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1

H***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7MB
约14页
文档ID:162900676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1_第1页
1/14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为更好地巩固所学到的各门知识,使其能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得以充分运用, 做好毕业设计, 并在其过程中拓宽视野, 了解我国城市建设和单体建筑的发展趋势,胜任未来实际工作的要求, 学校组织建筑参观实习 由于我们组的毕业设计题目为《山东农业大学科研教学中心设计》 ,因此我们小组的参观实习的主要方向就是文教类建筑 在文教类建筑中我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图书馆作为本次参观实习的主要方向调研期间我去了上海,并参观了上海的几所主要高校;在参观中我以图书馆为中心,下面举例说明此次参观实习的成果1.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新图书馆① 总平面介绍新图书馆位于闵行校区中心位置,于 2006 年 3 月 11 日奠基,服务面积约3.5 万平方米,于 2008 年 12 月 15 日正式开馆,主馆座位约 3600 席如总平面图所示,图书馆西面为一面较大的湖水(涵泽湖) ,北面为园林区,东面和南面各有一条河, 地处交通便利、 人流量较多之地, 选址符合高校图书馆之需,而且东面、北面、西面风景宜人,为图书馆创造了十分优美的环境② 功能布局新图书馆主馆,定位为 “理工生医农科综合馆 ”,在崭新的布局和设计上将充分体现图书馆全新的学科服务理念。

在服务上实现“藏、查、借、阅、参” 五位一体的有机服务机制,在功能布局上面,不仅有着安静舒适、观景角度宜人的自习室,还 根据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复杂功能需求配备有小组讨论室、 课题研究室、多媒体试验区、多媒体制作室、多媒体演播室等空间另外,采用一门式管理模式,淡化书库和阅览室的界限,推行大开放、大服务格局,如 下 图 所 示 :传统图书馆在功能上主要以收藏为主,阅读为辅,所以藏阅两大功能严格分开, 二者相互独立, 不可互换 然而,这样的布局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图书馆有意要拉近读者和图书距离的要求, 于是在管理上, 书架与阅览室的布局渐渐从闭架走向开架并向完全开放式布局走近 而在新图书馆以及接下来的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完全开放式的布局, 阅览区与书架区置于同一大空间内 如图所示:从总体布局上来看,不难看出建筑为三个正方体块与一个长方体块组合在一起, 正方体块在满足其各自功能要求的同时, 它们之间夹住的室外区域即形成公共内院,能为图书馆引景创造条件, 内院里边种植着一些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 配合图书馆营造了浓厚、 高雅的文化氛围的同时, 也让阅览室内的读者们在休息之余能 有 良 好 的 美 景 可 观 。

如 图 所 示 :③ 内部空间首先,新图书馆入口大厅比较大气,为一长条形贯穿一二层的大空间,方向性较强入口大厅内布置咨询台、借阅手续办理台、公共检索区以及休息区,在采光上面, 除了两侧外墙的玻璃幕墙采光外, 在入口大厅这一空间顶部还有一个令人称奇的地方 圆形采光天窗,充分保证了一层入口大厅白天在即使不用人工照明的时候仍然能有着明亮的空间 此外,这些圆形天窗不仅能满足一层入口大厅以及二层廊道的部分采光需求,还能为三层的廊道综合阅览区提供一个十分宜人的内院由于新图书馆面向读者的空间主要为三个正方的体快,所以从内部空间上来说利用率比较高另外很容易发现阅读区的布置有这么一个规律, 座位布置要么是在玻璃幕墙边,要么是绕着中庭布置,这样的“回”字形布置方案的优点一方面能保证充 足的室外照明以及能有良好的观景角度, 让读者感觉身处于环境优美的读书环境中;另一方面能将大空间围合成一个内空间, 保证书架的藏书空间与阅览区放在一起时仍为读者提供出一条流畅、便利的流线此外,在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氛围上,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敞亮,照度高的大 型阅览空间,比如入口大厅、 B200\300\400 ,这种空间能突出高校图书馆的现代性;另外一种为古朴的、 暖色系的空间, 这样的空间主要藏有类似四库全书这样的古书,在其内部装饰上, 也尽量都用古朴色的木片来装饰, 力求空间的统一性, 这样的空间更能突出图书馆的安静氛围, 人在里面不自觉地会降低自己说话的音 亮以及停止其他可能会破坏空间安静氛围的行为。

如图:另外,主图书馆在空间处理上还体现了设计者着重使用的一种手法——内庭,在图书馆内参观, 会随处可见很多上下贯穿的内庭, 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上下空间的 相 互 渗 透 , 有 利 于 上 下 的 通 风 以 及 采 光 需 求 内庭的存在还能为整个阅览空间提供了一条垂直交通的通道 ——旋转楼梯, 在三个大体块中, 每个体块都有一个贯穿二层到四层的内庭, 每个内庭都有一个旋转楼梯, 旋转楼梯不仅解决了垂直交通的问题, 更成为了空间内的一件建筑艺 术小品,为空间提供了丰富的趣味如图:④ 不足之处由于图书馆的朝向以及可能设计者的疏忽,新图书馆的内部热物理环境并不十分良好,常常需要空调等设备才能满足内部环境的舒适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东西晒问题, 尤其是西晒, 下午 4 时左右过后, 在三个大体块阅览区的靠西侧窗户学习的读者会觉得西晒的考验特别难耐2.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于 2006 年正式投入使用,主楼加裙楼共计约3.9 万平方米在体形上,该图书馆为一筒形主楼( 12 层)与带有弧形的不规则形状裙楼( 5 层)组成,两楼在二层上有廊道和广场连接,二楼为主入口,并且在一层上连成一体,裙楼因为有弧形的存在而使两楼的互相呼应,相得益彰。

由于主楼为圆形筒状, 故而在平面布置上按环状布置, 总体布置为中间部分是交通、厕所等服务性空间, 外圆为电子阅览室、 书库以及其他阅览室的图书馆功能空间阅览室因为玻璃幕墙的存在而使得内部空间特别敞亮, 在抵抗东西晒问题上面,主楼使用了百叶窗的方式 但由于筒状平面半径较小, 故而从二层的入口大厅开始包括其楼梯空间和廊道空间都较为狭小, 不能满足较大人流的使用, 这在它的三角形平面的楼梯上突出的更明显, 设计者明显也能意识到了这点, 故而设了两部对称的楼梯,但还是难以掩饰其余服务空间的狭小在功能布局上面,一层主要为内部采编以及书库之用,因为一层能直接与室 外地坪连接, 故而方便了货物运输通道的设定 另外, 一层还设置了一些比较零碎的阅览区和一个弧形展厅,满足了一些小型展览需求在带有弧形玻璃幕墙的体块和主楼体块中间, 设计师为裙楼搭配了一个三角形平面的玻璃体块, 作为裙楼的入口大厅, 在垂直方向上子为两层通高 由于入口大厅的体块为玻璃材质, 加上设计师对通风的处理上可能效果不佳, 入口大厅在不开空调设备的情况下比较闷,也许也是因为参观当日的细雨天气较闷使然在参观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的过程中,第一感受是觉得空间有点多,因为其中很多不规则形的平面太多而感觉有点零碎, 但当进去阅览区选择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时发现其实设计师的聪颖, 他利用了裙楼有一个弧形玻璃幕墙的特点,绕着弧形布置空间,在凌乱中不失规律,空间与空间之间相互渗透。

设计师在有意垫高的二层入口广场与裙楼之间故意留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内庭, 里边种植绿色植物,美化了其环境也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室外景色设计师利用了这些不规则形状的空间很好的完成了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交流, 当坐在阅览室其中时会发现你可以观察另一空间的使用者, 甚至可以透过弧形玻璃幕墙看另一侧的建筑空间 通过对交通空间的合理布局, 设计师很好地利用了一些三角形的锐角部分, 以致于不会影响空间的利用率, 另外在侧向外墙上很少开窗,只是挖了一些细长的洞,很好地避免了东西晒参观结束后我与小组其他人员交流并讨论得出了一些关于文教类建筑的收获和总结:文教类建筑(以大学校园建筑为例)(1) )、建筑环境 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毗邻校园内宜建设有完善的绿化系统宜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创造出舒适的课后休憩空间 宜设置景观小品2) )、建筑布局 学校的总体布局采用有利于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细胞模式系统化布局 各建筑组团有序发展, 各组团都有自己的中心, 并有便捷的步行系统于相邻组团联系, 形成多个独立高效运作的系统 同时也改善各专业封闭独立的传统布局,以整体集中、个性独立的方式既满足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 又满足各局部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

新校区规划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 人与自然共存充分利用现有地形、 地貌营造高雅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并在单体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和环保的要求 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规划不仅对原有环境进行保护, 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突出建筑群布置的层次感, 同时加强校园环境景观的配套设计, 还注意从更高层次来创造一种学府氛围,把人文环境的营造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3) 单体建筑平面布置 功能性较强,在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专业使用不同面积的教室,并应考虑房间的通风和采光对于人流量较大的交通枢纽处应考虑加大交通空间的面积(4) 、建筑造型 学校的大门设计较出色,校园内的建筑中,主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造型独特、美观,可作为学校的代表性建筑5) 、建筑色彩 选色朴素,给人以稳重感,也迎合和大学校园特有的氛围除了参观了上海的高校,我还去上海其它地方参观有:1、 参观博物馆等演出展览性建筑, 从大的方面了解公共建筑的布局、 构造、造型等特点,从小的方面了解建筑的节点、细部做法2、 参观学习新天地、 8 号桥地区,观摩旧建筑改造实例参观外滩、北外滩、城隍庙,了解老上海历史和旧上海建筑风格。

3、 还去参观游览杭州西湖景区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体验具有中国特色的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体会如何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让建筑生长这些天的经历, 不仅让我开拓了眼界, 拓展了知识, 而且让我对一些建筑理念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这对我以后的设计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我的认知, 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表皮是一个建筑最生动的表情,一些简单普通的建筑材料通过建筑 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安排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设计者王澍将平日极为常见的旧小青瓦, 旧砖块堆砌在一起 ,朴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图 13.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常见的旧小青瓦,旧砖块堆砌在一起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朴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图 14. 世博园案例联合馆 4-2 将红砖创意组合,便得到另一种别具风格的效果杂以简易木作, 钢构, 体现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 发展出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基本智慧(见图 13) 再比如世博园案例联合馆将红砖创意组合,便 得 到 另 一 种 别 具 风 格 的 效 果 图 15. 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3.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 我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 学习如何把中国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是十分不要 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博大精深,我们现处在国际化开放化的时代,如何保持民族特色, 弘扬民族文化, 是图 16. “天圆地方”、“天地之间”和“天人合一”2. 建筑应该注意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做到物在景中,景中有物这在建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