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62872317 上传时间:2021-01-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甘肃省兰州市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甘肃省兰州市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甘肃省兰州市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甘肃省兰州市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 北 师 大 附 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三 语文命题人:辛万祥 审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

2、。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

3、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关

4、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 (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5、确的一项是A.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待“外源性”资源与“内源性”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B. 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C. 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是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能使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D. “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资源的必要性。B. 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资源的影响之大。C. 文章对“外源性”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实证方法都做出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D. 针

6、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发展的方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B. 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C. 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D. 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

7、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不正确,原文为“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故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正确,从原文来看,应是分两类进行例举,并不是“按时间顺序”列举。故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

8、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可知,“未能达到时代高度”的是“当代文学学科建构”,而不是“当代文学”。B项,“根本原因”推断不当,由原文来看,“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一个原因,但不能说是“根本原因”。D项,“就能脱羽成熟”的推断结果过于绝对。由原文来看,“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是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成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故选C项。【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

9、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对其研究的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

10、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主体一一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摘编自秦志光等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材料二:试点城市地理位置分布城市GDP技术资源5G城

11、市试点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贵阳、兰州等18个城市胡焕庸线以西只有兰州省会城市在相应地区占比高当地存在大量通信高科技企业且形成产业链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试点城市已经达到290个胡焕庸线以西仅有兰州、拉萨、鸟鲁木齐等少数城市省会城市在相应地区占比高物联网发达、高科技数据中心服务企业众多(摘编自曾凌霄从5G试点城市看我国智慧城市布局)注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胡焕庸线”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材料三:智慧城市建设

12、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不同部门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

13、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可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原则: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既不能落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摘编自吴晓林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4. 下列对“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需要以多种新兴的热点技术作为依托。B. 可主导信息技术内部要素的优化配置。C. 让多方受益并创造

14、更美好的城市生活。D. 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难题。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变化。B. 5G城市试点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须同时展开,影响二者布局的因素具有共性。C. “胡焕庸线”可以大体反映我国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国家智慧城市的分布特点。D. 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原则,善于运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6. 作为“胡焕庸线”以东的省会城市,合肥市如何更好地建设智慧城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B 6. 根据地理位置、城市GDP和技术资源等特点,发挥区位

15、、经济和科技等固有优势;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建设资源配置合理的有机系统,发展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模式;遵循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等原则,解决有产无智、有智无慧、有慧无惠等问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智慧城市”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B项,“主导”错误。结合“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分析,是共同发生作用的。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5G城市试点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须同时展开”错误。结合材料二内容“试点城市”“地理位置分布”“城市GDP”“技术资源”等要素分析,“须同时展开”于文无据。故选B。【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