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模式分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62814105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模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模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模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模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模式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在医用化学实验课程中,基于TPACK框架,将思政教学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医用化学实验内容知识3个方面整合到教学方案,构建全过程“浸润式”的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模式。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育人作用,发挥实验课具有的独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打造多层次互补、有机融合的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关键词:TPACK框架;思政教学;医用化学实验近年来,课程思政教育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医学院校,更应着力培养有理想、懂情怀、敢担当、精本领、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2、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着力创建创新医学教育生态体系,以课程思政助力德育思政教育,以价值引领强化灵魂塑造,以医学人文助力人格养成。但长此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的过程和方式上,针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渗透和引领普遍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学生政治意识薄弱,思想、知识和技能水平不相匹配,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工作的真正落实1。另外,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生易被网络上良莠不齐的负面信息所迷惑。一些标新立异的负面思想会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利于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2。如何将良好的思政教育浸润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医学生来说是十分必

3、要的思政需求。1基于TPACK框架构建医用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医用化学实验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它是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根据其内在规律和联系进行重组、交融、整合,建立的一个全新的实验体系。其也是医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如何在实验课堂中融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元素,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要求贯穿到实验课堂教学的各个方位、各个层面。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并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这是医用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新方向3。本研究综合医用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尝试利用TPACK框架,设计医用化学实验课程中专业教学

4、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效整合,构建全过程“浸润式”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模式。11TPACK理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密舒拉等4于2006年提出的。其是由技术知识TK(Technologyknowledge)、教学法知识PK(Pedagogicalknowledge)、学科内容知识CK(Contentknowledge)3个核心要素互动产生。在课程中应用TPACK,需要教师对TK、PK和CK3者有全面的认识,同时也需要教师针对特定的主题和目标,具有将技术融入课程中的能力5,特别是针对特定的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使用教学法知识强化课程6。要求教师在综合考虑3者的基础上

5、,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需要,与具体学科融合,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把技术整合到教学设计中7。这些理论或方法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进步,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8。12医用化学实验TPACK教学框架根据医用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同时结合思政教育的具体教学目标,对TPACK中各组成要素进行更加细致地界定,明确各元素复合的内在联系和方式,构建基于精细化整合技术(TPACK)的全过程“浸润式”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模式(见图1)。其中包括医用化学实验内容知识(CK)、思政教学内容知识(TK)、教学法知识(PK)这3个核心要素。围绕着3个核心要素,根据具体的实验情景需要,将3者有机的整合起来,产生了由核心元

6、素相互交融的复合要素,包括:与医用化学实验内容有机融合的思政内容知识(TCK)。思政教学方法知识(TPK)。符合医用化学实验特点的教学法知识(PCK)。体现学生为本,强化师生互动,学科、思政、教学多因素联动,技术整合的全过程“浸润式”医用化学实验思政教学知识(TPACK)。2深挖与医用化学实验内容有机融合的思政元素(TCK)思政教育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被忽视,陶行知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思政教育也存在于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通过分析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挖掘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

7、9。21遵守医德规范,敬畏生命、勇于担当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学习相关的实验室安全守则以及规章制度,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是保障教学实验安全、有序进行的首要条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明确规范、纪律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同时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可让学生对敬畏生命、勇于担当等价值观产生共鸣10。22渗透环境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实验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废气、废液、废渣,学生需要掌握各类试剂的使用、保存,也需要掌握废弃物的处置,在教学中加强绿色教育,让他们学习环保

8、知识、参与环保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3强调实验诚信,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在医用化学实验过程,需要学生真实记录实验过程,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有些学生往往会有为追求所谓的“完美”数据而弄虚作假的现象,在课堂上强调实验诚信,进而引出学术诚信的重要性11,从化学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诚信对待实验数据,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24艰苦奋斗,重视基础在物质的提取实验中,从天然产物的提取联系到青蒿素的提取,人们熟知的青蒿素就是从天然产物黄花蒿中提取得到的。屠呦呦以此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在特殊年代,艰苦的环境中,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在190次失败之后终于成功得

9、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就是屠呦呦在艰苦的条件下,从基础做起,最终获得诺贝尔奖,引导学生艰苦奋斗、重视基础,深厚的基础学识素养会是前行的浑厚动力。25思考和研究,探索与创新在综合性实验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系列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经典药物阿司匹林的发展历程,讲述在现代医学研究下阿司匹林的老药新用发展历程,是利用其最大的副作用,导致病人出现流血过多,由此联想到利用乙酰水杨酸来增加供血量,以此来保护病人的心脏,由此开启了阿司匹林的又一大重要临床用途预防心血管疾病。从中可以看出科学的真谛:反复思考和研究,不断探索与创新。26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结合医用化学实验中有机化合物

10、的合成实验,讲述建国以来中国科学家在有机化合物合成历史上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要敢于创新,勇于发现,为新中国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中国科学家黄鸣龙,在1946年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有机化学合成反应沃尔夫-基斯内尔-黄鸣龙还原反应,成为长时间以来唯一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化学反应。新中国成立伊始,黄鸣龙冲破重重阻力,从瑞士携妻带女回到祖国,还带回一批仪器设备,投身新中国的科学事业。3研究实验教学策略,设计融合思政元素的医用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方法(PK)31设计浸润式思政教育模式(TPK)传统的思政教育过于强调理论传授而非学习过程中的有机融入,教学方法往往陈旧、脱离实际,使得思政教育

11、往往生硬、苦涩,易使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逆反心理。因此思政教育过程中更应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使思政教育具备亲和力、多元性、个性化,才可以入脑入心12。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在课程中采用寓道于“专”、寓道于“启”、寓道于“范”的教学方法,使思政元素浸润式融入实验课程中。(1)寓道于“专”。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专业特性,在专业教学讲解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引出相关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提升兴趣的同时,通过渗透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精神13。例如在布洛芬的含量测定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从专业角度讲述数据记录真实客观、详尽易懂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备素养

12、。反复检查实验数据可能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即使是失败的数据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应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才会有所成长。成功往往是在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之后才会到来。引导学生诚信对待实验数据,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2)寓道于“启”。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质疑和研究,达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系列实验中,通过介绍阿司匹林的历史,利用其副作用开发新用途,进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科学研究的真谛:反复思考研究,并不以失败气馁,不断探索与创新。(3)寓道于“范”。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挖掘、引入与实验内容息息相关的事迹

13、作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言行有示范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起到强大的示范和激励作用14。例如引入近代史中国有机合成的第一次(1946年发现了沃尔夫-基斯内尔-黄鸣龙还原反应;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首次完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等),使学生在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要敢于创新,勇于发现,为新中国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2完善医用化学教学方法(PCK)(1)更新教学理念。强调以探究为基础的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课程质量的形成性评估和教学有效性研究,促进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转型。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

14、力、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课内外教学效果,除传统的教学形式外,还将其他的教学技术运用于课内外教学,如课程网站、虚拟实验、平板电脑、微信、微课程和微精品课程等。(2)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课程中心网站建设完善线上资源,包括大纲、教案、微课、微视频,试题库,教学录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观看视频完成实验的预习思考题,线下讲解时减少视频已涉及的原理等内容,节约课时,可增加师生互动、深入讨论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还可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视频回放,指导实验,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考核方式上亦可综合考虑线上的预习成

15、绩和线上测验成绩。还可通过网站的互动答疑平台,及时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学生之间亦可互动,打破线上线下的学习分界,形成全新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33融合思政元素的医用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方法(PK)将思政教学方法充分与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理念与方法融合起来,在思政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15,减少教科书式的讲述,增加与专业融合、启发式的引导,增加能产生共鸣的案例讲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16,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的。同时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17,完善线上思政素材资源,大纲、教案、试题库等增加思政内容,将已设计的思政要素充分包含其中。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将榜样式的思政元素,例如青蒿素的发明,近代中国有机合成的第一次等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将启发式的思政内容,例如:阿司匹林的历史等制成教学录像。将专业的思政素材,例如:布洛芬的含量测定等制作成虚拟实验。将这些带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在线上供学生随时观看,并在线上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