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历史解题技巧及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3)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62854418 上传时间:2021-0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历史解题技巧及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历史解题技巧及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历史解题技巧及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历史解题技巧及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历史解题技巧及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历史解题技巧及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历史解题技巧及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3)3.仅是选项有材料。四个选项之一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所以当选项是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四个选项认真读懂,然后联系题干要求再作答。这类题目不可偷懒只去读部分选项进行排除,非材料类的选择题之所以可以运用简单排除法,是由于其文字理解难度小,有的叙述错误明显。而材料类选项本身材料就难懂,孰对孰错就更难分辨,模棱两可下是不可以使用排除法的。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A.B.C.D.此题属于组合材料题,四

2、个选项,五个小材料。题干是要求体现民本思想,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民本思想,然后要去依次理解五句文言文的意思,试题便可迎刃而解。都强调了民的重要性,言下之意就是要以民为重、以民为本。二、材料是解题辅助,无需太懂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即使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

3、顺利的解题。(07全国)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经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虚。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只要联系课本知识回忆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便可选出答案D,无需读懂那一大串文言文。但是有时候怕命题人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对材料的适当理解可以检验让自己更确信。材料中的观点是顾炎武批驳明末知识分子不切合实际的学风,即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主张经世致用。明心见性是宋明理学的主张。由此选择D,我们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更心

4、安理得。三、材料是混淆视听,无需读懂现在似乎是一个包装时代,试题也越来越注重包装追赶时代潮流。诚然,试题进行一定的包装改造,可以将考过的试题翻来覆去,也可以使整份试卷视觉感受不错。然而,有时也会成为考生答题的负担和干扰。所以我们考生不要畏惧纸老虎,再烦的题目、再难的题目都是由简单容易的题目组合改造而来。题目考的方式在变,但是知识点是不变的。通过以上讲解相信你对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已经心领神会,下面让你小试牛刀,大显身手!1.(07全国)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C.扶植庶族,抑制士

5、族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2.(09江苏)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3.(08全国)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唯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B.徐继畬C.郑观应D.严复4.(09安徽)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5.(09上海)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于是积极组织灭为。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我。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B.C.D.1.C2.C3.B4.C5.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