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方案设计分析 摘要:针对广西巴马洞天福地景区方案设计,分析景区的场地和自然资源、研究设计难点对策,以长寿养生文化为核心,以岩洞、天坑、生态种植为特色,将洞天福地旅游景区设计成以溶洞天坑观光、溶洞探秘、养生度假、民族风情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 关键词:景观方案设计,景区,广西巴马 1概述 广西巴马洞天福地景区是湖南跳马园林有限公司设计、湖南明天养生集团打造的首个共享养生基地,是以景区旅游观光、养生旅居公寓、民俗风情展示、长寿文化展示等为主的综合性旅游景区2018年,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见图1,图2)中国巴马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1971km2,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巴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显得很珍贵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海拔大多在500m~800m之间石山地占30%,土山地占69%,水面占1%巴马洞天福地景区与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大化、东兰、凤山、凌云等市县毗邻南靠南百高速公路,西接巴马凤山二级公路,交通快捷便利,距广西首府南宁市291km巴马洞天福地景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空气、水、阳光、磁场。
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在2000个/cm3~5000个/cm3,称为“天然氧吧” 2自然资源分析 2.1气候 巴马属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8.8℃~20.8℃,相对湿度79%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据检测,其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最高达20000个以上,比一般内陆城市高出几十倍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巴马的阳光被誉为“生命之光”,80%以上是远红外线;巴马地磁高,土壤锌和锰含量高 2.2地质 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高峰洼地岩溶地貌,石山基座相连,山体高大,丛林峻岭,山体表露岩石多,是土山与石山结合部景区中岩溶地貌发育良好,形成了丰富优美的洞岩溶景观;景区山前为土山缓坡丘陵地带,地形变化丰富 2.3水文 景区海拔较高,地处岩溶地区,蕴藏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使此区域地下河发育完善溶洞内地下水的动态属于气象型,水位随季节演变及降雨量成相应周期性的变化巴马的水为弱碱性小分子团水,被誉为“神仙水” 2.4植被 根据地貌的类别不同,石山植被保留较好,但植被稀少,主要以杂灌木林为主,局部山体裸露,植被景观较差;平原土地地区主要以农作物及椿树林种植为主;天坑区域植被主要以较为低矮的杂生灌木为主,长势茂盛。
景区内的植被划分为石山植被和平原土地植被,天坑植被 2.5人文资源 巴马是多民族聚居地,拥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巴马被认为是世界五大长寿乡之首,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 3项目现场分析 3.1入口空间 入口前空间为土山缓坡丘陵地带,地形变化丰富整个区域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整个景区山体群峰叠起,气势磅礴,为景区提供了很好的屏障(见图3) 3.2溶洞天坑 溶洞洞穴规模宏大,特色突出,洞底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洞道开阔深远,形成时缓时陡,时宽时窄的空间感受洞内沉积岩形态变化万千,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构成意境奇绝的景观;天坑气势磅礴,景观独特,具有很强的垂直面观赏性而且,天坑的天窗景致优美,形成一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天坑处氧气特别充足,负氧离子高,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3.3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为典型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中心区域平坦平坦区域为农户种植区,东西两侧缓坡用原石堆掇成梯田状,原石挡墙保存完好,造型朴素别致的石房依山而立,但多栋长久无人居住,需修葺,村落南面路网清晰优美,北面植被茂密,无明显路网,村落四周石山植被保留完好,以杂灌木林为主,长势茂盛,村落中心平坦种植地区主要以农作物种植及椿树林为主,整个村落植被以常绿为主,花草木少,林相单一,色叶植物种类少,色相变化单调。
4设计难点对策 4.1设计难点对策一 入口设计方案依据现场地形高差,对场地进行平整和硬化,增加游客服务中心和民俗门楼,两边山体散播野花、草种,其余山体原生态植被均保留溶洞以神仙意境为设计构想,利用现有岩洞的水系资源及熔岩造型,配合神话仙境,设置栈道、平台、灯具、绿植、水雾等,打造一个极具梦幻仙境氛围,溶洞内原有熔岩造型均严格保护天坑中的“梦幻浮桥”,蜿蜒穿梭于树木和枝干之间树冠走廊”引领人们来到树冠高度,欣赏平时几乎无法领略到的独特的生态景象原始路网保留,设计安全防护栏杆和观景平台天坑原生态植被一律保留世外桃源景区现状农田全部保留,水系适当梳理,对原有民居建筑保留,修缮,装修原有道路硬化并适当拓宽,增加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严格杜绝游客乱扔垃圾甚至破坏植被的不文明行为 4.2设计难点对策二 以最少的工程建设,避免场地生态破坏除去必要的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以外,设计方案中建筑所占比例很小世外桃源以原有民居修缮为主,新建休憩小屋为辅4.3设计难点对策三适度超前和适度开发,这个度的把握是旅游景区开发的一个难点和痛点过度开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过度保守旅游景区会出现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现象。
针对这个痛点,我们以游客精神追求为重心,融入道家文化和彭祖养生文化,整个游览过程,既有生命长寿的养生文化又有万世轮回的精神追求我们以文化体验和精神洗礼为重心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将适度超前(适度开发)的点控制得恰到好处 5总体规划设计 5.1规划设计基本思路 我们将中华养生文化,植入旅游景观项目,让游客在畅享自然的同时接受养生文化的洗礼结合相关活动传播:“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养生之道,站在“全民健康的高度”重新定义“何为养生” 5.2设计定位 1)主题定位———“洞天福地神仙居,秘境天堂醉人间”2)性质定位———以岩洞、天坑、生态种植为特色,以游览观光、养生度假、乡村休闲、寿乡探秘为主要功能的旅游观光景区 5.3设计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2)以人为本原则;3)因地制宜原则;4)控制建设原则;5)适度超前原则 5.4设计理念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优先,不让旅游开发成为大地母亲身上的下一块伤疤2)严格控制建设、保护生态环境3)适度超前,让设计为美丽自然环境锦上添花 6具体规划设计内容 洞天福地景区以长寿养生文化为核心,以洞穴游憩、养生度假、长寿探秘为主要功能。
由寿星文化广场、两洞一坑观景区、桃源古寨、候鸟文化园等区域组成,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风貌、溶洞景观、养生文化、长寿底蕴为游客们带来一次神奇的“瑶池访仙、祈福长寿”之旅景区由两个溶洞、一个天坑及世外桃源村落所组成,集旅游观光、养生度假、科研学术、休闲娱乐于一体,是广西盘阳河长寿旅游带核心区域内新挖掘的重量级岩溶景区,即将成为巴马县未来长寿养生旅游发展的重点景区 6.1彭祖文化广场集散区 太极阐明宇宙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生化之过程,是中华文化的最高智慧,更是养生文化的思想源泉太极的基本单位“圆”是一个简单而神秘的形态,它具有纳世间万物的气度和化世间万事的智慧,故:该入口设计以“圆”为基本设计元素,以洞天福地入口、标志性建筑、彭祖雕塑为景观轴线,紧密结合场地,打造“负阴抱阳,玉带缠腰”的风水宝地,体现简单而神秘的中华智慧,同时寓意中华养生文化、太极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见图4,图5) 6.2溶洞天坑观赏区 溶洞天坑区占地面积49016m2(约73.5亩),是景区的核心游览观光体验区在不破坏溶洞的自然生态前提条件下,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对其进行景观化、艺术化、创意化包装设计,营造一个如梦似幻,充满无限乐趣的溶洞旅游体验区。
同时融入民间演艺、影戏剧、特色节庆活动等项目,丰富景区游览体系,带动人气,彻底摆脱传统的溶洞观光旅游模式设计内容有:入口景观平台、瑶池仙境、水月洞天、瑶医草药园、养生大讲堂、海底世界、摄像留影点、磁疗休息区、瑶山剧场、养生步道等设施1)瑶池仙境以神仙意境为设计构想,利用现有岩洞的水系资源及神话仙境的景观元素,设置栈道、平台、灯具、绿植、水雾等,打造一个极具梦幻仙境氛围,意境悠远迷人的瑶池景观光影画廊:溶洞昏暗幽深,将民族绘画展览与景观照明有机结合,设置在步道一侧,使其构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意景观画廊,既起到道路照明的作用,也能增强景观效果(见图6)2)天坑观赏园天坑中的“梦幻浮桥”,全长148m,蜿蜒穿梭于树木和枝干之间桥梁大致呈新月形,两端与地表接触树冠走廊”引领人们来到树冠高度,欣赏平时几乎无法领略到的独特的生态景象材质由镀锌钢组件构成,每个部件长6m,喷涂四层质量上乘的漆料,延长使用寿命原始路网保留,设计安全防护栏杆和观景平台(见图7)3)养生大讲堂道”法自然是养生文化最高智慧,太极是“道”文化完美诠释,养生文化与太极文化一脉相承,所以此处设计,结合场地现状,采用太极图行布局,使此处景观形式与养生文化完美结合(见图8)。
4)瑶山剧场巴马民俗———有瑶无处不有鼔,有鼔无处不有舞瑶山剧场是洞天福地重要景点之一,展示巴马民俗歌舞文化设计构思以瑶山大鼓为基本元素,做成有主有次的水上民俗歌舞剧场(见图9) 6.3世外桃源度假区 总体设计思路:“日月同辉,生生不息,万世轮回,寿之所求”引入桃花源记之概念:“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主题景观布置:“福、禄、寿、喜、财”的塑石景观,其中寿文化布置于中间位置,造型奇特,体量突出,完美阐释寿文化的精神内涵,没有“寿”,福、禄、财、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福禄寿喜财,“寿”是根本,是福禄财喜之主总体设计思路:“日月同辉,生生不息,万世轮回,寿之所求”总而言之,我们将洞天福地旅游景区建设成设施完善、服务齐全、旅游吸引力强的以溶洞天坑观光、溶洞探秘、养生度假、民族风情文化为特色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我们对该项目理解和出发点与其他康养文化的旅游开发不同,我们将养生概念由“个体养生”提升至“全球养生”养生不再是个人追求健康和长寿的单一概念,而是人类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全球概念让每一个进入景区的游客感受到“养生”首先养“自然环境”,我们设计规划的不仅仅是一个养生旅游区,更是一个“全球养生”的宣讲基地,肩负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