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御*** 文档编号:162796335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都区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七年级历史(问卷)本试卷分第I部分(选择题)和第部分(非选择题),总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镇(街)、学校、姓名、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等自己的个人信息,再用2B铅笔把对应准考证号的标号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要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

2、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问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其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每题2分,共50分)1.北京人用砍砸器来砍伐树木、敲砸动物骨头,用刮削器来剥去树皮、修整木棒,用尖状器来剔肉、钻孔。能推测出这些生活细节的主要证据是在北京人遗址A.出土了完整的头盖骨化石B.发现了数处很厚的灰烬堆C.发掘出大量的打制石器D.发现许多烧过的兽骨、树籽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右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我们能了解到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掌握了人

3、工栽培水稻的技术会饲养家畜 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术A.B.C.D.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C.禅让传说D.大禹治水4.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世袭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5.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名为姓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6.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4、发布信息,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最可能承载的“记忆”有A.大禹治水B.商朝官制,刑法C.五铢钱的发行D.夏朝的建立7.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这表明当时A.禅让制渐成风尚B.世袭制开始确立C.分封制遭到破坏D.郡县制逐渐推行8.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B.商鞅变法改变了旧的风俗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D.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交融9.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

5、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工程是A.长城B.都江堰C.灵渠D.始皇陵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11.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在地球北纬30度上下有几个古代文明发生飞跃性的发展在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这个时期中国成为“文明发生飞跃性发展”时期是因为A.各学派的思想都能得到统治者的采纳B.学派各陈其说,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C.促进了国

6、家走向统一D.统治者创办了“太学”,推动文化的发展12.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法律严苛,覆盖全国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1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这一事件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前期C.公元前2世纪后期D.公元前3世纪后期14.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A.注重以农为本B.废除严刑峻法C.提倡节俭治国D.减免徭役赋税15.汉书地理志记载:“南海郡县六。番禺,尉佗都

7、,有盐官。”番禺盐官的设置可印证汉武帝A.实行盐铁专卖B.施行郡县制C.平抑物价D.铸造五铢钱16.东汉中后期,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又有十常侍横征暴敛,卖官鬻爵的黑暗腐败情形。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官僚机构臃肿B.豪强地主横行C.王莽夺权改制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7.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能够体现以上内涵的历史事件是A.修筑长城B.开辟丝绸之路C.修筑灵渠D.修建都江堰18.右图是花都区旅游热门景点圆玄道观,也是广东道教活动的中心,道教产生的时期是A.

8、秦朝B.西汉C.东汉D.三国时期19.四库全书提要记载,仲景之学“自宋以来,医家奉为典型得其一知半解,皆可以起死回生”文中被“医家奉为典型”的“仲景之学”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20.史料是认识历史、研究历史的基础。一手史料保留着当时当事最天然的状态,阅读、理解一手史料,减少“中间商”的干扰与“创作”,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批判思考。下列属于一手史料的是A.三国吴简B.小说三国演义C.史书资治通鉴D.电影官渡之战21.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22.“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

9、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中原人大量南迁 社会比较安定 统治者的重视 自然条件优越A.B.C.D.23.许多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等成语故事有关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24.小明在学习完某人物之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圆周率”、“缀术”、“割圆术”几个关键词,请问小明正在学习的历史人物是A.贾思勰B.祖冲之C.张仲景D.王羲之25.下列表格中,

10、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A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B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C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27.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和谐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

11、纲要材料二: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材料三:“全部北朝史中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习近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朝廷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什么?(1分),此举有何目的?(2分)(3)根据材料

12、三,北朝时期民族心理出现了什么现象?(2分)当时哪个改革促进了“汉化”?(1分)并列举出两项汉化措施。(4分)(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2分)28.历朝历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关系密切。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材料二:秦帝国废封建,行郡县,弃周政,用官僚,于中国政治制度进步的历史贡献是明白无疑的。但秦朝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

13、,废封建的措施未免操之过急,使得社会缺乏适应的阶段。由此可以说,秦帝国之兴,在于法家。秦帝国之亡,在于唯用法家。崔助林: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的治国思想探析材料三: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学者的职能被限制在周朝的典籍上实际上多是儒学。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学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它成为一条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美陆威仪主编,王兴亮译: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第一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2分)史料实证的原则之一是论从史出,请你举例用史实印证“秦帝国之兴,在于法家。秦帝国之亡,在于唯用法家”

14、。(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写出汉武帝时期的思想政策(2分),并评价这一思想政策的意义。(2分)参考答案一、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DBDBBCDBABC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ADBCBACADBD27.(1)由多民族融合而成(2)西域都护 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很多方面向汉人学习,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孝文帝改革 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4)为中华民族的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8.(1)学术自由,表现在:稷下学者“不治而议论”,拥有相当的独立和自由;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学术论辩,相互争鸣及吸取。待遇优厚,包括给予“不治而议论”的政治待遇及优厚的物质待遇。(2)韩非 以法治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