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外国文学》2005年第5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277566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文发表在《外国文学》2005年第5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本文发表在《外国文学》2005年第5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本文发表在《外国文学》2005年第5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本文发表在《外国文学》2005年第5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本文发表在《外国文学》2005年第5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文发表在《外国文学》2005年第5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文发表在《外国文学》2005年第5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本文发表在外国文学2005 年第 5 期后现代文化焦虑论爱的痛苦的艺术风格内容提要:在爱的痛苦中,雷祖威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反映后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的“通货膨胀”现象:丑陋变形的世界、无处不在的错位感、支离破碎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爱的痛苦”和人类无限的失意与焦虑。雷祖威对后现代文化的深刻反思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超越了族裔文学的藩篱,扩大了华裔文学的叙事空间与内涵。关键词:爱的痛苦 焦虑错位感不确定性二战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美国社会文化中出现了种种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些文化现象涉及面之广、对美国文化冲击和影响之大,前所未有。面对这些光怪陆离的文化现象,以及它们所集中

2、反映出的一种文化传统的终结感,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对它们进行再现和反思。华裔美国文学作家雷祖威(David Wong Louie)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短篇小说集爱的痛苦( Pangs of Love, 1991)中,雷祖威从多个层面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代美国社会形形色色的“通货膨胀” 1现象,有效地表达了后现代社会人类焦虑不安的生活状态。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阐述小说集的这个主题及其艺术特色。一、无处不在的错位感在爱的痛苦中,雷祖威首先从环境的描写上烘托人物的错位感及焦虑状态,同时也传达给读者一种焦虑不安的审美情绪。 爱的痛苦 、 暖流 、 遗产和一个 20 世纪的男人似真似幻的歇斯底里中所描写的世界

3、都使人不寒而栗。1查尔斯纽曼认为, “通货膨胀”是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这种“通货膨胀”不仅包括社会财富的急剧膨胀,更多的是指社会中的人,人的思想、方法以及人的期望值方面的空前膨胀。这种全面的膨胀影响了所有的社会成员,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分崩离析状态,破坏性极大。社会的物化与人的异化倾向越来越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共识日益消解,无政府主义泛滥,社会的各个层面弥漫着恐慌和忧虑。 (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 ,三联书店:1997,第 22-24 页。 )2爱的痛苦中阿伟和老母亲坐在一起打发时光,随手翻看着报纸,但报纸告诉人们:“世界正以它往常的扭曲方式在变化发展着:大战、饥荒、越来越多

4、的无家可归者,在那么多的土地上,不幸交织着混乱。 ”2士兵扭曲的尸体、被炸得支离破碎的坦克,濒临灭绝的物种,不幸的大环境与主人公失恋后的忧郁心情颇为吻合,使阿伟认为昏眩是一种对现实世界最好的逃避方式。阿伟对现实世界的忧虑也加深了母子间已有的冲突与代沟。暖流里,主人公汉克失业了,但他只是 18%失业率中的一员。奇怪的是,失业、通货膨胀、赤字等似乎都成了人们喜欢谈论的某种时尚。然而对疯狂世界的扭曲看法并没有缓解汉克的心理压力,接踵而来的种种问题使他变得歇斯底里。在汉克眼里,世界充满了潜在的危险和恐怖,到处是车祸、绑架、谋杀、恐怖分子,妻女无论何时出去都存在着威胁。 遗产中描述的世界更是让人绝望。叙

5、述者艾德纳从小经历了哥哥、姐姐和母亲相继在战争、车祸及悲伤中丧生的打击,还曾就妇女健康联合会遭到轰炸一事在电视上侃侃而谈。她认为,轰炸是恐怖主义之举,受总统怂恿,被司法部长包庇。在她看来,字母A 代表原子,B 代表炸弹,C 代表连锁反应,等等。新一代的孩子们从小在“炮火的语言”(194)中长大,是一伙无法无天的小恐怖分子,手枪是他们唯一的玩具, “他们如此迷恋恐怖和犯罪。 ” (202)而一个 20 世纪的男人似真似幻的歇斯底里里的男主人公相信人类处于亚原子时代,形形色色的导弹横飞,世界末日将临,唯有诗歌才能拯救这个濒临灭绝的疯狂世界。战争、死亡、恐怖活动、物种灭绝、青少年吸毒与犯罪,生存在这

6、个扭曲变形、骚动不安的后现代世界中的主人公们因此更加焦虑不安,自身的问题更加尖锐突出。在主人公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难题,失意、焦虑、失望、痛苦、歇斯底里的同时,是弥漫全书各个故事之中难以摆脱、无以名状的错位感。 情感错位借一个华人新移民形象地再现了这种令人骚动不安的感觉。小说的女主人公阿周妻出身于中国大陆的豪门大户,自小在香港学习绘画,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画家。不仅如此,少女时,她桀骜不驯,充满民族气节和骨气,曾断然拒绝为殖民地的教育大臣画像,这使当局很尴尬,气急败坏的殖民者视之为奇耻大辱,取消了她的学籍。父母也大发雷霆,对她进行各种惩罚,但倔强的她从来不曾向任何人屈服。婚后2 David Wo

7、ng Louie, Pangs of Love(New York: Plume, 1992).译文参考爱的痛苦汉译本,吴宝康、王轶梅译,译林出版社,2004,第 2 页。以下引自本书只在文内表明页码。3她在香港作秘书、上大学。因此,不论出身背景、所受教育还是个人天赋、工作环境,出国前的阿周妻都是优越的。但与丈夫分别十年、夫妇俩终于团圆后,阿周妻不得不侍候一个神经失常、性格乖张、摔坏了臀部的白人老太太,还要忍受老太太无缘无故的猜疑和侮辱。地理位置、社会地位、工作、家庭等各个层面的错位感彻底扼杀了阿周妻的艺术想象力,最终促使她决心搬出白人老太太的家,去实现心中那个宏伟的油画计划。她说“一旦她离开这

8、个房屋,她的想象力就会恢复了。 ”(64)由此可见,华人新移民面临着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和心理障碍,其中之一便是白人老太太所代表的这种令人不安的种族“凝视”(gaze)与歧视,这种错位感使他们不得不忍受生理、心理等种种煎熬。但正如杰夫所认为的那样, 情感错位中华人新移民的种种错位感恰恰是小说集中所有人物的普遍生存状态,少数族裔的不同特性在这里已经化为后现代美国人的普遍共性。在这里,谁都感到不自在,谁都无法与别人交流思想感情。世界的丑恶程度被无限地膨胀夸大,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变成了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二、支离破碎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雷祖威关注的焦点,但在爱的痛苦中,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变得支

9、离破碎。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体系中,爱,是沟通人与上帝的桥梁,是通向真善美的途径。耶稣基督通过他的博爱凸现他的道德和精神美,是上帝最完美的人间体现。这种博爱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宽恕和谅解,必要时甚至意味着自我牺牲。但在爱的痛苦所描述的世界里,爱变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体验。小说集中的大多数人物,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住在市郊或城市里,有比较稳定的工作,经济宽裕,物质生活舒适。但与此同时,他们生活在一个疯狂恐怖的世界里,个人生活中带着种种破碎的人际关系:亲子疏离,夫妻反目、恋人成仇,人与人之间无法交流思想感情。曾经主宰一切的上帝死了,人们生活在精神的荒原和“爱的痛苦”里,这种爱的痛苦

10、是主人公们焦虑不安的主要源泉。在开篇与最后一篇故事以及生日里,雷祖威集中描写了语言与文化差异给华人亲子之间带来的“爱的痛苦” 。 爱的痛苦中的母亲庞太太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四十多年,4“可是她一定出于某种极大的意志力量,居然坚持不学英语。 ”(1)而她 35 岁的儿子阿伟的中文程度充其量相当于一个五岁孩子的水平。他几次试图向母亲解释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恐怖事情,但舌头僵硬,找不出词来翻译。结果,儿子为战争、死亡、恐怖主义等政治大事忧心忡忡,而坐在身旁的老母亲看着电视上的肥皂剧大笑不已。母子俩虽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母亲为儿子们的婚事操碎了心,但她根本无法明白儿子失恋的苦痛,更无

11、法明白小儿子是个同性恋。她悲伤地对儿子们喊道:“没人听我的话,我怎么做娘啊。 ”(23)这朴素的呐喊道出了无数坚守中国文化传统、只讲中文的华人移民父母的痛苦心声。遗产中完全美国化了的艾德纳不仅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人类忧患意识,而且是一个政治观点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他与移民父亲之间在政治观点上的巨大分歧集中体现在艾德纳生不生孩子这个具体问题上。艾德纳认为这个世界毫无安全感可言,拒绝生孩子,但父亲急着抱外孙,总是不失时机地向女儿提起孩子问题,艾德纳焦躁不安,双手捂住脸苦叫道:“又谈孩子了。 ”(200) 生日里的移民父母与爱的痛苦里的庞太太一样,热衷于回中国给儿子找媳妇,对儿子的感情和失恋的痛苦根本

12、无法体会。儿子为了避开父母的电话,干脆搬家,宁愿住在餐馆的储藏室里。由此可见,由于语言隔阂与文化差异,华人移民父母与汉语词汇有限、几乎完全美国化了的儿女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人类最崇高伟大的亲情在这些移民家庭里变成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短兵相接的阵地,只是在这场战争中两败俱伤,没有胜者。书名标题爱的痛苦中的“痛苦” (Pangs)和同名短篇中庞太太的姓氏“庞” (Pang)相暗合,是该小说乃至所有故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普遍的象征。雷祖威利用这个双关语,形象地表达了华人移民家庭之间因语言与文化差异而形成的代沟给亲子双方带来的难以言说的“爱的痛苦” 。小说集中支离破碎的人际关系还集中体现为夫妻反目、

13、恋人成仇。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诗人吟诵不完的伟大诗篇,但在爱的痛苦中,男女之爱与亲子之爱一样,成为主人公痛苦焦虑的源泉,婚姻破裂与恋爱失败几乎贯穿于所有故事之中。触礁的爱情 、 生日 、 社会学和搬场工比较集中地描写了主人公因婚姻破裂而引起的痛苦和焦虑。 搬场工中亨利的婚姻出现裂痕,于是决定搬家,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妻子认为他们之间已经毫无爱情可言,生气地驱车而去,他只好独自在新租的房子里等着送家俱的人。没有电、没有暖气、没有电话,也没有出门必需的汽车,亨利独自5在空空如也的陌生房子里等到天黑,想象着自己躺在中国的停尸场里的凄凉景象。婚姻出现危机对夫妻双方是一种痛苦,那么离

14、婚是否就一了百了,一劳永逸了呢?社会学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故事中主人公亨利刚与前妻分手,但面对前妻的狂热追求者,他感到愤怒、失意、妒火中烧,演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曾经沧海难为水” ,亨利的遭遇说明,离婚虽然意味着婚姻的终结,但并不意味着男女双方恋人、夫妻、家庭等各种身份的最终完结,内心的伤痛也许会久久地缠绕着他们。触礁的爱情篇名便隐含了主人公巴迪在爱情方面的失利。该小说所揭示的婚恋风波更复杂,给夫妻双方造成的悲剧更加难以挽回。失业使巴迪承受着生活中的第一个打击,而他的白人妻子库基的婚外情更使他歇斯底里。为了报复妻子的不忠,巴迪狂热地追求米里亚姆,一心想把她带回家向妻子示威。最后

15、,库基死了,米里亚姆离开了,巴迪鸡飞蛋打、人财两空,疯狂地向街上冲去。巴迪与妻子之间的爱恨情仇不仅牵涉婚外恋,还涉及恼羞成怒的丈夫“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使问题更为复杂,结果酿成了难以弥补的悲剧。与上述三部小说不同的是, 生日中的婚姻失败还殃及了孩子。弗兰克与妻子西尔维亚离婚后,为儿子韦尔比的监护权走上法庭。经过旷日持久的争夺战,法官最后把孩子的监护权判给了父亲,这等于要了西尔维亚的命,她离家出走,从此音讯杳无。弗兰克虽然赢得了儿子的监护权,但婚姻破裂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生活,使他如坐针毡。儿子喜欢母亲的同居者华莱士,常常念叨华莱士的一切,使弗兰克大感头疼。更使他备感焦虑的是,华莱士不仅

16、电话不断,还坚持要在韦尔比生日这一天带孩子出去玩垒球,弗兰克百般阻挠却无济于事,他焦躁绝望地对华莱士说:“你为什么不能让我们清静点?”当两个男人终于面对面时,弗兰克对华莱士的一番话颇耐人寻味:“你知道韦尔比刚来这儿时是怎么想的?他觉得他为了我们的婚姻破裂在受惩罚。你觉得这让我想到了什么?我们都做了我们没想做的事,最后伤害了别人。我伤了她,她伤了我;现在连你也受到了伤害。 ”(51)他们是情敌,而且还在为争夺孩子的爱大动干戈,但弗兰克的这几句话却是非常中肯的,它很好地概括了一桩婚姻的破裂给相关各方带来的伤害,尽管这种伤害也许是无意的,但它的确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忧虑。这几句话不仅是弗兰克对自己婚姻的反思,也是作者对小说集中所有支离破碎的人际关系的总结。6亲子、夫妻、恋人之间尚且如此,其他非亲非故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更是难以实现。生日中的华莱士是这种博爱的代表。他很清楚自己“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