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281372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初二物理第卷(选择题,共 24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你认为最优的一项是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2下列温度最接近 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3北京奥运会赛况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

2、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 B月球 C地球 D三者均可4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5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金属材料 B真空带 C磁性物质 D纳米材料6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四位同学画出了小丑玩偶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的物、像关系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7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

3、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声速不同28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A验钞机鉴别钞票的真伪 B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C光缆传递信息 D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9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 2m 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 5m 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可以避免冻土解冻请问文中

4、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A汽化,液化 B液化,汽化C升华,液化 D升华,凝华10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 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11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期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D是激光束

5、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12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焦距为 f,A B为物体 AB 的像,则物体 AB在A图中区域,比 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区域,比 AB 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区域,比 AB 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区域,比 AB小,箭头方向向下3第卷(非选择题 共 76 分)二、填空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1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产生的,然后通过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14请仔细想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400_;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5_;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 4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

6、位) 15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的响度大,_的音调高16光学器件在生活实际中有很多应用:盘山公路拐弯处反光镜使用的是_镜,人们梳妆打扮时使用的是_镜17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在森林中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形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_镜,它能使太阳光_18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选填 “甲”或“乙”)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_(选填“甲”或“乙”)球的速度越来越大19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

7、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现象,_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20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 ,这是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而成的,此过程要_( 选填“吸”或“放”)热21干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围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_(选填“大 ”或“小”) 在相同的室温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_(选填“多”或“少”) 22小华通过如图所示

8、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中给两杯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虽然继续加热,但图_( 选填“甲”或“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它的读数是_这说明_23为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 4s 收到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深度是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ms)这种方法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原因是 _4三、解答题(本题共 7 小题,共 48 分解答 25、26 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4(6 分) 按题目要求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 AB 所成的像(2)一束光线从玻璃斜射向空气,请在图乙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请在图丙

9、中的物体与人眼之间添上合适的透镜,使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25(6 分) 从上海到南京的 2526 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 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 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 所示表:2526 次普通列车 表:D412 次动车组项目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到站时间 07:24 08:22 11:30发车时间 06:30 07:26 08:24里程km 0 84 165 300(1)2526 次普通列车由苏州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D412 次动车组由苏州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由苏州驶往南京,乘坐 D412 次动车组比乘坐 2526 次普通列车可节省多少时间?26(4

10、分) 一列长为 200m 的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用时 100s,全部在隧道中运行用时60s求:(1)火车行驶的速度;(2)该隧道的长度项目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到站时间 09:51 10:32 11:45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4里程km 0 84 165 300527(4 分)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凋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

11、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4 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规 格编 号材 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2A 尼 龙 55 1B 尼 龙 55 0.5C 尼 龙 80 1D 镍合金 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和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 28(6 分) 小明喜欢看星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天晚上,小明突然想:星星为什么老是眨呀眨的呢?难道它们能一会儿发光,一会儿又不发光?不可能! 那又是为什么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搜集了下面这些光现象,或

12、许可以从中找到原因A在野外围着篝火烧烤,隔着篝火会看到对面的人在晃动B哈哈镜前会看到自己大变样C夏天,可以看到柏油马路上好像有一股水气在上升,隔着水气看到对面的东西在晃动(1)你觉得小明搜集的这些现象中,现象_(填序号)与星星眨眼睛相似,都是_现象(2)你现在知道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了吗?答:_请你想象:假如你在月球上,能看到星星眨眼睛吗?答:_29(14 分)(1)李明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首先要利用 _和_测出一凸透镜的焦距做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6_和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实验中,他们选用一个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用

13、一烛焰放在距此凸透镜左侧22cm 处,则通过透镜可以成一个_( 选填“放大”或“缩小”) 、_(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_(选填“实”或“虚”)像(3)实验中,他们还发现当物距在 10cmu20cm 之间取不同数值时,虽然都成放大的像,但像的大小并不相同于是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探究过程如下:(A)他们提出 “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探究课题(B)李明提出“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 ”(C)他们作如下设计:选用一个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选用市售圣诞音乐贺卡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物体,物距从 11cm 开始,每隔 1cm 选取一数据记录点(D)量出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高度(即物体的大小) (E)实验中,分别取物距为11cm、12cm、13cm 、14cm、15cm、16cm、17cm、18cm 、19cm,在光屏上出现红色发光二极管最清晰的像时,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相应数据(F)通过查阅资料,他们认识到物理学中用 “线放大率”来表示物体成像时的放大倍数“线放大率”定义为“像的高度(用字母 L 表示) 与物体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