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系统在教育中地位初探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04410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信息系统在教育中地位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普信息系统在教育中地位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普信息系统在教育中地位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普信息系统在教育中地位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普信息系统在教育中地位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普信息系统在教育中地位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信息系统在教育中地位初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普信息系统在教育中地位初探(摘要)巴州区上八庙镇中心小学 佘登杰加强科普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建设是 2004 年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研究第 19 专题提出的政策建议,目的是通过系统整合集成科学、教育、文化、传媒等多方面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国家科普信息资源库,向社会开放,为各类科普工作单位、媒体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当前拟定中的“中国数字科技馆”主要由网上丰富多彩的“博览馆”、参与互动的“体验馆”、权威可靠的“资源馆”和界面友好的信息服务平台 4 个部分组成,国家计划投入巨资建设,从而真正实现全国科普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同时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广泛地利用国家创造的科普信息系统来普

2、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这需要进一步拓宽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孩子联系的渠道,深入开展面向孩子的科学教育活动。科普信息系统在教育中地位初探巴州区上八庙镇中心小学 佘登杰随着当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影响空前广泛而又现实深刻,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越来越和网络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无时无刻不上网”的时代正在到来。今天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超过了 1 亿人,并继续保持着极快的增长速度,对网上科技信息、科普知识的兴趣和需求持续升温,网络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科普网站(含固定科普栏目、科普网页)已有 400 余家,此外教育部、文化部、中

3、国科协、中科院等单位都已经建成了虚拟博物网,可以说国内数字化科普资源已有了相当不错的基础。但是,我国的数字化科普资源却普遍存在着内容分散、低水平重复、利用率低、知名度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各阶层对科普大量而又多样化的需求。例如,直至今天纳入中国科协资源库的科普挂图也仅仅只有 21 套。因此,十分有必要集成整合我国现有的数字化科普资源,建设一个共享服务的国家科普数字化综合平台,从而发挥网络科普的更大效能,面向教育尤其是针对为成年人的教育发挥更好更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建立面临的问题:科普创作资源和科普产品(展品)的匮乏一直是当前基层单位开展科普宣传,举办科普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老问题。当前我国还没有一

4、个专门供科普创作人员使用的素材库,使得科普创作成本高、困难大、效率低。根据中国科协的统计,全国现有 10 延米以上的标准科普画廊 7000 余座,但科普挂图的创作却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使得一些科普画廊内容陈旧,更换周期过长。同时由于科技场馆的展品开发、更新换代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许多科技馆、博物馆常常红火一阵子之后便门前冷落,无人问津。地方基层单位开展科普活动也常常经历无米之炊、求助无门的苦恼,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从事科普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因而集成整合全国各方面的科普创作素材和科普产品(展品)资源,建立一个既全面综合又相对专业化的科普数字资源库就显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从而为专业科普机构进行科普

5、创作、科普研究、产品(展品)开发以及基层单位开展科普宣传,举办科普活动提供强大的数字资源支撑。为科研、教育、传媒等机构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权威的信息交流平台。在科学知识的传播普及活动中,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的最初供给者,其研究工作是人类认识理解科学的源泉;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基础在于学校的正规科学教育;大众传媒是今天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的重要渠道。因此协调好科学界、教育界、传媒界等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对于科学知识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与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中国数字科技馆对全国科普资源的系统集成、共享服务显然可以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网上的科学文化资源仍然相对匮乏

6、并且较为分散,同时一些假冒科学名义的消极内容却在网上泛滥,混淆视听,对有关部门的科普宣传工作造成干扰和负面的影响,甚至带来潜在的社会危害。通过建设中国数字科技馆可以极大地丰富、汇集和筛选网上的各种科学文化资源,为科研、教育、传媒等机构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提供一个权威的信息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全面推动我国的科普事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实施科普教育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科学普及”是科学技术与学生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是科学技术与学生思想之间的一种纽带。普及正确的科学知识、普及正确的科学技能、普及正确的科学方法、普及正确的科学思维、普及正确的科学理论,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摆脱愚昧,走向文明

7、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一,由于科普文化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实施科普教育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学习科学的方法,确立科学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广泛的科普兴趣,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我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我校开展这一系列活动,更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科普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文化品位的提高亦大有裨益。将科技科普活动融入学校生活,学校便生机勃发,充满活力。第二,当前的教育改革正处于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由应

8、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我校自合并形成九年一贯制教学模式以来,始终把科技科普教育与教学工作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我校以加强科普教育来促使学校课改向纵深发展,在落实科普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创新教育,学习方法指导、校本课程活动等多种类教育活动,有利于我校形成自己鲜明的面向未来的办学特色。第三,青少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生机、充满希望的群体,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因而科普教育的实施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跃他们的身心,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开展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及能力,渗透“科普育人”的教育理念,组织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技科普活动。健全管

9、理网络是实施科普教育的保证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构建学校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我校始终把科技科普教育与教学工作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围绕科普教育这一中心,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合理有效的科技科普工作,做到条块分工、点面结合。由校领导统揽全局,具体分工到德育室、少先队、科技组、卫生室、图书阅览室等部门,通力合作,把学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开展得精彩纷呈而有成效。几年以来,学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建设现代化学校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实施“科教兴校” 、 “科普育人”的策略,

10、便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认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身心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一大批品学兼优、特长突出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加强领导,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一、健全管理网络,设立学校教科室。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吕俊任学校科普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德育教导主任任副组长,中、低级部教导主任、团队教师、科普总辅导员(兼科学学科教研组长)和总务主任等人为组员。二、由教科室负责制订学校科普教育的近期及远期规划,并制订年度计划。三、对学校科普教育的特色项目及每年的“爱科学月”活动要定期研究、制订计划、检查落实。每学期末或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资料保存完好齐全,交档案室保管归档待查。四

11、、校园的电台和广播是学校科普宣传的前沿阵地。它们向我校学生广泛宣传各种科学知识,如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基因与克隆,让学生时刻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与新的动向,使他们爱科学,学科学。五、规范校评估机制,结合学校管理改革,加强对科普教育优秀教师及学有所长学生的表彰和奖励。六、把教师的科普教育工作作为业务考核、评选先进及职称评聘依据之一。七、设立专项基金,以表彰、激励在科普教育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或有突出表现的师生。落实措施,强化主渠道的科普教育一、每学期制订科普教育的计划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由领导小组督促、指导并评价落实情况。二、必修课任课教师要在备课时寻找课文知识与科普教育的结合点。从学科特点出发,

12、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其他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造才能。三、各备课组长必须在教学进度表中写明教学计划、进度,注明各阶段的德育渗透点及科普教育落实点。四、学校每学期举办 1-2 次结合学科特点的科普知识讲座或竞赛。五、创设条件,采用内外结合的办法组建一支科普教育的师资队伍。要求每位教师除本学科的必修课教学外,必须具有必修课、活动课的教学能力,特别要鼓励教师从事科普方面的教学。六、进一步调整活动课程中各类活动项目,加强科普教育的比重。班团队活动、阅览活动、社会实践、

13、考察等活动都要有意识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做到参加兴趣活动、科普类小组的人数为全校学生总数的 35%以上。七、加强活动课程教育管理,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员、定内容,有机有序地培养好有科普特长的人才。八、积极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发挥少先队的主体作用,依靠家长委员会的力量,辅导学生开展科学小考察活动,让队员在活动中对社会、对社区有更多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课堂上学习了“水土流失” 、 “保护珍稀动物” 、 “考察自然水域”等课后,结合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到生活中去实践。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造福人

14、类的大事,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今天的学生更应投入到这一项活动中去,从小在心中树立起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自觉参与社会的环保行动。九、科技活动一直是贯彻科普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科普工作的布局。对此,整个学校从上到下,从老师到学生都十分重视科普的宣传和科技活动的开展。为此,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定数量的科技活动,举办一次科技艺术节,在学校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科普浪潮。儿童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开展科技节活动,就在于开发这种雄厚的资源。在活动过程中,将个人的创新与集体的创新融为一体,展示了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以及科技模型,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能力与灵巧的动手能力。

15、实施科普教育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基础我校把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作为实施“转轨”的突破口,所取得的成果也证明了实施科普教育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基础。我校科普教育的“实施方案”实施后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第一学科渗透,师生教学相长我们学校的教师在经过多年课改的实践以后,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由于我校试用的新教材又特别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不管在必修课、选修课还是在活动课,都把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与手段,尤其重视对学生创造才能的培养。为了适应培养能面向未来新型人才的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随之有了提高,

16、可谓教学相长。第二活动普及,人人参与科普教育在我校由于“兴趣活动”的校本课程的设置而早就成为一项参加人数众多的常规工作。第三表彰激励,科研成果丰富随着学校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有所长的学生以及辛勤育人、成绩显著的教师不断涌现,学校相应地设立了评估与表彰激励机制。第四创建特色,形成素质教育新模式科普教育是小学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我校在这方面坚持了 5 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始终特别注意因人因地制宜,坚持走自己的路,探索创建自己行之有效的工作特色。而要使之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下面几个因素也是成败的关键。首先,除必要的中层领导、科普专职教师参与外,团队组织的协作是一种十分好的组织形式。同时科普活动的开展,反过来也赋予德育活动以新的内容,可谓相辅相成。第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才能,要重视在学科教学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坚持不懈,必定会有成效。第三,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的建立,为学校科普工作争取社会的支持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第四,由于学校领导重视这项工作,在人力、物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