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2880 上传时间:2016-11-3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 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 目 标 导 航 2 自 主 预 习 3 课 堂 探 究 4 随 堂 练 习 5 高 考 演 练 6 课后强化作业 7 情 景 导 入 1 情 景 导 入 韩非子 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 , 他在家先用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 。 到了集市后 , 他才发现忘记带量好尺寸的绳子 。 等到他拿上绳子再次来到集市时 , 集市已经散了 , 卖鞋的也走了 ,最终他没买到鞋子 。 看完这则故事大家都会说这个人太傻了 , 脚就长在身上 , 何必再跑一趟

2、? 其实 , 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有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 。 市的经营时间是有限制的 , 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 , 午则渐散 , 至夕而罢 。 否则 , 这个郑国人也不会买不到鞋 。 你知道这种局面是从什么时候才被打破的吗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呢 ?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 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 目 标 导 航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 时空坐标 自 主 预 习 一 、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 先秦时期 兴起 (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 商业由 _控制 。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

3、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2 秦汉以来 艰难发展 (1)原因: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 (2)概况:秦汉到隋唐 , 经商受 _和地点的限制 , 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 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 官府 时间 3 隋唐 发展 (1)原因 农业 、 手工业的发展 。 大运河的开通 。 (2)概况 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 , 都市商业不断发展 。 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 出现了 _和飞钱 。 柜坊 4 宋元 繁荣 (1)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 (2)表现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_” 。 _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 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 交子 商税收入 5

4、明清 继续繁荣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 (2)_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 (4)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 (5)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 叫做 “ 商帮 ” 。 规律总结: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 方便了商人的商业活动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 货币发展的基本规律:货币由不统一到统一;由金属货币到纸币出现 。 货币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要求 ,同时又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 农副产品 二 、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 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 特定的位置设 _, 市坊 (居民住宅区 )分开 。 设 _或市长 , 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 。 按时开市 、 闭市 , 闭市后

5、不许交易 。 市 市令 (2)宋朝及以后 _的界限被打破 , 市分散在城中 。 “ 草市 ” 更加普遍 。 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 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 , 早市 、 夜市昼夜相接 。 交易活动不再受 _的直接监管 。 坊市 官府 2 古代大城市的发展 (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 _、 洛阳 、 开封 、 临安 、 大都等大城市 , 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 、 军事重镇 , 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 (2)一批新兴城市兴起 原因: _的开通 、 大运河的开凿 、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 表现:南方经济的发展 , 使扬州 、 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 出现 “ 扬一益二 ”

6、 的说法 。 长安 丝绸之路 巧思妙记: 三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逐渐由盛而衰 1 概况 西汉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开通了陆海丝绸之路 唐朝 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由政府设立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 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_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 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朝 时期 统治者实行海禁和 “ _” 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只开 _一处对外通商,特许广州 “ 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广州 海外贸易 泉州 闭关锁国 广州 (1)官府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 , 主要在官府控制下进行贸易 。 政

7、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 (2)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宣扬国威 ,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 课 堂 探 究 一 、 探究问题: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 探究素材 】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 , 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 , 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 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 设有市师 、 肆师 、 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 唐六典 记载: “ 凡市 , 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 , 击钲三百声 , 而众以散 。 ” 韩国磐 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 城内店铺林立 , 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 。 处处都有商铺 、 邸

8、店 、 酒楼 、 质库 (即后来的当铺 ), 以及各种手工作坊 。 晚间有夜市至三更 , 到五更又复开张 。 “ 耍闹去处 , 通晓不绝 ” 。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 【 探究思路 】 由材料一信息 “ 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 以墙垣 ”“ 设有市师 、 肆师 各项事务 ”“ 凡市 , 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众以散 ” , 可得出结论 1。 由材料二信息 “ 处处都有商铺 耍闹去处 , 通晓不绝 ” 可得出结论 2。 【 探究结论 】 1 严格限制阶段 (从周至唐 ) (1)早期的 “ 市 ” 是商业活动场所 , 依赖于 “ 城 ” 而存在 。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 (2)政府对商业活动

9、的时间 、 地点都有严格限制 , 并设官吏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 2 放松限制阶段 (宋至明清 ) (1)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 、 地点限制 , 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 (2)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 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 二 、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 农业 、 手工业的重要补充 。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农业 、 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 相辅相成 , 中国古代商业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的 , 不占主导地位 。 2 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 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艰难而又曲折 , 中国古代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 一般商人

10、地位较低 。 3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 如城市中的市 、 乡村中的草市 、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 。 4 货币种类丰富 。 在货币流通领域 ,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 , 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流通制度 。 5 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 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 到明清时期 , 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 6 商人群体活跃 。 到明清时期 , 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 , 如徽商 、 晋商等 。 宋人诗云: “ 东家打麦声彭魄 , 西家缫丝雪能白 。 东家麦饭香扑扑 , 西家卖丝籴新谷 。 ” 诗中反映了宋代 ( ) A 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11、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 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 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 解析 】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 【 答案 】 A 三 、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1 先以陆路贸易为主 , 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 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 , 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 , 海陆并重;宋元时期 , 海路贸易日渐上升 , 并占据主导地位 。 2 以友好为主流 。 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 , 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 、 丝绸和瓷器 , 虽然畅销 , 但有不少是赠送的 , 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 , 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 3 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 。 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 ,

12、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 4 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 不少波斯人 、 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 , 长期与中国人相处 , 互通婚姻 , 逐渐融合 , 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 回族 。 5 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 汉朝至明朝的对外通好政策 , 促进了我国与亚 、 非 、 欧各国经济文化发展 。 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外实行 “ 闭关 ” 政策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 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 (2015海淀高一期中 )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一份奏折中说: “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 , 贩运出口货物 , 均以丝货为重 ”“ 统计所买丝货 , 一岁之中 , 价值(白银 )七八十万两

13、, 或百余万两 , 至少之年亦买价至三十余万两之多 。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 , 转售外夷 , 载运回国 。 ” 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 ( ) A 中国外贸出口货物均为丝织品 B 广东的丝织业发达 C 对外贸易集中在广东进行 D 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贸易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 根据题干引文材料 “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 , 转售外夷 ,载运回国 ” 分析 , 体现了 其余三项在材料中不能分析得出 。 【 答案 】 C 【 注意 】 中国古代的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完全禁止 。 例如 , 清朝的一切对外贸易由广州 “ 十三行 ” 统一经

14、营管理 。 随 堂 练 习 一 、 选择题 1 尚书 酒诰 说殷民 “ 肇牵车牛 , 远服贾用 , 孝养厥父母 ” , 这说明 ( ) A 商业开始出现 B 长途贩运的经商风在商朝盛行 C 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 D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解析: 题干材料 “ 肇牵车牛 , 远服贾用 ” 反映了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 。 在商朝之前 , 中国就出现了物品交换 , 已经懂得了经商 , 排除 长途贩运的经商风盛行是在明清时期 ,排除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 答案: C 2 (2015天津学业水平测试 )唐朝时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 , 在广州设立了 ( ) A 市令 B 市舶使 C 市舶司 D 三司使 解析: 通过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唐代在广州设立的是市舶使 。 答案: B 3 (2015深圳高一检测 )陕西民谣: “ 我有一头小毛驴 骑着去赶集 。 ” 此处 “ 集 ” 在宋代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