一, “一类水质,一 级空气,一流森林” 已成为河源市的环境品牌。绿色发展推动经济腾飞为了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河源始终把环境与资源的承载力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考虑因素,从严把关项目准入,建立完善以能耗和排放作为主要标准的产业准入体系,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 三同时” 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杜绝污染重、难治理的项目落户。几年来,共拒绝了 300 多个投资总额达 400 多亿元的有污染项目落户,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362万吨,落后水泥产能 40 万吨;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扶持企业采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通过政策引导,强制企业

6、实行清洁生产。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能源和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河源市的产业转移园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坚实平台和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其中,与中山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成为广东省首批示范性转移园,两次竞标成功获得共 10 亿元竞争性扶持资金。绿色产业催生绿色河源近年来,河源市以绿色产业为着力点,通过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务实推进绿色河源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引进了首期投资 100 亿元的深圳中兴通讯生产研发基地、投资 22 亿元的日本东芝(TMD)TFT-LCD 液晶面板

7、、首期投资 280亿元的北京汉能薄膜电池、投资 66 亿元的广东国华新能源太阳能电站等大项目。目前,河源正以广东汉能薄膜非晶硅电池项目为龙头,打造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同时,发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加强与东江下游城市合作,大力推进河源万绿湖直饮水直供珠三角城市工程,抓住举办第 23 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契机,全力打造“ 客家古邑、万 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 旅游品牌,全面展示河源最适宜人居旅游示范区和泛珠三角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的绿色风采。环境建设我市倾力打造特色宜居城乡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三大目标,坚持“生态优先、

8、环保至上” 和 “既要金山 银山,更要 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优势不断得到提升,实现了发展与保护“双赢” ,建设特色宜居城乡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发展“四新”产业打造“低碳河源”作为宜居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高起点发展“四新” 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近日,中兴通讯正式落户河源,这是我市发展“四新 ”产业结下的又一硕 果,自此我市“四新”产业发展再次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近年来,我市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致力打造“低碳河源 ”,并成为全省最低碳的地区之一。目前,河源已初步形成了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

9、预计到 2016 年,全市将形成 2000 亿元左右的“四新” 产业产能和若干产业集群,打造 35 家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航母” 。提升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河源河源是广东省的重要生态屏障,担负着东江中下游和香港地区 4000 多万人口的饮水任务,保护好优质水资源和巩固好生态优势不但事关河源发展大局,而且事关广东发展大局。市高新区已开发面积 19.5 平方公里、已投产企业 129 家,所有企业排放的废水均进行了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在市区、各县城、各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建成了 8 座日处理能力共 22 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 7 座日处理能力共 23.68 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对重点企业实行 24

10、 小时在线监(测)控,进行全过程、全覆盖、全时段的事前、事中无缝监督管理,建立了重点领域整治与全线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投资 2100 万元对鳄湖进行清淤、排污和引活水,投入 1540 多万元完成东埔河、黄子洞河综合整治。另外,我市还率先全面启动林业生态市创建工作,率先完成林业体制改革、启动全面封山育林以及实施森林防火问责制。2009 年,全市活立木蓄积量 4567 万立方米,同比增长了 4.8%,林木年总消耗量 50.2 万立方米,同比下降 1.8%。目前,我市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水平,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87%,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83.78%,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 70

11、.8%,被评为“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 。优化生活环境打造宜居河源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化生产生活环境,舒适度、便捷度大幅提高,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我市规划建设和改造了河源文化广场、鳄湖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而且正在推进客家文化公园、东江文化公园和恐龙文化公园及市区周边笔架山、梧桐山、越王山等10 多个郊区公园规划建设;同时投入 2 亿多元用于园林绿化建设,建设了东环路绿化工程和市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工程,以及东江和新丰江两岸绿化工程。目前我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9.13 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1.1%,距离公园绿地 500 米的建成区比例为98.7%。交通基础设施也在提高我市宜居的

12、便捷度。自河惠、河龙、河梅、粤赣等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我市高速公路里程长达 232 公里,并已成为全省高速公路里程最多的地级市之一。另外,大广高速公路连平段正在动工建设,汕湛高速公路河紫段开工在即,粤湘、汕昆和市区东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惠河城际轨道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展开;河源迎客大道、万绿湖大道、西环路一期、滨江大道一期、东江西路等 5 条重点市政道路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底可建成通车。改善人民生活打造康居河源群众生活改善是宜居城乡的重要内容。从 2007 年起,我市全面实施“十 项惠民工程 ”,每年办好“十件实事”。2009 年,全市民生投入达 3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1%。首

13、先是大力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参保率,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2009 年,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为 94%,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为 46,全市低保救济面达 7%,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 95%,医疗保险参保率 85.2%,失业保险参保率 74.5%,生育保险参保率64.6%,工 伤保险参保率 73.2%。其次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建设,廉租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完成率为100%,经济 适用房保障目标任务完成率为 100%。去年以来,我市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双到” 工作部署,由单纯资金扶贫向综 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

14、和长远发展问题转变,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引导全市 1117 个贫困村筹资入股市高新区富民工业园,获得租金分红,彻底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 3 万元的“老大难” 问题。目前,全市已投入扶贫资金 1.424 亿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打造和谐河源社会和谐是宜居城乡的重要条件。我市积极实施“后发河源,先发教育”战略,已 经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域内教师工资福利与公务员“两相当” ;特别是下大力气规划建设了东江教育城,首期占地面积达 10 平方公里,已建成 5 所万人规模学校。2009 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 98.95%,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率为

15、26.2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 90.88%。我市还加快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的改造提升,加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户外文化广场等基层文体设施建设。目前,市体育馆、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宫、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等已建成使用,万人人均文化场馆建筑面积为 0.87平方米,万人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积达 2.4 平方米。卫生事业方面,近年来,全市投入近 10 亿元,完成了市人民医院新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的建设和迁移,市中医院改造扩建工程即将竣工。目前,市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 7.21 床。我市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经省专家组初步评议为非常满意7 月 19 日,我市创建宜居城乡工作

16、正式迎来省专家组的考评。在听取工作汇报并实地考察后,省专家组表示,河源宜居城乡创建工作推进有力,亮点突出,经初步评议为非常满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建中主持汇报会。据悉,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2009 年,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 33.5 和 29.6 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 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1.1%;生态优势不断巩固,连续 6 年在全省环境质量考核和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中获得“双优秀”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批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城市的设施加快建设,市容市貌和社会治安明显改善;此外,我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实现了较快增长。今后,我市将按照区域城乡一体化和突出河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环境保护,营造绿色开敞空间;完善公共服务,推进和谐城乡建设;加强社会管理,营造平安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