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设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278090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德的扁担教学设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想:这篇课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们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赞颂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教学时,我们紧扣住“朱德的扁担”这一看似平常却又不平常的扁担,从学生的好奇入手,以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之处着眼,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到红军战士、朱德同志不畏困难、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8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8 个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

2、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投影片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13 个生字,理解生字词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3、指导书写生字:守、攻、必、教学重难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圈出生字,描红,并认读。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 、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2) 、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3) 、 “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

3、谁吗?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4)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5)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朱德爷爷是一位总司令,他还要扁担干什么呢?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2、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4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

4、、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4) 、生交流自己读懂的;A、我知道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板书:挑B、我了解到战士们怕朱德累坏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板书:藏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板书:做(5) 、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6) 、指名读第 3 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生可能会质疑;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

5、扁担给藏起来呢?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5、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 1、2 自然段:(1) 、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 1、2 自然段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2) 、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 (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 500 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 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

6、多高兴呀!(3) 、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4) 、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指名学生说。B、学习第二自然段:(1) 、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2) 、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 、 “山高路陡” 、 “非常难走”(3) 、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联系生活:我们去城北公园玩,大约走 2 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 30 次城北公园这么远的路。“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

7、遇到哪些困难呢?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4) 、指导感情朗读第 2 自然段第二句(5) 、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6) 、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7、学习 3 个生

8、字守、攻、必、重点:“必”的笔顺及占格情况8、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2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词的句子补写完整。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 段。4、学写生字:攻、必、产、劝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 3 段。教学难点: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1复习:课文 1、2 自然段讲了什么?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2教学第 3 自然段:(1)(看插图)看,这就是

9、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书上是怎么写的?读 1、2 句。朱德爷爷当时已经 40 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 ,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 、 “满满的”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答案?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指

10、导朗读。“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引读:大家见了大家心里怎么想?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 齐拍手念)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4)有感情地朗读第 3 段。(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课堂练习:指导书写有关生字:攻、必、产、劝第三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习生字词,进入课内练习。教学过程:1复习:(1)比一比,再组词:带( ) 记( ) 桃( )戴( ) 纪( ) 挑(

11、)(2)听写词语:2朗读全文,总结课文:(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总结填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刚山会师,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3指导背诵第 3 段:(1)自由读第 3 段,想想哪几句话写了同一个意思 ?(2)同桌互相讨论课堂作业本第 3 题。(3)根据第 3 题的提示,自由试背第 3 段。(3) 指名检查,齐背。4、把句子补充完整: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_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_。5、指导完成作业:课堂作业本第 4 题:(1)读题,三个句于里都有一个什么词?“更加”可以换什么词?表示程度怎么样?(2)你能用更加说一句话吗?板书:朱德的扁担挑五六十里(路远)穿草鞋挑粮戴斗笠山高路陡(难走)满满做藏连夜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