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保险的作用与实施机制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62952941 上传时间:2021-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农业保险的作用与实施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农业保险的作用与实施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农业保险的作用与实施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农业保险的作用与实施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农业保险的作用与实施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农业保险的作用与实施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农业保险的作用与实施机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农业保险的作用与实施机制 关键词:三农问题;经济发展;农业保险一、三农问题与三农经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发展较快,吸引了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导致更多的农民放弃土地进城寻求出路。国家提出三农问题的目的就在于解决此类问题。让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增长,这关乎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三农经济就是由农村、农业、农民延伸出来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作为农业大国,发展整体经济的同时不能忘记帮助农村地区更好的发展。近几年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惠民政策,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三农经济下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农业保险是由农民投保保险公司承

2、保的一种保险活动,也是农民由于不可控因素遭受损失后得到赔偿以减少或消除损失的最好途径。在三农经济中农业保险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保险目前的现状,险种主要由政府农业保险专业机构或部分保险公司提供,存在范围小、险种少、障程度不够、类别单一,种植业与养殖业保险赔付特征差别明显的问题。且农业保险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也是目前现状之一。三、农业保险的作用与实施机制经过数据发现,安徽省政府已经实现了农作物总承保覆盖面达72%的良好战绩。近几年经济稍有波动趋势,同样农业经济也受到了经济波动的冲击波,农产品的滞销和运输以及到来的春耕问题困扰着广大的农民群众。这对于农业保险的开展和实行力无

3、疑是一大考验。(一)农业保险的作用1.有助于减轻农民损失和保费负担。华夏农耕文化根深蒂固,只有在保证农业发展正常有序的前提下,科技的发展才能扶摇而上,而农业成果的创造者正是广大的农民群众。由于农业本身强烈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从事农业工作过程中的压力通常集中在了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而农业保险的普遍覆盖有助于缓解农民在这些节点上的压力和忧虑,减少农民的损失。2.有利于吸引高校大学生参与农业活动,实现助农的愿望。近年来,政府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去基层就业的机会,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且知识储备丰富能够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力量,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势必能让各地农业发展达到新的高度。与之相对应,正因为农业保

4、险的存在,能够给地方吸引高校大学生去往基层,提高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的积极性,参与农业工作,为农村的发展发挥青年力量。3.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保护好农民权益,实现小农全面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农业保险的功效不可忽视。贫困地区受到地形和自然因素的制约较大,不能发挥出自身地域的优势和能力,同时加上当地人才的流失,对于贫困地区更是雪上加霜,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为了能够实现精准扶贫,农业保险能够保护贫困地区的农业工作者克服各种因素带来的压力,给予他们生产活动成果的保障,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二)农业保险的实施机制政策性农业保险自提出以来一直坚持公平

5、公正、准确及时的方针,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为投保人提供优良的保险服务。在总体方针的概念下,各试点市、区、乡镇基层干部应积极参与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中。宣传工作不能拘泥于形式单一、内容片面的口头宣传,而应该深入群众,结合互联网传播范围广、能力强的优势,为农民们答疑解惑,消除对于农业保险的困惑和疑虑。农业保险的实施机制方面,主要有以下两点:1.监管机制。农村保险具有广泛性和多重性的特点,这对于保险的监管核验工作的能力是一种考验。监管机制的实行和完善,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在保证所有参与者的正常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引入大批复合型人才投入到监管活动中。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应结合保险运用过程中遇到

6、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实现实践与理论的互赢。2.创新机制。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结合绿色生态文化发展的理念,实现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网络模式转变的工作顺理成章。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保证农业保险的正常完整运行,也能提高服务水准和理赔效率。创新也是农业保险的实施机制之一,创新是强有力的生产力,只有更好的创新、不断的创新,才能把农业保险的作用发挥出来。四、当下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一)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投保意愿不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部分农村地区仍经济发展较慢,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当地政府没有重视宣传,宣传力度不大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民对农

7、业保险存在认知偏差,并且由于农业保险费率和免赔率一般较高,直接会导致农民的投保意愿较低。当农业保险的理赔不能达到农户预期时,同样也会降低农户的参保热情。因此,政府应该从保护农民的利益出发,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农业保险的效用,从根本上提高农户的参保意愿。(二)传统农业下经济组织化程度低传统农业是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传统经验和自然条件进行自给自足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自古中国就是农业大国,传统农业是最基础最古老的一种耕作方式,但存在生产水平低、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的问题。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已经较少的采用传统农业进行耕作,但部分偏远地区,一些散户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耕

8、作,导致农业经济组织化程度低。自然环境以及传统农耕的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农业保险的普及与发展。(三)行业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始终在不断的发展,发展趋势较好,但农业保险相对于其他种类的保险发展较慢,其中一大问题是目前农业保险行业仍然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从业人员中,大部分会存在经验丰富但相关知识储备较薄弱的现象,由于相关知识储备过于薄弱,也很难进行开拓创新,总是停留在保守领域,不利于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四)产品结构不合理,险种划分不细致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地区采用小规模土地耕种的方式,规模过小会弱化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以商业模式为主的保险,尤其体现在农业保险上,会出现险种少、制度落

9、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导致农民自主选择的险种少,可保的农作物少,很难满足市场及农民的需求。缺乏创新,产品划分不够细致,达不到预想的保障水平,这种不合理的产品结构和险种划分成为了农业保险发展的一大障碍。五、农业保险未来发展的建议(一)因地制宜设置险种,提升农户生产自信我国土地面积广阔,由于不同地区的经纬度、地形、土地等自然条件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政府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科学勘测与分析,并根据勘测结论得出最符合该地的生产方式与农业种植作物,并制定科学的生产方案,据此设置合理的农业保险险种,给农户更多的选择性。(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济管理投资近几年,农村的发展突飞猛进

10、,政府在组织经济管理时,仍应加强对农村的高度重视。如配置大量的管理干部和基层工作者进行农乡经济管理活动,保证基层工作者能一心一意为农村管理活动服务的同时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增加对农业保险机制的了解程度,有更多的自主意识去选择投保。而保险公司也需要对农村地区增加一定的经济管理投资,给农民提供便利,促使农民能够获得利益最大化。(三)完善法律制度,优化管理法规我国是法制社会,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给农村经济控制带来一定保障,是加强农村经济控制并推进农业保险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多走访、多听取并采纳农户的意见,优化管理法规,为农村经济控制与发展带来制度保证。政府

11、作为市场经济的杠杆,应出台相应政策,应当不断完善农业保险相关法律制度,将政策的保障作用发挥到实处,用法律手段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四)完善农业保险公司的产品及实施机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农业保险公司的产品类别及实施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保险的种类过少、保险的范围较狭窄等。建议农业保险公司要多开发创新型的保险产品,拓宽渠道,供农户在投保时有多种选择。在增加保险种类的同时,还需要因地制宜的为各地的农户制定相应的保险种类,最大化的保障农户权利。另外亟需扩大保险产品的覆盖范围,照顾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户,让更多的农户能够投保。在保险公司实施机制方面,保险公司应该完善自身的公司体系,建立健全多项制度,保证

12、公司机制能正常运行。(五)规范理赔程序,适度提高赔付比例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农业保险的赔付比例较低,如果遇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份,农民仅仅依靠较低的理赔款依旧会有很大亏损。适度提高赔付比例,能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确保农民得到更好的保障。实地走访农户与基层农业保险办理处,发现部分地区的农业保险业务人员不专业导致测算方式单一,过于依靠估计和抽查等问题,容易出现协议赔付、平均赔付、人情赔付等情形,农业保险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督促农业保险公司规范理赔程序,明确、公开并平衡理赔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让农业保险更加公开化与透明化。参考文献:1鲍金红.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中的政府角色和作用J.统计与决策,2005(16).2艾静.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J.现代农村科技,2019(03).作者:张骞 陈傲寒 鲁天然 孙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