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荫道辨析“血”的读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284670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荫道辨析“血”的读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林荫道辨析“血”的读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林荫道辨析“血”的读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林荫道辨析“血”的读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林荫道辨析“血”的读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荫道辨析“血”的读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荫道辨析“血”的读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几天,故宫(微博)一个别字“撼”原应为“捍”,让全国人民热烈地讨论了一把。近日,一苏州网友在其博客上称,他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不过,当他在女儿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看到“林阴道”一词时,却产生了极大的质疑:记得自己一直学的是“林荫道”。对此,教材编写者解释说“林荫道”是异读词,为防止出现混淆,所以国家语委进行了统一修改。对于日前故宫出现的“撼”字风波,该网友称,大家之所以敢讨论,敢说这个字错了,是因为故宫不是教书育人的。大家讨论讨论,就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已。“我觉得挺好。”但如果一个权威机构,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将错误堂而皇之地印在教科书上,所有老师都不敢质疑,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随后

2、,该网友特别指出,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科书 104 页“识字”中,出现“林阴道”一词,让人着实吓了一跳。“因为明显与我们老师长期教我们的区别大啊。”经过多番联系,昨天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姓李的市民。据其介绍,他多年前和妻子一起来苏打拼,目前开了一家体育文化广告传媒公司,女儿就读于苏州新区某小学一年级。去年,女儿开学后,兴冲冲把教科书背回了家。后来,他无意间翻到了语文书第 104 页,看到了那个错别字,认为非常不妥。“可教科书上已经白纸黑字地印出来了,既成事实,我们这些家长也只能望洋兴叹啦。”李先生表示,对于教科书上出现这样的错误,他们家长感觉很无奈,也很无语。带着网友的质疑,记

3、者来到苏州新区狮山实验小学。在校方提供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科书第 104 页上,记者果然看到了“林阴道”一词。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陆菊敏告诉记者,他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有 17 年了,自从语文书从人教版换成苏教版后,这 15 年里一直都是“林阴道”,他们也是一直这样教的。陆菊敏告诉记者,当他刚接触到“林阴道”时,第一反应是这个字印错了,因为在之前近 20 年的学习中一直都是“林荫道”。在他和学校同事讨论后,大家也一致认为这个词是印错了。便向出版方提出了异议,但却被告知并没有错误,“林荫道”已经统一改为了“林阴道”。“虽然我们一直对林阴道有想法,但教科书就是权威,授课必须以它

4、为准。”(孙波 薛马义 文/摄)专家 解字词典根据使用频率 把“林荫道”列为推荐词条“在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2005 年修订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记载中,将林荫道作为推荐词条,而林阴道为非推荐词条。”苏州大学语委委员、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曹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林荫道”意思是树木遮盖太阳而形成的路,“林阴道”意思是背着太阳的路。两个词都可以用,只是意义有些差别,一个强调树木遮阳,一个强调背着阳光,现在已经被混淆成通用了。曹炜说,两个词很难说对错,但严格来讲,应该用“林荫道”,首先林荫道被现代汉语词典列为推荐词条,而林阴道列为非推荐词条,这说明林荫道的使用社会频率高

5、于林阴道,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在选择混淆词汇作为推荐词条时,词汇的使用频率是第一参考标准。再就据文化传承而言,“林荫道”自秦汉就出现了,而“林阴道”在唐宋时才出现。从构词理句来看,“林荫道”有形象的遮盖的意思,而“林阴道”却过多地倾向背阳,显然前者更加能形象表达出意思。曹炜还表示,编书的人肯定不是高校老师,“荫”使人想到树木,显然在表意功能更好,建议小学课本里全部换成“林荫道”。观点 PK教科书编写者“荫”有两种读音 为防混淆变成“林阴”“关于林阴大道的阴究竟是用荫还是阴,确实有很多人搞不清楚。不过小学教材中使用林阴大道是根据语文出版社 1998 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修改的。”苏教版小学语

6、文教科书编委、特级教师、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杨新富校长详细告诉记者“林阴大道”的修改原由。“之前的林阴大道都是写作林荫大道,但这个词中的荫有第一声和第四声两个读音,是个异读词。这样的异读词有 400 多个,经常发生矛盾。为了进行语言的规范和统一,1985 年 12 月国家语委推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样一来,林荫大道的荫原来可读第四声,最后就都统读第一声。林荫大道的荫和阴就成了一个读音。而荫在表达隐蔽、封赏等意思的时候读第四声,比如荫庇、封妻荫子。那么,为什么要将树荫、林荫大道中读第一声的荫最后都改成阴呢,其实说到底就是为了不混淆。1997 年国家语委推出语言文字规范手册,随后 1998 年 1

7、月语文出版社根据这个文件出版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其中就将林荫大道、树荫全部改为林阴大道和树阴。既然荫和阴同音字,拿掉草字头后直接使用阴的话就没有了第一声的荫,这样就不易再错。”“很多家长都对现在的教材用字产生疑问,主要是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所以觉得是教材错了。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直接学习的就是林阴大道,就不易再出现混淆。”杨新富校长说。“根据汉字教学、汉字信息处理、出版印刷、辞书编纂等需要,文字需要规范。生活在变化、汉字使用在变化,这种变化应该可以理解。”语文教材是根据国家语委出台的语言标准规范来编写的,符合国家标准。王璟或许你不知道 腊梅?不,蜡梅!记者发现,让人产生混淆的字还有不少,比如蜡

8、梅的“蜡”,很多人都一直以为是“腊”。这是因为蜡梅大多会在腊月开,人们就误用成“腊”,而这种误用也逐步被人们认可,所以变成了“腊梅”。对此,杨新富校长解释说,其实蜡梅以前一直是虫子旁,古代文献上都有记载。而且蜡梅和梅花并不是一回事,蜡梅大多是冬天开的,而梅花大多是春天开。蜡梅这种花的花骨朵的质感就像蜡烛的蜡。在修订后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蜡梅还是采用了之前的用法。杨新富校长笑着说:“其实教材是非常严肃正规的,教材在编写修订的时候都会使用国家的最新标准。细心的家长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比如教材里教汉字的笔顺也出现了变化。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书后面就有一些字的笔顺展示。比如说火的笔顺是先两点,后中间人字

9、;里是最后写底下的两横,跟家长小时候学得不一样。这其实是根据行书的写法而来的,因为行书形成了较好的书写习惯,之前一些字的笔顺容易跟行书出现打架。根据 1997 年国家语委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一些字的笔顺就根据行书最后作了调整。” (王璟)容易混淆的几组字1、迭与叠 “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会与原来的负面影响相迭加呈增长的趋势。”这里的“迭加”应改为“叠加”。因为“叠”是层层堆积,是积累;“迭”是更迭、屡次。2、分与份 在读 fn(愤)时,容易混淆。“身分”应改为“身份”。3、黏与粘 “黏”字,1955 年被作为异体字淘汰,1988 年又恢复使用。粘读 zhn(沾);黏读 nin(年)。所以

10、“粘合”应改为“黏合”。4、品位与品味 二者词义不同。“作品的品味不够”,这里用“味道”的“味”,也即表品尝滋味、仔细体会的“品味”就错了。应该用“地位”的“位”,也即表质量、水平的“品位”。“血”字的读音历岗问:她是我的朋友(三年级下册第课)一文中多次出现“血” 字:“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 过多而死去。 ”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有的老师说,在单音节词中读狓犻 ,在双音节词中一般读狓狌;还有的说怎么读都行,这样说对吗 ?“血”字的读 音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答: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对“血”字的读音作了如下说明:血 (一)xu (文)用

11、于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心血” 、“呕心沥血” 、“血泪史”、“狗血 喷头 ”等。(二)xi (语)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及几个口语常用词,如: “鸡血” 、“血晕” 、“血块子”等。从“审音表”的说明可以看出, “血”字是一个“文白二读”字,读音的不同是由“文”和“白”两种语体色彩决定的。所谓“文”就是具有书面语色彩,所谓“白”就是具有口语色彩。根据“审音表”的说明,鉴别“血”字语体色彩的一个标准是看其所在的词语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用于复音词及成语是书面语色彩(文),要读 xu;用于单音词是口语色彩(语),要读 xi。按照“审音表”提出的标准,基本上可以把“血”字的不同读音区别开

12、来,但有时就行不通:口语词多数是单音词,但单音词未必都是口语词;书面语词语多数是双音词,但双音词未必都是书面语词。所以,鉴别“血”字的读音,主要的还是要看“血”字所在词语的语体色彩,有时还要看感情色彩。说“血”字在口语中单用,要读作 xi,基本符合实际,但单音词如果有书面语色彩,也要读第四声 xu,如,“血浓于水”“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历史”,再如,“血的历史”“血的代价”“血的教训”,这些短语中的“血”都是单音词,但是,都应当读作 xu。“血”字在复音词和成语中要读作 xu,也基本符合实际,但复音词如果有口语色彩,也读 xi,如,“血印”“血块”“换血”“鸡血”“出血”“血淋淋”“血糊

13、糊”。她是我的朋友中的“血”字,不论单用还是用于复音词,都应当读作狓狌 。“抽血” “献血” “验血”这三个词语,都应当看作是定型的、带有医学专用术语性质的双音词,而不是动宾式短语。它们分别是由“抽取血液”“捐献血液”“检验血液”缩略而成,而且这些词语都具有书面语和褒义色彩,所以应当读第四声狓狌 。“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里的“血”虽然是单音词,但是具有书面语的庄重色彩,应当读四声 xu。另外,单音词“血”要读第三声狓犻 的规定,不适用于文言作品,因为古代汉语书面语词语以单音词为主,如“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这些句子中的单音词“血”都要读作(第四声)。xu:血浓于水”“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历史”“血的历史”“血的代价”“血的教训”“抽血” “献血” “验血”笑谈渴饮匈奴血苍山如海,残阳如血xi:“血印”“血块”“换血”“鸡血”“出血”“血淋淋”“血糊糊”“狗血”“鸭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