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蔚蓝的思维》有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281358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蔚蓝的思维》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蔚蓝的思维》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蔚蓝的思维》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蔚蓝的思维》有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蔚蓝的思维有感我喜欢读一些科普性的文章,我认为科学是人类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依靠,但读了蔚蓝的思维之后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经济的发展不光要有科技的力量,更需要精神的力量。科学给人类带来恩惠的同时,也给善于思考的人类提出拷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读到25 年前的预言一文时,更是深有感慨。1979 年 6 月,中国曾派了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部分有这样一段文字: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着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掉个个儿好像

2、都易如反掌。重“音体美” ,而轻“数理化”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中国访问团的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预言,再过 20 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作为互访,同一年,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一段文字: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臂放在身后,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 点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

3、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叫“家庭作业”的课余劳作,据一位中国教师的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美国访问团的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也是世界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他们的学习成绩与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 20 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25 年过去了。仅仅在 1979 年到 1999 年的 20 年间, “病入膏肓”的美国教育制度共培育了四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二百位知识型亿万富翁。光 2004年度所产生的

4、 12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占了 7 名。中、美两个代表团分别作了两份惊人相似的错误预言,其错误根源之一,恐怕是全然没有留意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作用。而这两份见闻所描述的学生现状倒是十分真实的,它们客观地道出了中、美教育思想的强烈反差。美国教育重视培育学生的自信、能力;重视创造欲的激发;在课程设置上,视人文(精神)底蕴重于知识驾驭;让学生个性充分张扬。中国教育很重视成绩与分数,唯考试为重;过于沉重的课业,剥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提问能力的培育;视知识驾驭重于人文精神,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若进一步比较两国在杰出人才培育上的成败得失,很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对科学与人文交融上的重视程度。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

5、方面科学思想匮乏,另一方面是人文精神缺失。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理智地意识到:科学技术应该与自然、与人、与社会更加协调地发展。任继愈教授曾指出:我国历史性的任务是要脱贫,同时还要脱愚。贫而愚,会落后挨打,倒行逆施;富而愚,也许其危险性不低于贫而愚。而“脱愚” ,从教育着手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为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了解科学家(尤其是科学大师)对人文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将有利于开拓我们的视野,并通过名家的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的思想力作,理解学科背后的“理”与“道”是相同或相通的。其相同或相通的根源,就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从教学的角度看,时代要求培养通识之才,修炼通人之学,即横跨学科,博学多艺;对于学问不仅明其学,更应通其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